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冀

作品数:33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文学
  • 11篇叙事
  • 6篇新文学
  • 5篇代文
  • 5篇学史
  • 5篇文学史
  • 5篇五四新文学
  • 4篇启蒙
  • 4篇为人生
  • 4篇现代文
  • 4篇现代文学
  • 4篇小说
  • 3篇叙事策略
  • 3篇身份
  • 3篇文本
  • 3篇精英
  • 3篇救赎
  • 3篇传奇
  • 2篇叙事修辞
  • 2篇寻根

机构

  • 17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海南师范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作者

  • 32篇张冀
  • 4篇宋剑华
  • 2篇王宜君
  • 1篇杨洪承

传媒

  • 4篇文学评论
  • 2篇江汉论坛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长江学术
  • 1篇创作与评论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启蒙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被引量:12
2007年
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上,启蒙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先驱者们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借助“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口号,以“启蒙主义”为思想资源,以“为人生”为理论建构,以“改造国民性”为艺术追求,进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性,新文学的启蒙主义并没有遵循西方启蒙主义文学运动的“自我教育”和“理性节制”原则,而是以大量西方语汇遮蔽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入世”理想,最终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用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宋剑华张冀
关键词: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五四新文学
自我的救赎与寻根的异途——论《平凡的世界》的叙事图景与文学史意义被引量:6
2021年
《平凡的世界》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无法归类的独特存在,其文学史意义一直未能有学理上的精准认定。小说醉心于人际关系书写,以“女性拯救与男青年的自我重建”和“世事激变与新能人的崛起上位”的繁复主题,来表达自我救赎的哲理思考:一方面与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80年代文学构成有效对话,另一方面又与《青春之歌》隐蔽呈现跨越时代的互文关系,是红色文学经典的当代承传。路遥有教化社会、感化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寻根小说的文学现场与精神氛围中,他以亲历历史的情绪体验,重寻土地情结和诗教传统的中国文学经验,走上了自己的寻根异途。这种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特质,直接奠定了《平凡的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经典意义与审美价值。
张冀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自我救赎土地情结诗教传统
试论“反思文学”对右派知识分子的身份确认——以《天云山传奇》、《灵与肉》、《芙蓉镇》为例
2009年
在现代中国汉语文学史上,"反思文学"与时俱进地在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作家的个体精神诉求和读者的艺术审美期待中实现空前结盟,用小说文本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了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文化生态。小说《天云山传奇》、《灵与肉》、《芙蓉镇》真实地再现了右派知识分子自我身份确认的精神矛盾:苦难反思与道德拯救的二律背反;主体建构与民粹诉求的二元对立;时代精英与落难书生的双重身份。"反思文学"以其绝对敏锐的艺术眼光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确认提供了鲜活的标本。
张冀
关键词:反思文学身份确认
坚守 重构 突围——论姜文导演作品另类叙事图景的文本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作为导演的姜文,坚守着自己对于电影的独特感知与个性理解,其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终结了青春想像神话;《鬼子来了》颠覆了红色经典抗战叙事;《太阳照常升起》则通过对基督精神的张扬和对悲剧人性的探讨,完成了对"中国制造"大片的一次历史性突围。姜文创造性地表达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直接奠定了这三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存在的价值与地位。
张冀
关键词:基督精神人性反思
时间的摆渡与尘世的修行——评《天香》《匿名》《考工记》兼及王安忆长篇小说的叙事变奏
2022年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历程中,《天香》、《匿名》、《考工记》具有叙事变奏的重要意义。这三部长篇小说以时代的隐身人为切入口,分别化用红楼故事、游仙模式和八仙母题等叙事资源,实现其时间体验和自我塑形的题材开掘,完成了中国文学世情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王安忆受余华“苦难三部曲”触动,《长恨歌》、《遍地枭雄》先后正视生存之苦与存在之难的困境;直到《天香》、《匿名》、《考工记》陆续问世,才以“时间”的体验取代拧巴的“逻辑”,以“自我”的塑形置换先验的“人性”,在创作层面上对“心灵世界”小说理论进行自我纠偏,但“在自由中找回自我”的初衷却陷入“在自我中失却自由”的泥沼。如何更深层次地探求心灵世界的自由秘响,是王安忆乃至当代作家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
王宜君张冀
体验·尚武·“为人生”——论五四新文学理论建构中的日本中介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为人生"作为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理论建构的主观性认知,与日本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在日本体验的激活下,他们选择了弃"医"从"文";在尚武精神的引领下,他们践行了轻"文"尚"武";由此出现了从"诗人"到"战士"的作家身份转变和从"艺术"到"人生"的创作思想变迁。随着启蒙主义的激进介入,"为人生"严重背离了效法西方现代文学的原始初衷,却同时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多源、多元(中国、日本、西方、俄苏)的母体形态。如果忽略了"为人生"内涵的丰富性,我们就会失去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性质的科学描述与整体把握。
张冀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尚武精神启蒙主义
“咆哮了的桑干河”——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咆哮了的土地》的模仿被引量:1
2010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既是丁玲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模仿之作。小说与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在工农大众与知识分子的角色互换、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表现差异、阶级斗争与农民复仇的宏大叙事三方面客观存在历史承袭的模仿行为,一方面标志着丁玲文学创作的彻底转型,另一方面是十七年文学红色经典小说模式化写作的先声,在中国红色经典小说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节点意义。
张冀杨洪承
关键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模仿行为
传统人际关系的现代演绎——评“玉米三部曲”兼论毕飞宇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被引量:2
2018年
在当代文坛,毕飞宇是比较难以归类的独特存在,评论家们一直对其代表作"玉米三部曲"颇多关注,但少有令人信服的学理性分析。毕飞宇对中国文学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玉米》延续了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因果报应思想;在重识古典文学传统的同时,《玉秀》传达出了张爱玲式的、对女性以性格"杀人"的极度忧虑,与之相较,《玉秧》叙事更是趋于繁复;还融入了鲁迅式的、对男性道德"吃人"的深入思考,隐现出对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传统的承续。毕飞宇以对世道人心的透彻精辟体察,保持长时段、高密度和近乎职业性地对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进行还原书写。这种对世情小说传统的重构与突围,既有力地奠定了包括"玉米三部曲"在内的毕飞宇中短篇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又为不断累积中国文学的本土叙事经验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张冀
关键词:世情小说中国文学传统
镜与灯:个性化现代文学史的先声——宋剑华《前瞻性理念:三维视角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评介
2005年
张冀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个性化文学史写作
行走在文学的新旧之间——李遇春访谈录被引量:2
2014年
张冀:从1996年读研究生算起,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已经18年,而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这种弃“管”从“文”的人生经历对于您来说,有着怎样的因缘遇合? 李遇春:我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国企技校里教公共课,语文、政治和管理之类的课程都教,万金油一样。当年考研决定弃“管”从“文”主要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考虑,正所谓“性之所近”吧,我觉得自己本性趋近于重个体的文学而不是重群体的管理学。
张冀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访谈录行政管理大学毕业公共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