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锋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吸虫相关乙状结肠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在被成功防治之前,血吸虫病及其相关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慢性血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已被提出,特别是埃及血吸虫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已明确,但在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面,尚未获得完全确切的结论。本文报道1例血吸虫相关乙状结肠癌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阐述。
- 黄跃明古晨丁力杨志锋王尧陈创奇
- 关键词:血吸虫病结直肠癌
- 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7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结果全胃切除术组(21.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近端胃切除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年生存率全胃切除组分别为55.5%、38.6%,明显优于近端胃切除组的37.4%、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更为合适。
- 杨志锋江小梅陈宏
- 关键词:胃癌并发症生存率
-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管内皮因子C(VEGF-C)蛋白及m 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VEGF-C蛋白及m 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情况,比较有无淋巴结微转移的VEGF-C蛋白和m RNA的表达差异,明确存在的关联性。结果VEGF-C蛋白及m RNA两者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VEGF-C蛋白及m RNA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相关,基因检测优于蛋白,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优选指标。
- 杨志锋余元龙邓庆炎
- 关键词:胃癌VEGF-C蛋白MRNA淋巴结微转移
- 胃癌患者近远期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模型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60例胃癌患者,采用COX回归模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作为分析因子计算生存率,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总随访率93.75%(150/160),截至2013年1月存活53例,总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6.70%、50.67%、38.67%。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预后与手术方式、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Borrmman分型与远期预后相关,而与近期预后无关。综合治疗与近期预后有关,与远期预后无关。结论手术方式、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 杨志锋江小梅
- 关键词:胃癌预后影响因素COX模型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0.6岁,男女比为1.5∶1,部位以胃最多见。病理诊断GIST良性19例,交界性13例,恶性16例。48例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GIST的诊断有赖于纤维光镜及钡剂肠道造影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杨志锋江小梅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GIST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