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璐璐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人巨细胞病毒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细胞
  • 4篇巨细胞
  • 4篇狼疮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4篇病毒
  • 3篇微小RNA
  • 2篇蛋白
  • 2篇血浆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巨细胞病毒
  • 2篇基因
  • 2篇红斑狼疮患者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A

机构

  • 1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华市人民医院

作者

  • 12篇叶璐璐
  • 11篇薛向阳
  • 6篇张丽芳
  • 4篇林巧爱
  • 3篇章慧娣
  • 3篇陈文静
  • 3篇黄茜茜
  • 2篇沈贤
  • 2篇陈静
  • 2篇孙祥威
  • 2篇张良
  • 1篇金劲激
  • 1篇李宝青
  • 1篇胡畅远
  • 1篇施莉
  • 1篇李声东
  • 1篇朱小春
  • 1篇李文姝
  • 1篇陈阿琼
  • 1篇向华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MCL1不同亚型在结肠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以MCL1基因为例,研究不同亚型在结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B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各20例中MCL1基因3种mRNA剪接异构体和3种蛋白亚型的表达水平,进而通过χ2检验分析了这些亚型表达差异在213例肿瘤临床病例中与肿瘤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CL1基因亚型1在结肠肿瘤组织及对应旁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RNA,P=0.009;蛋白,P=0.022),且腺癌组中的表达亦高于腺瘤组(mRNA,P=0.004;蛋白,P=0.034)。亚型2在结肠肿瘤组织及对应旁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RNA,P=0.002;蛋白,P=0.011),且腺癌组中的表达亦高于腺瘤组(mRNA,P<0.001;蛋白,P=0.007)。亚型3在结肠肿瘤组织及对应旁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RNA,P=0.027;蛋白,P=0.045),但肿瘤组与对应旁组织之间以及腺癌组与腺瘤组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MCL1亚型1和亚型2对结肠癌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亚型3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但其表达水平与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临床评估结肠癌恶性程度过程中,位于核表达的MCL1亚型2可以作为有效的诊断指标,本研究为MCL1引物设计以及抗体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施莉韦炜向华薛向阳叶璐璐范波
关键词:结肠癌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miRNA-23a表达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miR-23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SLE患者、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浆标本,抽提血浆小RNA,反转录后,以celmiR-39为外参,通过定量PCR检测血浆miR-23a的表达,统计分析miR-23a表达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miR-23a在SLE患者、健康对照和RA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99,P<0.001)。与RA患者及健康对照比较,SLE患者血浆中miR-23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3a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以及RA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1和0.884。血浆miR-23a表达水平以19.22临界值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74.5%和88.9%;以30.98临界值区分SLE与RA患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73.3%和86.3%。血浆miR-23a的表达水平与SLE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miR-23a的表达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滴度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P<0.05)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浆中下调表达的miR-23a可能与其发病和病情进展相关,是SLE临床诊断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叶璐璐范超凡黄茜茜郭刚强章慧娣张丽芳林巧爱薛向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微小RNA
微RNA-92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微RNA(miR)-92a在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SLE患者、16例RA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血浆标本,抽提血浆中小RNA,逆转录后,以cel-miR.39为外参,通过定量PCR检测血浆miR-92a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miR-92a和cel.miR-39的特异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浆miR-92a作为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r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iR.92a在SLE患者49.20(5.33,95.17)、健康者411.30(320.84,504.69)和RA患者25.59(11.20,30.54)血浆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7,P〈0.01)。与健康对照相比,SLE患者血浆中miR-92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49.20和411.30,P〈0.01),RA患者血浆中miR-92a相对表达水平较健康人,也明显下调(25.59与411.30,P〈0.01)。SLE患者血浆miR-92a区分健康对照及RA患者血浆miR-92a区分健康对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8和1.00。血浆miR-92a表达水平以198.59区别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90%,93.2%;以85.35临界值区别RA患者与健康对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100%和100%。血浆miR-92a的表达水平在低补体c3,高血肌酐、高血尿素氮,高ALT及高LDH的SLE患者进一步降低(P均〈o.05)。结论SLE患者血浆中下调表达的miR-92a可能与其发病和病情进展相关,是SLE及终末期肾功能损害临床诊断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黄茜茜叶璐璐范超凡郭刚强章慧娣尤小寒林巧爱薛向阳孙莉
关键词:红斑狼疮微小RNA
miR-29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microRNA-29a(miR-29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与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检测miR-29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48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R-29a的表达水平,ROC曲线评估其作为SLE诊断标记物的意义,统计分析其表达与SLE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SLE患者血浆miR-29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Z=3.476,P=0.0009);血清miR-29a诊断SLE的ROC AUC为0.794 (95%Cl:0.689~0.898),具较好诊断SLE的效能;抗β 2GP1抗体>20RU/ml患者的血浆miR-29a水平明显升高(P=0.03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血浆miR-29a表达水平与抗β2GP1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584,P=0.001),而与不同SLEDAI评分及其他SLE活动相关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 miR-29a在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血浆miR-29a上调与SLE患者自身抗体水平相关,其调节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徐玲娟叶璐璐陈阿琼黄茜茜章慧娣陈朝生薛向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种新型高度敏感的细胞内潜伏的人巨细胞病毒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度敏感的人巨细胞病毒检测方法,此方法是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核酸,使用特异性外侧上下游引物进行第一轮PCR扩增,以第一轮的扩增产物为模板,使用特异性内侧上下游引物进行第二轮定量PCR扩增的巢式定量...
薛向阳陈静张丽芳陈文静叶璐璐
文献传递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 Z结构域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5年
目的: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 A)Z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方法:3段Sp A-Z结构域经柔性肽(GS)串联连接构成三串联体(Sp A-3Z),经原核密码子优化后全基因合成,克隆至p ET21a(+)载体,构建p ET21a(+)/Sp A-3Z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并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分析鉴定;纯化的Sp A-3Z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并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采集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多克隆抗体的反应和效价,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多克隆抗体结合天然Sp A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 ET21a(+)/Sp A-3Z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纯化的Sp A-3Z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该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21 k Da,与理论分子量大小相符;日本大耳白兔经该蛋白免疫后可产生特异性的多克隆血清Ig G抗体,效价可达1:40 000;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质量约42 k Da(天然Sp A蛋白)处出现单一条带,提示兔多克隆血清抗体可识别天然Sp A。结论:Sp A-3Z原核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制备的Sp A-3Z兔多克隆血清抗体Ig G效价高、特异性好,可进一步用于Sp A-Z相关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功能研究。
林晓云侯柏龙熊一融叶璐璐杜王琪陈韶薛向阳朱珊丽张丽芳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多克隆抗体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和膜表面蛋白1复合抗原优势表位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和膜表面蛋白1(SAGl)复合抗原免疫优势表位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和筛选出弓形虫复合抗原ROP2-SAG1免疫优势T、B淋巴细胞表位组合,将优势表位相应基因片段克隆至pET32a(+)载体并转化至表达感受态(大肠埃希菌Rosetta菌株)中诱导表达,通过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柱(Ni—NTA)纯化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纯化效果。以纯化的优势表位蛋白作为免疫原,皮下多点注射日本大耳兔,设pET32a(+)载体蛋白和PBS为对照,以纯化的优势表位蛋白作包被抗原,ELISA法检测第0、2和4周免疫兔血清中表位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时间及效价,免疫斑点实验验证免疫兔血清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以纯化的优势表位免疫BALB/c小鼠,酶联免疫斑点分析技术检测免疫鼠脾细胞7干扰素产生能力。结果在原核表达体系中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的优势表位融合表达产物。纯化的表位蛋白免疫大耳白兔血清中可检测到相应的表位特异性抗体IgG,其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优势表位免疫组第2、4周兔血清抗体显著高于载体pET32a(+)蛋白对照组(1.454±0.098比0.616±0.084,F=0.000,P〈0.05;2.299±0.224比1.580±0.192,F=0.112,P〈O.05),第4周的免疫血清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40960。免疫斑点实验证实多克隆抗体针对优势表位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原核体系制备的优势表位蛋白免疫鼠脾细胞受3种不同的CTL表位肽刺激产生的7干扰素水平,分别为表位肽1[(19.333±1.528)/10万细胞]、表位肽2[(40.333±1.528)/10万细胞]、表位肽3E(70.667±1.890)/10万细胞],与PBS免疫对照组[表位肽1(1.033±0.150)/10万细胞、表位肽2(1.045±0.110)/10万细胞、表位肽3(1.041±
吕金辉汪文寰熊一融杜王琪叶璐璐张丽芳李文姝
关键词:弓形虫表位免疫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细胞中microRNA-155的表达及干预后效应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micro RNA-155(miR-15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及干预后B细胞表达IgG水平。方法收集66例SLE患者及1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分离出B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55在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电转染技术使miRNA抑制剂干预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miR-155的表达,然后以ELISA检测B细胞干预后培养液上清液IgG的水平。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miR-155表达上调(P<0.05),通过miRNA抑制剂下调SLE患者B细胞中的miR-155的表达后,B细胞分泌的IgG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SLE患者的B细胞中表达上调的miR-155可能参与了SLE患者B细胞功能调控。
陈阿琼黄茜茜叶璐璐薛向阳林巧爱朱小春李声东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微小RNAB细胞IGG
人巨细胞病毒临床株UL133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感染株的UL133基因序列特征。方法采集HCMV-DNA阳性者的临床标本,PCR扩增UL133基因全序列,阳性扩增产物克隆到pEASYTM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结合来自于NCBI数据库的15条序列进行UL133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获得20例HCMV感染者的UL133全长序列。多态性分析显示HCMV临床株UL133基因核苷酸变异率为0~9.7%,氨基酸变异率为0~40.2%;不同感染者UL133序列5'端的第32-45位发生了相对集中的非同义突变,其他部分序列较少出现氨基酸缺失及错义突变。其中1例临床感染者UL133序列在163-166位核苷酸出现移码突变。综合NCBI数据库的15株序列分析显示,UL133序列分为G1、G2、G3、G4、G5、G6等6个型,但未发现基因型与H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具有显著关联性。编码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包括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CKP),蛋白激酶C位点(PKC)以及NLS_BP核定位信号(NLS_BP)。与Toledo株相比,有1株发生移码突变,其他临床株UL133基因编码产物翻译后修饰位点相对保守。结论 HCMV UL133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但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HCMV感染临床症状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郭刚强叶思思杨敏叶璐璐林刻智李宝青张丽芳薛向阳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多态性
诱导性表达人巨细胞病毒UL138蛋白的胃癌细胞株构建及其效应评价
2017年
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8蛋白的稳定遗传胃癌细胞系,并评价UL138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p CMV-tet3G质粒转染BGC-823胃癌细胞,通过G418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筛选BGCTet-on细胞株。再将含有UL138外源基因的p TRE3G-UL138质粒转染稳定BGCTet-on细胞株,通过G418及潮霉素双抗筛选,获得诱导性表达UL138基因的胃癌细胞(BGC-UL138_(Tet-on))。强力霉素(DOX)诱导后,采用Western blot验证UL138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及CCK8试剂盒检测UL138蛋白表达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构建荷瘤裸鼠模型,体内验证UL138蛋白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DOX诱导性表达的、携带UL138基因的BGC-UL138_(Tet-on)稳转细胞株。UL138蛋白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UL138蛋白表达阻滞BGC-823细胞周期在G_1期。荷瘤裸鼠模型体内实验发现,DOX腹腔注射诱导UL138蛋白表达后,BGC-UL138_(Tet-on)移植瘤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结论:成功构建可诱导表达UL138蛋白的胃癌细胞株,进一步证实HCMV基因UL138的表达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实验提示细胞周期阻断在G_1期。
张良陈文静郭刚强孙祥威叶璐璐胡畅远金劲激沈贤薛向阳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胃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