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谈彩萍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盆地
  • 5篇油气
  • 5篇流体
  • 5篇凹陷
  • 3篇地层
  • 3篇运移
  • 3篇流体压力
  • 3篇包裹体
  • 3篇成藏
  • 2篇地层孔隙
  • 2篇东营凹陷
  • 2篇油气藏
  • 2篇油气运移
  • 2篇认知无线
  • 2篇认知无线网络
  • 2篇苏北盆地
  • 2篇频谱
  • 2篇频谱感知
  • 2篇气藏
  • 2篇无线

机构

  • 13篇中国石化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5篇谈彩萍
  • 7篇江兴歌
  • 4篇陈拥锋
  • 3篇宋春林
  • 3篇徐旭辉
  • 2篇朱景修
  • 2篇王宜芳
  • 2篇倪培
  • 2篇刘翠荣
  • 2篇李海华
  • 2篇罗家群
  • 1篇陆建林
  • 1篇程晓玲
  • 1篇周小进
  • 1篇朱建辉
  • 1篇杨琦
  • 1篇陈云峰
  • 1篇姚益民
  • 1篇周新科
  • 1篇徐旭辉

传媒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计算机应用
  • 1篇矿床地质
  • 1篇江苏地质
  • 1篇通信技术
  • 1篇《国际有机裹...
  • 1篇“全球构造、...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SM盆地模拟(V2.0)--盆地油气资源分级评价与勘探方向优选技术
TSM盆地模拟是以3T(环境)—4S(作用)—4M(响应)盆地分析思想为指导,从盆地原型到圈闭的系统网络按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运聚史等四史软件系统整合的数值模拟,是设定在原型约束下进行的确定性数学模拟,也是石油实验地质...
徐旭辉朱建辉江兴歌谈彩萍陈拥锋陆建林
关键词:盆地原型
微裂隙内包裹体在油气运移、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测定微裂隙内胶结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有...
谈彩萍倪培刘翠荣
关键词:包裹体
文献传递
苏北盆地油气富集与分布的主控因素被引量:13
2006年
根据烃源岩及沉积体系的分布、断裂的发育与分布、盖层的发育状况、圈闭形成时期等因素与油气富集特征的分析,认为苏北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有关,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与断层密切相关,断层是控制油气成藏与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紧邻生烃中心的长期隆起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控制油气的聚集成藏;区域盖层阻止油气往上覆层运移,其下伏储集层段为油气富集层段,缺乏统一区域性盖层的层段,局部盖层发育与否直接影响油气富集程度;沉积体系的分布控制油气的分布和富集地区。
杨琦谈彩萍陈宏宇李海华
关键词:盆地演化油气藏主控因素苏北盆地
微裂隙内流体包裹体在油气运移及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高邮凹陷为例被引量:4
2005年
文章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及测定微裂隙内充填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有烃类及烃类包裹体的发育程度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及主次关系、运移时间。发现油气运移、成藏时间主要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后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间段内。
谈彩萍倪培刘翠荣
关键词:均一温度油气运移
中国东部老油区油气成藏特征被引量:10
2005年
运用盆地沉降史、盆地热史模拟(瞬变热流模型)、烃源岩成熟史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等方法技术研究了中国东部老油区烃源岩、储集层及区域盖层的主要发育层系与特征,输导层体系、生、储、盖层发育分布及其与构造运动、油气运移在时间上的配置关系,分析了该区的油气保存条件、主要成藏期次和主要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谈彩萍刘翠荣周新科刘彬周小进程晓玲李海华
关键词: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特征
基于多融合准则的双门限协作频谱感知算法被引量:6
2011年
认知无线网络中,现有协作频谱感知技术未考虑根据感知用户的可靠性程度,对其判决结果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融合准则的双门限协作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以双门限协作检测为基础,根据感知用户判决结果的可靠程度不同,采用AND准则和OR准则相结合的判决方法,对参与感知的用户判决结果进行分类融合。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协作频谱感知算法相比,能够显著改善认知无线网络的频谱感知性能。
朱卿宋春林谈彩萍江兴歌
关键词:认知无线网络协作频谱感知双门限
一种地层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层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钻井所处地层的分层数据;对应获取待分析钻井所处地层的地层属性数据,根据地层属性数据对待分析钻井所处地层所包含的各个层段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根据分层数据和分类结果...
谈彩萍徐旭辉杨琦王保华陈拥锋江兴歌马中良
文献传递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Snake曲线提取算法
2010年
盆地模拟中,根据现有图纸进行数据采集是重要的环节,但数字化采集面临着工作效率与精确度之间的权衡。结合目标检测和粒子群优化(PSO)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粒子密度控制的粒子群优化Snake曲线提取算法。该算法控制粒子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克服传统PSO算法容易早熟的缺点,并通过动态修改模型参数加快了收敛速度。将改进的算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实验证明改进方法是有效的,并已运用于实际工程中。
陈云峰宋春林谈彩萍江兴歌
关键词:粒子密度粒子群优化算法蛇模型主动轮廓线模型
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寻找0.405Ma周期,求最大优势旋回,计算出现有沉积时间;(2)把现有地层沉积时间以外的剥蚀掉的时间,用0.405Ma周期转化为剥蚀厚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凹陷的核心地区,仅廖庄组遭到剥蚀,凹陷东南部安棚一带剥蚀量小于100m,向凹陷西、西北以及北部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至廖庄组缺失线附近,剥蚀厚度在650m以上。凹陷边缘附近,核桃园组也遭到剥蚀,核桃园组的剥蚀厚度主要介于4.1~666.5m,总剥蚀量在1 000m以上。泌阳凹陷已知油田分布于剥蚀厚度大于200m地区。
姚益民徐旭辉刘翠荣谈彩萍罗家群朱景修
关键词:核桃园组泌阳凹陷
成烃成藏定量研究及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石油生成后最初储存在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中,即烃源岩孔隙体积控制烃源岩的生油总量,当石油从烃源岩孔隙体积中排出后,在上覆岩层压实作用下,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体积将减少排出石油的相应体积,通过计算烃源岩孔隙体积及其变小量可以定量计算烃源岩的生、排油量。上覆岩层的剥蚀,会引起岩层有效上覆压力发生变化,由于砂岩具有弹性特征,有效上覆压力的减小必然会引起砂岩回弹,砂岩回弹增加的孔隙度不仅使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为石油运移提供动力,而且为石油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此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表明,核桃园组到廖庄组沉积末为持续沉降加载增压的主要生油期,主要生油层段的生油量和总生油量均在50%以上;廖庄剥蚀期卸载所产生的砂岩回弹量及减压较大的桂岸、双河、侯庄、王集等地区是石油成藏主要有利区。
谈彩萍陈拥锋江兴歌罗家群朱景修程建王宜芳樊云鹤
关键词:烃源岩孔隙体积流体压力泌阳凹陷南襄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