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燕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滴度
  • 2篇酶免疫
  • 2篇酶免疫斑点法
  • 2篇免疫斑点
  • 2篇免疫斑点法
  • 2篇肝炎
  • 2篇斑点法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滴度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检测
  • 1篇疫苗
  • 1篇输血
  • 1篇输血后
  • 1篇输血后肝炎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机构

  • 4篇吉林省卫生防...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作者

  • 4篇吴燕平
  • 3篇扈光伟
  • 3篇吕长国
  • 3篇李守邦
  • 1篇李守帮
  • 1篇许振福
  • 1篇黎伟明
  • 1篇薄平
  • 1篇南一凡
  • 1篇朱一兵
  • 1篇郑晓丽
  • 1篇宋洁槐
  • 1篇马沈英
  • 1篇吴林华
  • 1篇刘延杰
  • 1篇郭雁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3篇1998
  • 1篇199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病毒血症存在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不同人群的血清标本做了抗-HCV、抗-HCVIgM和HCVRNA的检测,并对三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抗-HCV在普通成年人、献血员、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是357%,858%,625%和4838%;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1143%,6111%,800%和7333%。相同人群抗-HCVIgM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75%,909%,8181%和100%。结论抗-HCVIgM比抗-HCV能更客观地反映HCV病毒血症的情况,个别抗-HCV阴性血清检测到了抗-HCVIgM和HCVRNA。
李守邦吴燕平扈光伟吕长国张福霞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RNA病毒
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1993年
为了解我省各型肝炎患者中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了65份肝病住院患者的血清,用EIA法对其进行了抗-HCV、HBsAg和肝功的检测。其中抗-HCV阳性占21.5%;与HBsAg重叠感染占7.1%;输血后肝炎中,乙肝占20%,丙肝占70%,肝硬变占10%。从本文资料看来,急肝抗-HCV阳性为13.3%,慢肝为12.4%,输血后肝炎为70%,因此认为输血越多,抗-HCV阳性率越高。本文结果显示我省的HBsAg阳性患者中HCV感染与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相符合。提示,输血后肝炎在我省丙型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丙肝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乙肝无显著差异。
许振福李守邦姚立福黎伟明朱一兵杜汉良吴燕平郭雁刘延杰吴林华
关键词:丙型肝炎输血后肝炎
测定病毒滴度的酶免疫斑点法
一种测定病毒滴度的酶免疫斑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单层细胞准备,病毒稀释,感染细胞培养、固定、封闭,加入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加酶标记的第二抗体,加酶底物、数分钟后有病变的部位即出现染色斑点,本方法通过引入酶免疫技术使微...
吕长国马沈英吴燕平扈光伟李守帮薄平宋洁槐
文献传递
微量板酶免疫斑点法测定麻疹病毒滴度
1998年
测定麻疹病毒滴度常用微量板细胞病变法(CPE)或蚀斑法。为简化实验结果判定过程,使实验指标判定更客观,我们在CPE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微量板酶免疫斑点法(Microplateenzymeimmunospots,MEIS)。该方法通过酶促底物显色和抗原———抗体特异反应,使培养板上感染病毒造成细胞病变的部位形成可见的染色斑点。经肉眼直接观察,以培养板孔底出现特异性染色斑点为病变阳性,计算半数细胞感染浓度(CCID50),免去了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的过程。经测定50批麻疹病毒,MEIS法与CPE法比较,结果CCID50符合率为98.0%(49/50);实验共用800板孔,各孔结果总符合率为99.88%(799/800),敏感性100%(510/510),特异性99.66%(289/290)。本实验方法是敏感、特异的滴定麻疹病毒的新方法,尤其适用于多份病毒的滴定。
吕长国南一凡吴燕平贾芯扈光伟扈光伟郑晓丽
关键词:麻疹病毒酶免疫分析病毒滴度CPE麻疹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