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于樊篱之外的女性之花
- 2015年
- 林欣华与宋竹西分别是小说《女强人》和《玫瑰门》中的两位女性人物,作家朱秀娟和铁凝在刻画她们时有诸多相似之处,使之成为两株绽放于传统樊篱之外的女性之花。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能够描摹海峡两岸现代女性形象的新轮廓,还能从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中找寻新时期两岸女性文学的契合点,从而发现两岸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在几经波折后殊途同归。
- 李慧媛
- 关键词:女性意识
- 现实主义辩证一端的人性歌者——沈从文被引量:1
- 2015年
- 沈从文作为典型的浪漫主义牧歌型作家,其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向一直被遮蔽、被误读,因此造成了全面解读其创作面貌的盲点,使他强烈的社会现实参与意识在这种遮蔽中不断被淡化。在启迪现代人性方面,沈从文通过自身特有的非理性和文化保守态度参与了现代社会改革。基于此种意义,他是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革命者。
- 李慧媛
- 关键词:现实主义人性
- 花莲港女性主体身份的艰难书写
- 2015年
- 《来去花莲港》是台湾新晋女作家方梓的小说处女作。作品以女性为主体,主要刻画了三位于不同时期移民至台湾花莲港开荒破土的艰难女性。在后殖民主义中心和男权话语中心的双重压迫下,她们作为"她者"和"属下",历经命运的坎坷和文化左右的挣扎,用自己的生命在花莲地区扎根生长,完成了一部回归主体身份的美丽史诗。
- 李慧媛
-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她者
- 从迁台怀乡散文中寻求两岸身份认同
- 2014年
- 迁台作家的怀乡散文对研究两岸文化有着重要作用。50年代迁台作家被迫脱离大陆,无论是外在身体还是内在心理都受到了压制,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生,因此大多迁台作家靠"怀乡"去寻求安慰。梁实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真实地书写中寻找精神世界的返乡之道,以获得外在肉体无法实现的心理身份的确认。以梁实秋为例,我们能够寻求台湾民众对大陆身份的认同之路,发现海峡两岸民族精神文化的契合点。
- 李慧媛
- 关键词:身份认同
- 沈从文、孙犁文学世界的水之气质
- 2014年
- 水是沈从文和孙犁文学构建的共同意象,水不仅为作品提供了写作素材,还影响了整个作品的外在面貌和内在气质。以水为契机,探讨两位作家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品风格,能够更好地探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共同气质,从而更加深入地解读两位作家的作品。
- 李慧媛
- 关键词:气质
- 禁锢与突围——论郭良蕙小说的文学意涵
- 郭良蕙在当代台湾文坛,有着多重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作为大陆迁台女作家的突出代表,自1954年跻身文坛以来出版的60余部小说著作,使她当之无愧地成为风靡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高产女作家;而多才多艺、涉足剧本创作和电影表演的历...
- 李慧媛
- 关键词:小说创作文学内涵
- 文献传递
- 强者之弱——两岸女强人形象塑造的一种思考
- 2015年
- 20世纪80年代两岸女性小说中女强人形象突显,张辛欣和廖辉英笔下的女强人尤具明晰的女性主义色彩。女强人凭借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独立,以强者姿态游刃于男权社会中,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了身边的男性。她们看似在社会地位中与男性平起平坐,其实却处于选择男女婚恋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弱势,有着强者外表的弱者隐痛,由此表现出女强人形象的复杂内涵。
- 李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