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龙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适用于膀胱修复重建的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膀胱修复重建的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葡聚糖‑壳聚糖‑VEGF微球;将制备的微球进行重悬,细菌纳米纤维膜按不同梯度浸入重悬的不同孔径的微球溶液中,静置后干燥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最终制备成功...
- 张心如冯超鲁文龙李喆朱卫东吕向国
- 文献传递
- EAU肿瘤危险评分表对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预后效力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推荐的肿瘤复发进展危险评分表(EAU危险评分表)对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预后效力。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连续收治的552例NMIBC患者,分为初发肿瘤组与复发肿瘤组,分别根据EAU推荐方式予以评分,并根据EAU评分表推荐的肿瘤危险级别对两治疗组患者进行分层,术后膀胱腔内蒽环类药物规律灌注化疗并膀胱镜随访,观察术后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初发肿瘤组292例,复发肿瘤组260例,组间肿瘤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复发评分初发肿瘤组(0~11)分,平均(3.50±2.83)分;复发肿瘤组(2~15)分,平均(4.93±2.95)分,P〈0.01。肿瘤进展危险评分,初发肿瘤组(3.21±3.57)分,复发肿瘤组(4.15±3.25)分,P=0.001。随访2~90个月,266例(48.2%)肿瘤复发,初发肿瘤组131例(44.9%),复发肿瘤组135例(51.9%)。1年内初发肿瘤组91例(31.2%)肿瘤复发,复发肿瘤组70例(26.9%)复发。分层显示初发肿瘤组中低危及中高危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复发肿瘤组(中低危28.6%vs 15.2%,P=0.008;中高危52.9%vs 37.8%,P=0.035)。共有36例肿瘤进展,其中初发肿瘤组17例,复发肿瘤组19例。结论:EAU风险评分对于初发NMIBC的预测效力仍有值得改进之处,而对于复发肿瘤的预后效力较高。其次,本组肿瘤进展率高于EAU风险评分系统的可信区间,应引起重视。
- 张心如鲁文龙朱卫东冯超司捷旻李超郭辉宋鲁杰
- 关键词:膀胱肿瘤预后
- 2μm连续式激光治疗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比较,探讨2μm连续式激光治疗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化分组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400例初发膀胱肿瘤患者分为TURBT组及2μm连续式激光治疗组(TULVBT组),TURBT组行标准TURBT,TULVBT组采用2μm连续式激光汽化处理膀胱肿瘤后,以环形附件清理肿瘤基底部焦痂,随后改以膀胱镜行基底部活检。对疑有首次腔内手术肿瘤残余或术后病理缺少膀胱肌层者,于术后3~4周行重复TURBT(reTURBT)。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膀胱镜至术后2年,随后改为每6个月1次。结果:共292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TURBT组143例,TULVBT组149例,两组肿瘤相关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BT组手术时间(28.43±13.19)min,TULVBT组(31.51±12.80)min(P=0.044)。TURBT组中6例因闭孔反射致膀胱穿孔,其中1例中止手术,TULVBT组未出现严重术中并发症。44例接受re-TURBT,TURBT组17例(11.9%),TULVBT组27例(18.1%)(P=0.137),其中因切除物病理无肿瘤下膀胱肌层27例,TURBT组9例(6.3%),TULVBT组18例(12.1%)(P=0.088)。129例36个月内出现肿瘤复发,TURBT组61例(42.7%),TULVBT组68例(45.6%)(P=0.608)。平均无肿瘤复发生存时间TURBT组为(25.46±13.18)个月,TULVBT组(24.88±12.85)个月(P=0.729)。19例肿瘤进展,TURBT组11例(7.7%),TULVBT组8例(5.4%)(P=0.421)。结论:2μm连续式激光可作为治疗初发NMIBC的手段,辅以常规膀胱镜下活检即可获得较完整的肿瘤病理资料,可获得与TURBT相似的治疗效果。
- 鲁文龙冯超朱卫东郭辉谷宝军司捷旻张心如
- 关键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与多种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传统膀胱修补的方法存在损伤正常器官功能、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组织工程为膀胱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细菌纤维素支架复合兔舌黏膜上皮细胞及舌骨骼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制备细菌纤维素支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细菌纤维素支架,将兔舌骨骼肌细胞、舌黏膜上皮细胞依次接种至两种支架上。取6只兔,制备膀胱缺损模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于缺损处植入复合自体舌骨骼肌细胞、舌黏膜上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细菌纤维素支架,对照组于缺损处植入复合自体舌骨骼肌细胞、舌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菌纤维素支架。植入后3个月进行膀胱造影、尿动力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1)造影结果:实验组可见相对完整的膀胱,对照组部分膀胱可见小面积充盈缺损。(2)尿动力学检测结果:两组的最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均较植入前降低,对照组上述尿动力学参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3)组织学检测结果:对照组修复处膀胱组织未能构建出完整的上皮细胞层,其下方仅有少量肌层形成,黏膜下方有少量微血管形成;实验组修复处膀胱组织有完整上皮细胞层形成,可见到黏膜下方有较多肌层形成,黏膜下方有较多量毛细血管形成。(4)结果表明,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细菌纤维素支架与舌骨骼肌细胞、舌黏膜上皮细胞复合可构建组织工程膀胱。
- 张心如鲁文龙冯超吕向国朱卫东
- 关键词:膀胱细菌纤维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舌上皮细胞
- 自产氧型材料在组织工程学中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目的介绍自产氧型材料作为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自产氧型材料研究文献,对自产氧型材料的类型、制备和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自产氧型材料具有理想的产氧能力和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肝脏、心肌、胰腺等组织修复方面。结论自产氧型材料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鲁文龙冯超
- 关键词:生物材料
-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IFN-γ、TNF-α和IL-10表达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大鼠的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10只1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CAP模型组(n=5)和正常对照组(n=5)两组。建立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实验处理,运用免疫组化链酶卵白素-过氧化酶法检测前列腺组织IFN-γ、TNF-α蛋白表达,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前列腺中IL-10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对两组大鼠前列腺病理形态学改变、IFN-γ、TNF-α和IL-10表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具有完整的前列腺组织结构,有少量粉红色正常分泌物存在于腺腔中,CAP模型组大鼠病理呈明显炎症表现。CAP模型组大鼠前列腺IFN-γ、TNF-α和IL-10表达[(0.327±0.034)pg/ml、(32.152±4.143)pg/ml、(330.140±31.480)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18±0.002)pg/ml、(0.371±0.040)pg/ml、(0.015±0.001)pg/ml](P<0.05)。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IFN-γ、TNF-α和IL-10表达提升,在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这三种炎性因子参与,并对前列腺炎的转归造成直接影响,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 何彦东刘峰鲁文龙徐敏俞建军
-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IFN-ΓTNF-ΑIL-10
- 一种适用于膀胱修复重建的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膀胱修复重建的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葡聚糖-壳聚糖-VEGF微球;将制备的微球进行重悬,细菌纳米纤维膜按不同梯度浸入重悬的不同孔径的微球溶液中,静置后干燥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最终制备成功...
- 张心如冯超鲁文龙李喆朱卫东吕向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