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猛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癌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营养状态
  • 1篇预后
  • 1篇增殖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脂肪肝病
  • 1篇脂联素
  • 1篇脂质
  • 1篇瘦素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生长
  • 1篇体外增殖
  • 1篇迁移
  • 1篇人肝
  • 1篇人肝癌
  • 1篇人肝癌细胞
  • 1篇蟾毒

机构

  • 3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3篇乔桐杉
  • 3篇王猛
  • 2篇乔山
  • 2篇郝利恒
  • 1篇苏秀兰
  • 1篇欧阳晓晖
  • 1篇王满仓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脂质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全球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在肝脏疾病中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由该疾病带来相关致残率和并发症,为患者及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是机体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全身系统性低度炎症,促使脂肪组织(AT)分泌释放促炎和抗炎脂肪因子调节AT-肝轴,脂肪因子在抗炎和促炎过程中的功能不同,影响肝脏转运、分解脂肪能力及肝脏脂肪沉积,调控NAFLD的进展。本文重点对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等脂肪因子在NAFLD疾病进展过程中表达水平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随着脂肪因子研究的完善及临床研究的跟进,为脂肪因子治疗NAFLD疾病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
石项天徐亚楠王猛乔桐杉乔山王满仓欧阳晓晖苏秀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脂联素瘦素
酯蟾毒配基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侵袭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旨在探讨酯蟾毒配基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酯蟾毒配基对4种肝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用来评估酯蟾毒配基对MHCC-97H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经不同浓度酯蟾毒配基处理后,MHCC-97H细胞内迁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酯蟾毒配基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其对MHCC-97H、HepG2、SK-Hep-1、Huh-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0.55±0.06、2.83±0.24、5.25±0.49、14.89±2.28μmol·L^(-1);酯蟾毒配基还能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MHCC-97H细胞中的整合素α2(integrinα2)、整合素α6(integrinα6)、整合素β1(integrinβ1)、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转录因子Twist的蛋白表达随着酯蟾毒配基的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此外,研究发现酯蟾毒配基作用细胞后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酯蟾毒配基明显抑制肝癌MHCC-97H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与调控细胞内迁移侵袭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乔桐杉周雯敏范欣悦张雨荃谢婷林晓琪乔山郝利恒王猛张建业
关键词:酯蟾毒配基肝癌体外生长迁移
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行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0~≤1分组(13例)、2~≤3分组(34例)、4~≤8分组(58例)、≥9分组(65例)。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分析PG-SGA评分与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并比较营养良好组(4~≤8分组+≥9分组)、营养不良组(0~≤1分组+2~≤3分组)预后生存状态。结果PG-SGA≥9分组患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分别高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20.870、18.633、835.004、1190.48、26.283、28.242、31.109,P<0.05),白蛋白(ALB)分别低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18.75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G-SGA评分与ALB呈负相关(r=-0.403,P<0.05),与DBIL、TBIL、ALT、AST、TNF-α、IL-1、IL-6呈正相关(r=0.412、0.451、0.862、0.849、0.530、0.543、0.515,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营养良好组总生存情况优于营养不良组(χ^(2)=6.364,P<0.05)。结论肝癌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状况,且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相关密切,临床需注重肝癌患者营养状态监测,保证患者术前营养状态良好.
郝利恒王猛乔桐杉
关键词:肝癌营养状态肝功能炎症因子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