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蓓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神经内科医疗诊断用便携式叩诊锤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医疗诊断用便携式叩诊锤,包括主体、压力传感器和拉杆,所述主体包括锤体,所述锤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橡胶锤头,所述锤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底座,所述橡胶锤头的底端设置有传递机构,所...
- 康蓓慕生枝
- 文献传递
- 尤瑞克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陕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hs-CRP、IL-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1、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NO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尤瑞克林应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 康蓓慕生枝
- 关键词:尤瑞克林脑梗死
-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复发关系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血GHbA1c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h之内无糖尿病的初发脑梗死、复方脑梗死患者各50例,采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血液GHbAIc水平。结果: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中GHbA1c水平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高水平的GHbA1c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 郭荷娜郭生龙康蓓康涛杨谦
- 关键词:复发
- 普拉克索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神经源性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74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卡左双多巴治疗)及观察组(37例,普拉克索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UPDRSⅢ及NMSQuest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及NPY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PD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的NSE及NPY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关建兵康蓓杨小静
- 关键词:帕金森
- 艾地苯醌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PD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初次于我科住院治疗的临床确诊的PD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多巴丝肼+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常规多巴丝肼治疗;入院第2天(治疗前)、治疗14d(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记录以下指标:①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评分)、Hoehn-Yahr分级;②测定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2组治疗后UPD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均升高,8-OHdG、MDA水平降低。结论艾地苯醌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可有效改善PD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抗氧化活性。
- 康蓓慕生枝李妮妮郭荷娜
- 关键词:艾地苯醌帕金森病氧化性应激
- 高压氧对额颞部凹陷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额颞部凹陷患者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术后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移植物成活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对收治的60例额颞部凹陷患者行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随机分为常规自体脂肪移植术组(对照组)和联合HBO治疗组(HBO组),每组30例。额、颞部注射填充量分别为:对照组(14.2±5.1)ml、(9.5±3.9)ml;HBO组(13.5±5.9)ml、(9.8±4.3)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移植脂肪厚度的增加率、临床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自体脂肪移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O组脂肪厚度增加率(128.3±35.6)%高于对照组(84.2±36.3)%,P<0.001。HBO组患者术后满意率和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HBO治疗可改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成活率和临床效果,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慕生枝康蓓徐子寒范荣辉高文杰孙要文
-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高压氧成活率
- 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区新生微血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背景新生血管形成是最终的侧支代偿途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新生血管的影响对其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价值。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区新生微血管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将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造模组(n=36)及丹红组(n=36)。参照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其中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插线栓;丹红组大鼠于拔出线栓后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造模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均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三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7 d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及7 d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为0。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大鼠造模后7 d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造模组(P<0.05)。(2)假手术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及7 d脑梗死体积均为0。丹红组大鼠造模后24 h、72 h及7 d脑梗死体积小于造模组(P<0.05)。(3)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造模后24 h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多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组和丹红组大鼠造模后72 h及7 d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多于假手术组,丹红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目多于造模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质区新生微血管数量,改善脑侧支循环,进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
- 郭荷娜康蓓赵婧钰杨谦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丹红注射液侧支循环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策略被引量:7
- 2021年
-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成年人残疾及死亡的首要原因。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而阿司匹林抵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及预后欠佳的重要原因。导致阿司匹林抵抗的原因与阿司匹林本身、血小板以及相关酶类有关,未来针对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提高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 刘莎康蓓郭荷娜杨芾杨谦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抵抗
- 1H-MRS观察帕金森病患者延髓及黑质代谢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采用1H-MRS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延髓及患侧黑质中主要代谢物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PD患者17例(PD组),正常对照17名(正常对照组)。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单体素1H-MRS技术,选取延髓及患侧黑质作为感兴趣区进行MRS扫描,获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比值。结果 PD组延髓和患侧黑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A/Cr、Cho/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患者延髓NAA/Cr、Cho/Cr比值与临床指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D患者患侧黑质NAA/Cr比值与UPDRS评分(r=-0.686,P=0.007)及UPDRS运动评分(r=-0.724,P=0.004)显著负相关;Cho/Cr比值与UPDRS评分(r=-0.770,P=0.002)及UPDRS运动评分(r=-0.843,P<0.001)呈显著负相关。患侧黑质处NAA/Cr、Cho/Cr与H&Y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97、-0.715,P=0.012、0.009)。结论 采用1H-MRS检测延髓及患侧黑质NAA、Cho尚不能作为诊断PD的手段。检测患侧黑质代谢物改变能够反映患PD者病情进展情况。
- 麻少辉张明Netra RANA康蓓刘丽华屈秋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波谱延髓黑质
- miR-203过表达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R-203过表达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原代人瘢痕成纤维细胞6、12、24和48 h;miR-203模拟物(miR-203 mimics)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并培养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03与p53基因家族成员截短型p63(ΔNp63)的靶标关系;qRT-PCR检测miR-203和ΔNp6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ΔNp63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203在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转染miR-203 mimics后作用24 h,miR-20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miR-203过表达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42%(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至45%(P<0.01);miR-203与ΔNp63存在直接靶标关系;miR-203过表达可显著抑制ΔNp6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上调P5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miR-203过表达可抑制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ΔNp63的表达进而上调P53的蛋白表达。
- 慕生枝康蓓朱秀梅孙要文
- 关键词:ΔNP63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