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对刺激粒细胞生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血液肿瘤患者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其中PEG-rhG-CSF组患者50例,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5天予PEG-rhG-CSF 6 mg皮下注射;rhG-CSF组患者44例,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或异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第5天予rhG-CSF 300μg Qd皮下注射,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停药或减量。结果PEG-rhG-CSF组和rhG-CSF组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年龄、粒细胞植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中性别、诊断、化疗方案、移植类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粒细胞生长期疼痛分度及用药费用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和rh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rhG-CSF组患者用药价格高于rhG-CSF组,但PEG-rhG-CSF一个化疗周期仅皮下注射一次,骨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也相对更低,能减轻患者痛苦。
- 陈莉张川莉陈凤姣王凌云冷亚美
- 关键词: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性粒细胞减少
- lncRNA NEA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NEAT1(lncRNA NEA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AML患者76例(AML组)和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各个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NEAT1的表达;分析lncRNA NEAT1表达与AM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出院后AML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ncRNA NEAT1表达与AML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NEAT1在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ncRNA NEAT1在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FAB亚型无关(P>0.05),与危险度分层、白细胞(WBC)含量、血红蛋白(Hb)含量及血小板(PLT)含量有关(P<0.05);lncRNA NEAT1高表达组AML患者5年生存率为32.50%,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的55.5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cRNA NEAT1表达和危险度分层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13,95%CI 1.327~4.759;HR=2.781,95%CI 1.753~4.412,均P<0.05)。结论:lncRNA NEAT1在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变化可以反映AML的发生、发展进程,可能作为AML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周莉张川莉王凌云季杰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预后
- 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调查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3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3例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例数为26例,感染发生率为31.33%;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和血液,占比分别为53.85%、15.38%和15.38%;共检出53株病原菌,包括细菌40株和真菌13株,占比分别为75.47%和24.53%。单因素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移植前白血病疾病状态、移植前感染、中心静脉置管、糖皮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住院时间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移植前白血病疾病状态为PR、移植前感染、中心静脉置管、糖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住院时间≥1个月均是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移植前白血病疾病状态、移植前感染、中心静脉置管、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种类和住院时间。
- 郭彩玲王凌云
-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 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72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期收治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的5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3~63个月随访,统计其生存情况,并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截止随访时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存活率高于单纯化疗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生存组骨髓侵犯、B症状、IPI评分、移植前状态、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死亡组存在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移植前状态是否为完全缓解(CR)是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其预后与移植前状态有关。
- 王清松王凌云王萍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因素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情绪及躯体症状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情绪及躯体症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拟接受HSCT的7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华西心晴指数问卷(HEI)及患者健康问卷(PHQ-15),在移植前(T1)、预处理期(T2)、骨髓抑制期(T3)、血常规检查指标恢复后(T4),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情绪及躯体症状评估。对上述不同时间点,HEI、PHQ-15得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疾病类型、造血干细胞来源、HSCT类型构成比,患者躯体症状、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分委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分委会批准[批准文号:2016年审(73)号]。全部患者均在入组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中共64例(91.4%)患者4次问卷调查均合格。其中,男性患者为38例(59.4%),女性为26例(40.6%);年龄为18~61岁,平均为39.1岁。64例患者均为第1次接受HSCT。②T1~T4时间点,患者PHQ-15得分依次为(3.6±2.6)、(13.8±5.5)、(12.3±5.8)及(8.6±5.2)分;HEI得分依次为(4.1±4.1)、(10.0±5.7)、(8.5±5.2)及(6.3±4.7)分。上述不同时间点,患者HEI得分与PHQ-15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3.716,P=0.000;F=175.060,P=0.000)。③T1时间点,接受不同HSCT类型患者的躯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8,P=0.035);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P=0.033;χ^2=10.127,P=0.038;χ^2=6.574,P=0.037)。T2时间点,不同文化程度与HSCT类型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8,P=0.001;χ^2=6.11
- 郭彩玲张川莉陈凤姣王凌云陈莉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精神卫生情感症状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4年1~10月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在常规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输注1~2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次输注细胞数均为3.0×107个/份。做好心理护理及其输注的护理配合观察其输注期间、输注后的不良反应,总结护理要点。结果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0 d后,6例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完全缓解,2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部分缓解,8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认真做好输注前准备工作、严格掌握输注速度、严密监测输注时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成功的关键。
- 王凌云郭彩玲王姣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护理
- 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由于血小板和患者自身抗体产生结合,进而导致血小板遭到进行性的破坏,而出现以血小板持续性的减少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是临床较为高发的出血性疾病之一[1]。育龄期的妇女和儿童是ITP的主要患病群体,国外有关研究结果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是ITP的另一发病高峰群体[2],老年ITP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的减少。
- 熊际群王凌云陈莉
- 关键词:老年病因发病机制
- ChiCGB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效果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西达本胺+克拉屈滨+吉西他滨+白消安(ChiCGB)方案的预处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NHL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采用ChiCGB方案预处理。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移植完成后造血重建情况、预处理毒性、患者疗效以及生存情况。结果患者采集单核细胞及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1.36×108/kg和13.68×106/kg;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粒细胞平均植入时间(10.32±3.14)d;血小板平均植入时间(12.28±5.06)d;患者移植期间感染发生率为56.06%,移植过程中2级及以上出血、黏膜炎、肝损伤、腹泻、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7.58%、25.76%、25.76%、56.06%、36.36%、66.67%;3个月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分别为46例和17例,患者移植后总反应率为95.45%;患者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84.85%和71.21%,3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2.73%和60.61%;单因素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分期、难治性或者复发性疾病为影响患者3年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疾病分期是影响患者3年P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HL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采用ChiCGB方案预处理无不可接受预处理毒性,同时患者预后较好,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
- 陈莉王凌云郭彩玲熊际群罗梦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