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军利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缺血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激动剂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多巴胺受体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性
  • 1篇亚型分布
  • 1篇运动症状
  • 1篇症状

机构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潘军利
  • 2篇徐嘉贺
  • 2篇郑静红
  • 2篇佘子瑜
  • 2篇梁群娣
  • 1篇吴文军
  • 1篇霍富元
  • 1篇吴文君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贝前列素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TIA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贝前列素钠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和凝血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lutination test,PAg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3 C—reaction protein,hs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TIA复发率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减小颈动脉斑块面积、调节血脂和预防TIA及缺血卒中发生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静红吴文君佘子瑜梁群娣潘军利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斑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收治的86例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旋多巴和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2周后治疗组患者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肢体浮肿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8周、第12周,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时间越长差异越显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感觉异常、睡眠障碍、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作用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郑静红徐嘉贺梁群娣阮宗发潘军利
关键词:多巴胺激动剂非运动症状
中山市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的亚型分布:基于中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病人的初步研究
2014年
目的 了解中山市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分型的亚型分布,为脑卒中预防、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CISS分型对中山市人民医院133例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结果 中山市人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62.4%,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是主要病因,与其他病因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占50.6%,为主要发病机制,与其他发病机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依然是最主要的病因,其次为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并不少见.以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为主要的发病机制.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需重视加强高血压病管理及注意筛查糖尿病.
佘子瑜吴文军霍富元潘军利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中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脑梗死的45岁以下、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血管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同期非卒中青年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压、吸烟史、睡眠呼吸障碍病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A)、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C)、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探讨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UA水平(409.56±149.93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75.53±106.18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甘油三酯水平(2.325±1.75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74±1.49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压、尿酸、甘油三酯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青年人群血压、血尿酸及甘油三酯水平可减少此类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对此类青年脑梗死的Ⅰ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潘军利周霭婷徐嘉贺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变血尿酸甘油三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