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更多>>
- 电影《孔子》的文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2010年初上映的电影《孔子》呈现的是一个心怀雄心却始终不得志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电影《孔子》从制作到被观众接受经历了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由于不同的受众会采取不同的解码态度与方式,于是渗透着权力话语的编码就决定着最终塑造的孔子形象。
- 王谦
- 关键词:孔子解码文化意义
- 民初北京电车的开行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被引量:4
- 2014年
- 出于改善交通、改良市政的目的,北京于1912年开始筹办有轨电车,却遭到了商会与文化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电车的开行进一步突破了皇城的封闭空间,对北京的传统城市空间构成了威胁,同时也遇到了既有城市空间的顽强阻挡。为使电车顺利开行,电车公司多次要求拆除北京街头的跨街牌楼,而市民们则以保护古迹为由坚决反对。经过长久、激烈的斗争,最终,牌楼与电车同时并存,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表征在北京城市空间中的交叠。
- 邱运华王谦
- 关键词:电车
- 民初北京正阳门的改造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被引量:2
- 2014年
- 正阳门改造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第一个主动筹划的城市建设工程。正阳门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城门,它在不同的时代还是不同权力的象征。改善交通与更新"国门"形象是推动改造正阳门的主要动力,显示出浓郁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改造工程遭到了商会与文化保守派的反对,体现传统力量对北京城市现代化的阻力。正阳门的改造使北京封闭的城市空间逐渐走向开放,同时又部分保存了传统,最终呈现中西杂糅、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特征。正阳门改造的曲折过程既表征着北京城市空间变迁的艰难历程,也是民国初年社会文化心理变迁的缩影。
- 王谦
- 关键词:正阳门
- 巴赫金的广场话语理论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广场话语是巴赫金语言学理论与狂欢化理论之间的桥梁,其内容主要包含广场赞美体裁、各种消极话、宴席交谈与夸张使用词语等。广场话语从语言、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对官方权威展开了颠覆,同时,又凭借其褒贬同体的特征在这三个方面实现了新生,最终达到了世界观、文化精神的更新。在当代,广场话语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 王谦
- 关键词:巴赫金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