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媛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两岸
  • 1篇性意识
  • 1篇殖民主义
  • 1篇人性
  • 1篇散文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她者
  • 1篇突围
  • 1篇女强人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意识
  • 1篇气质
  • 1篇强者
  • 1篇文学内涵
  • 1篇文学世界
  • 1篇现实主义
  • 1篇小说创作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

作者

  • 7篇李慧媛

传媒

  • 2篇安阳工学院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独立于樊篱之外的女性之花
2015年
林欣华与宋竹西分别是小说《女强人》和《玫瑰门》中的两位女性人物,作家朱秀娟和铁凝在刻画她们时有诸多相似之处,使之成为两株绽放于传统樊篱之外的女性之花。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能够描摹海峡两岸现代女性形象的新轮廓,还能从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中找寻新时期两岸女性文学的契合点,从而发现两岸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在几经波折后殊途同归。
李慧媛
关键词:女性意识
现实主义辩证一端的人性歌者——沈从文被引量:1
2015年
沈从文作为典型的浪漫主义牧歌型作家,其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向一直被遮蔽、被误读,因此造成了全面解读其创作面貌的盲点,使他强烈的社会现实参与意识在这种遮蔽中不断被淡化。在启迪现代人性方面,沈从文通过自身特有的非理性和文化保守态度参与了现代社会改革。基于此种意义,他是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革命者。
李慧媛
关键词:现实主义人性
花莲港女性主体身份的艰难书写
2015年
《来去花莲港》是台湾新晋女作家方梓的小说处女作。作品以女性为主体,主要刻画了三位于不同时期移民至台湾花莲港开荒破土的艰难女性。在后殖民主义中心和男权话语中心的双重压迫下,她们作为"她者"和"属下",历经命运的坎坷和文化左右的挣扎,用自己的生命在花莲地区扎根生长,完成了一部回归主体身份的美丽史诗。
李慧媛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她者
从迁台怀乡散文中寻求两岸身份认同
2014年
迁台作家的怀乡散文对研究两岸文化有着重要作用。50年代迁台作家被迫脱离大陆,无论是外在身体还是内在心理都受到了压制,对自己身份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生,因此大多迁台作家靠"怀乡"去寻求安慰。梁实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真实地书写中寻找精神世界的返乡之道,以获得外在肉体无法实现的心理身份的确认。以梁实秋为例,我们能够寻求台湾民众对大陆身份的认同之路,发现海峡两岸民族精神文化的契合点。
李慧媛
关键词:身份认同
沈从文、孙犁文学世界的水之气质
2014年
水是沈从文和孙犁文学构建的共同意象,水不仅为作品提供了写作素材,还影响了整个作品的外在面貌和内在气质。以水为契机,探讨两位作家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品风格,能够更好地探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共同气质,从而更加深入地解读两位作家的作品。
李慧媛
关键词:气质
禁锢与突围——论郭良蕙小说的文学意涵
郭良蕙在当代台湾文坛,有着多重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作为大陆迁台女作家的突出代表,自1954年跻身文坛以来出版的60余部小说著作,使她当之无愧地成为风靡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高产女作家;而多才多艺、涉足剧本创作和电影表演的历...
李慧媛
关键词:小说创作文学内涵
文献传递
强者之弱——两岸女强人形象塑造的一种思考
2015年
20世纪80年代两岸女性小说中女强人形象突显,张辛欣和廖辉英笔下的女强人尤具明晰的女性主义色彩。女强人凭借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独立,以强者姿态游刃于男权社会中,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了身边的男性。她们看似在社会地位中与男性平起平坐,其实却处于选择男女婚恋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弱势,有着强者外表的弱者隐痛,由此表现出女强人形象的复杂内涵。
李慧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