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钢涛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缺血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预后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系统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毒性
  • 1篇血清

机构

  • 10篇高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陈钢涛
  • 4篇梁雁
  • 4篇梁汉周
  • 3篇李普华
  • 2篇黄波
  • 1篇黄锦燕
  • 1篇吴泳
  • 1篇黄丹丹
  • 1篇万里飞
  • 1篇黄汉宁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复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认知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认知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6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SAB相关因子及ADQ评分和评估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昏迷、惊厥、肢体障碍和神经障碍临床症状经对应治疗后都会消失,而观察组康复治疗后其症状消失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MoCA评分得到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预后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更少发生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和行为异常的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入康复治疗,可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尽快恢复患者的认知水平与确保预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李普华黄波陈钢涛黄锦燕
关键词:智力障碍康复治疗病毒性脑炎
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100例VB-TIA患者,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降糖、降压、调脂、吸氧、抗感染、脑保护剂、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此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高于观察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银杏达莫和阿司匹林治疗VBTIA的临床疗效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彭俊霖李昀峰陈钢涛
关键词:银杏达莫阿司匹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Miller-Fisher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10例MF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前驱因素者6例,10例患者均有眼肌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其中合并上睑下垂4例,肢体末梢型浅感觉障碍3例,脑脊液示蛋白细胞分离9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8例.通过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10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征多有前驱症状,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临床特征,行脑脊液及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应用激素及球蛋白治疗通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黄波梁汉周万里飞梁雁李普华陈钢涛
关键词:预后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8月—2021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不会明显影响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也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黄靖黄汉宁陈钢涛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FT_3、FT_4、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FT3、FT4、TSH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患者的血清FT3、FT4、TSH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NIHSS评分的增加,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16,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和近期预后的判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梁雁吴泳伍秀宇陈钢涛梁汉周黄丹丹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
吲哚布芬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吲哚布芬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吲哚布芬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χ^(2)=7.294,P=0.007)。治疗3个月后,2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血小板体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TT、APTT较治疗前延长,PT较治疗前缩短,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PT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TT、P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6.00%(χ^(2)=5.983,P=0.014)。结论吲哚布芬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陈钢涛
关键词:脑梗死吲哚布芬氢氯吡格雷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92例脑梗死组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与7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共检测出斑块81例,检出率为88.0%,而正常对照组仅检出12例,检出率为15.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所占比重高达53.1%,而正常对照组中软斑检出率仅为25.0%,扁平斑最为常见,比率达58.3%。3个年龄段中,脑梗死患者管腔狭窄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60岁组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高于40-59岁组和〈40岁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且年龄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梁汉周梁雁陈钢涛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性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析预防性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4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24例与参照组24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卡左双多巴缓释片,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①采用HAMD-24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②采用39项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③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④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MD-24、PDQ39、UPDRS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参照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预防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加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且安全性好。
彭俊霖李昀峰陈钢涛李普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生活质量
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未进行溶栓治疗,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LOT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临床疗效显著,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陈钢涛
关键词: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
弥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68例TIA患者,在发病24 h内进行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阴性组(阴性组,n=36)和DWI阳性组(阳性组,n=32)。阳性组患者在7 d内复查MRI,根据复查结果再将其分为TIA组(n=14)和脑梗死组(n=18),并测量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 ADC值)。结果阳性组不同程度血管狭窄的比率高于阴性组(50.0%比16.7%,P<0.05);TIA组的ADC值为(635.53±32.36)×10-6 mm2·s-1、r ADC值为(83.56±4.11)%,高于脑梗死组患者的(489.35±56.78)×10-6 mm2·s-1、(61.34±5.47)%(P<0.05)。结论血管狭窄与DWI阳性病灶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联系,DWI阳性患者病灶中ADC值有适度下降的病灶更容易逆转恢复。MRI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TIA患者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等情况,可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梁汉周梁雁陈钢涛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观弥散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