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志华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专利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吸能
  • 5篇纳米化
  • 4篇碰撞
  • 4篇汽车
  • 4篇吸能装置
  • 3篇纳米
  • 3篇表面纳米化
  • 2篇弹簧
  • 2篇刀具
  • 2篇预制
  • 2篇碰撞吸能
  • 2篇汽车车身
  • 2篇汽车车身结构
  • 2篇汽车碰撞
  • 2篇切削刀
  • 2篇切削刀具
  • 2篇吸能结构
  • 2篇轨道车
  • 2篇轨道车辆
  • 2篇防爬器

机构

  • 8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周震寰
  • 8篇徐新生
  • 8篇林志华
  • 6篇王伟
  • 6篇赵祯
  • 2篇孙家斌
  • 2篇洪卫芳
  • 2篇李澄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局部处理的薄壁吸能管
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局部处理的薄壁吸能管,属于汽车碰撞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薄壁吸能管结构表面局部纳米技术处理,包括局部分布的沿轴向和环向的间隔条带状或间隔片状纳米化区域和布局设计,还包括单个局部纳米化表面形状和纳米化程度的设...
徐新生李澄林志华洪卫芳孙家斌周震寰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的轨道车辆吸能装置
一种新型的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属于轨道车辆碰撞安全技术领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所述的防爬器设于吸能装置前端,防爬器一侧面设有防爬齿;第一级吸能结构与第二级吸能结构之间设有连接板,基座置于吸能装置后端,与第二级吸能结构连接...
周震寰廉增博王伟赵祯徐新生林志华
文献传递
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局部处理的薄壁吸能管
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局部处理的薄壁吸能管,属于汽车碰撞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薄壁吸能管结构表面局部纳米技术处理,包括局部分布的沿轴向和环向的间隔条带状或间隔片状纳米化区域和布局设计,还包括单个局部纳米化表面形状和纳米化程度的设...
徐新生李澄林志华洪卫芳孙家斌周震寰
一种汽车正碰和斜碰吸能盒
本发明属于汽车碰撞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正碰和斜碰吸能盒,该汽车正碰和斜碰吸能盒为多边形薄壁吸能盒,由若干预制凹槽的多边形薄壁粘结或者焊接而成。所述的汽车正碰和斜碰吸能盒包括连接头、吸能盒主体、底座。吸能盒主体顶部通过连接头...
王伟周震寰赵祯徐新生林志华吕坚
文献传递
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处理的凹槽式碰撞吸能盒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处理的凹槽式碰撞吸能盒。碰撞吸能盒整个外表面均采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处理,并在每个棱边区域都预制若干个菱形的凹槽,用于保证吸能盒结构的稳定性,实现预设的变形模式;每个棱...
周震寰王伟赵祯徐新生林志华吕坚
一种串联式的局部表面纳米化金属薄壁吸能装置
一种串联式的局部表面纳米化金属薄壁吸能装置,属于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采用串联式组合方式,沿轴向具有两级吸能单元,包括前安装板、一级吸能单元、中间稳定板、二级吸能单元、后安装板,前安装板安装在一级吸能单元前端,后安装板安...
廉增博周震寰王伟赵祯徐新生林志华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的轨道车辆吸能装置
一种新型的轨道车辆吸能装置,属于轨道车辆碰撞安全技术领域,轨道车辆吸能装置中的所述的防爬器设于吸能装置前端,防爬器一侧面设有防爬齿;第一级吸能结构与第二级吸能结构之间设有连接板,基座置于吸能装置后端,与第二级吸能结构连接...
周震寰廉增博王伟赵祯徐新生林志华
文献传递
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处理的凹槽式碰撞吸能盒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表面纳米技术处理的凹槽式碰撞吸能盒。碰撞吸能盒整个外表面均采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处理,并在每个棱边区域都预制若干个菱形的凹槽,用于保证吸能盒结构的稳定性,实现预设的变形模式;每个棱...
周震寰王伟赵祯徐新生林志华吕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