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肱骨
  • 4篇儿童
  • 3篇治疗儿童
  • 2篇增殖
  • 2篇植骨
  • 2篇上骨折
  • 2篇肱骨骨折
  • 2篇肱骨髁
  • 2篇肱骨髁上骨折
  • 2篇髁上骨折
  • 2篇细胞
  • 2篇内固定
  • 2篇克氏针内固定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
  • 2篇复位
  • 2篇META分析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李明静
  • 8篇徐剑
  • 8篇李凡
  • 5篇刘郁东
  • 4篇胡涛
  • 4篇勘武生
  • 2篇勘武生
  • 2篇赵志明
  • 2篇胡锐
  • 2篇丁凡
  • 1篇任义军
  • 1篇翁雨雄
  • 1篇贾治伟
  • 1篇洪光祥
  • 1篇张明
  • 1篇陈振兵
  • 1篇黄启顺
  • 1篇刘海峰

传媒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午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扶随访的98例JLNGartland11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有限切开复位组(行内侧或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5.9个月。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70.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和1年时采用Flynn肘关节坪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有限切开复值组手术时间[(52.2±7.0)mm]较闭合复位组[(72.8±13.7)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3±1.0)次]少于闭合复位组](9.9±1.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复值组优良率[24.4(19/78)]与闭合复位组[30%(6/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100%(78/78)]与闭合复位组[95%(1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和医源性血管冲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需再次行髁上截骨术。结论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而无法闭合复位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有限切开复位获得满意复位,且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1年患者肘关节功能更好。
李凡勘武生徐剑李明静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骨折儿童
经皮撬拨复位联合应用弹性髓内钉行Me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联合应用弹性髓内钉行Me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23例桡骨颈骨折患儿,应用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行Metaizeau法进行复位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外固定4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3例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为8~10周,平均8.2周,骨折处无畸形,无骨骺早闭及骨桥形成。除1例患儿出现钉尾皮肤刺激症状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所有患侧肘关节和前臂活动良好。结论经皮撬拨复位联合Metaizeau法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李明静李凡勘武生徐剑
关键词:桡骨骨折儿童经皮撬拨复位
三种方法治疗儿童DeleeB型肱骨远端经骺板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Delee B型肱骨远端经骺板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 2015年6月收治并获随访的36例儿童Delee B型肱骨远端经骺板骨折患儿资料,其中闭合复位组(闭合复位石膏固定)7例,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21个月.闭合复位内固定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23个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行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22.5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及患侧与健侧提携角差别.结果 所有患儿获得12~60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所有患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1年时,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闭合复位组优良率57.1%(4/7),闭合复位内固定组81.8%(9/11),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组100%(18/18).三组患儿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与健侧差别分别为(17.4±5.2)°、(5.6±1.8)°、(3.5±0.8)°.三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3例和闭合复位内固定组1例均因肘内翻行髁上截骨术.三组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儿童Delee B型肱骨远端经骺板骨折,行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内固定相比,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患侧后遗肘内翻程度更低.
李凡吴明正刘郁东李明静徐剑胡涛
关键词:骨折
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片段)在犬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影响
黄启顺李明静郑怀远翁雨雄康皓陈振兵王发斌洪光祥
小干扰RNA沉默Toll样受体2/4基因对成骨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利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阻断Toll样受体2/4(TLR2/TLR4)对大鼠成骨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TLR2/TLR4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成骨细胞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TLR4的mRNA及蛋白的含量.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噻唑蓝(MTF)法检测转染组和非转染组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核因子-κB (NF-κB)的含量.结果 针对TLR2及TLR4的siRNA可有效抑制其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4%及84%,同时也抑制了受体蛋白的表达,使其降低至对照组的48%及65%.当TLR2及TLR4表达受到抑制后成骨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至对照组的76%及59%,但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细胞内NF-κB活性降低,细胞核内NF-κB p65的含量降至对照组的47%及75%.结论 siRNA能够有效沉默TLR2/TLR4基因的表达,减弱细胞内NF-κB的活化,抑制成骨细胞迁移,表明成骨细胞的迁移通过TLR2/TLR4及NF-κB途径.
李明静徐剑刘郁东李凡胡涛
关键词:TOLL样受体2增殖小干扰RNA核因子-ΚB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共收治34例儿童不可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18例行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内固定组),16例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d与2个月时Baumann角的变化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49.1±6.6)min较外固定组(72.3±12.6)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6±0.9)次较外固定组(10.1±2.0)次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内固定组术后3d与2个月时Baumann角变化(2.4±1.3)°与外固定组(6.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27.8%(5/18),外固定组为25.0%(4/16);术后1年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9.4%(17/18)、外固定组为81.3%(13/16).两组患儿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但前者可获得更满意的复位、更稳定的固定、更好的肘关节功能,而且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
李凡李明静刘郁东徐剑胡涛
关键词:儿童外固定器肱骨髁上骨折
黏着斑激酶与细胞核增殖抗原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骨肉瘤、18例骨样骨瘤和8例反应性新生骨组织中FAK和Ki-67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FAK表达的染色积分在骨肉瘤、骨样骨瘤和反应性新生骨组织中分别为5.41±1.27、1.02±0.14和0.32±0.19(P〈0.05),在Enneking I、Ⅱ和Ⅲ期患者中分别为2.15±1.01、4.54±2.14和6.83±2.43(P〈0.01),在年龄小于25岁患者和大于25岁患者中分别为3.75±2.13和4.17±2.53(P〈0.05),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中分别为4.35±2.38和4.47±2.62(P〈0.05),在生存期小于2年和大于2年的患者中分别为6.94±2.17和2.65±1.87(P〈0.01)。Ki-67标记指数(Ki-67LI)在Enneking I、Ⅱ和Ⅲ期患者中分别为8.76±3.68、18.25±3.31和25.87±4.36(P〈0.01),在年龄小于25岁患者和大于25岁患者中分别为10.72±2.35和9.14±2.62(P〈0.05),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中分别为11.67±4.28和12.15±3.65(P〈0.05),在生存期小于2年和大于2年的患者中分别为22.84±2.17和12.47±3.68(P〈0.01)。在FAK表达为阳性和阴性的骨肉瘤中,Ki-67LI分别为19.74±3.23和11.63±2.85(P〈0.05)。结论 FAK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分期和生存期密切相关,FAK与Ki-67之间也密切相关。
徐剑李凡刘郁东李明静勘武生
关键词:骨肉瘤黏着斑激酶细胞核增殖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回顾性评估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26例27足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的临床资料.26例均为男孩,年龄2~15岁,平均9.6岁;术前通过X线片及CT加三维重建检查对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和分型,骨折按Sanders分型分组:Ⅱ型组6足(Ⅱa型4足、Ⅱb型2足)、Ⅲ型组14足(Ⅲab型6足、Ⅲac型5足、Ⅲbc型3足)、Ⅳ型7足.术后临床评估使用改良AOFAS评分.结果 全部患儿均获8~30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为术后4周.Ⅱ型组术前及术后B(o)hler角分别为16.8°±12.9°和36.8°±7.5°,术前及术后Gissane角分别为104.8°±12.8°和124.3°±9.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组术前及术后B(o)hler角分别为15.4°±14.1°和34.4°±9.1°,术前及术后Gissane角分别为100.6°±10.1°和119.8°±1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和P<0.05).Ⅳ型组手术前、后B(o)hler角分别为8.6°±10.5°和34.7°±5.3°,手术前、后Gissane角分别为105.4°±4.0°和121.4°±8.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组、Ⅲ型组和Ⅳ型组术后改良AOFAS评分分别平均为65.2±2.5、67.0±1.6和65.0±2.8,3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足出现克氏针针眼感染,无切口感染、软组织坏死、骨髓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满意复位及稳固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避免切口感染、软组织坏死、骨髓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李凡勘武生刘郁东徐剑李明静
关键词:跟骨骨折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5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的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发表的5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systematic-review/Meta-analysis,SR/MA)文献的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检索并纳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创刊至2013年12月发表的SR/MA文献。应用国际通用量表(PRISMA和AMSTAR)评价其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纳入51篇SR/MA。PRISMA报告质量评分(19.1±2.2)分,其中严重缺陷2篇(3.9%),一定缺陷45篇(88.2%),相对完整4篇(7.8%)。主要存在方案注册、研究选择、方法和结果部分的研究间偏倚、附加分析和资助来源等条目的不全面。AMSTAR方法学质量评分为(5.9±1.4)分,其中低质量5篇(9.8%),其余均为中等质量(90.2%),主要存在前期设计方案缺失、未说明研究筛选和资料提取的可重复性、未考虑发表情况、未评估发表偏倚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等缺陷。2011年以后比2011以前SR/MA文献质量稍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发表的SR/MA数量总体逐年增多,质量逐年提高,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其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还可进一步提升。
丁凡贾治伟刘海峰赵志明李明静胡锐勘武生
关键词:META分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的报告及方法学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公开发表的Meta分析(MA)/系统评价(SR)的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9年9月至2013年12月发表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MA/SR文章,并进行手工检索.由2名独立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查文章,应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规范量表(PRISMA)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量表(AMSTAR)对纳入文章进行评价,并比较2010年前、后发表的MA/SR文章的PRISMA评分和AMSTAR评分. 结果 共纳入23篇MA/SR文章,PRISMA评分为15 ~ 26分,平均(20.7±2.3)分;严重报告缺陷1篇(4.3%),一定缺陷12篇(52.2%),相对完全10篇(43.5%).AMSTAR评分为3~8分,平均(6.2±1.4)分;低质量2篇(8.7%),中等质量21篇(91.3%).2010年后发表的MA/SR文章PRISMA评分[(20.7±2.8)分]和AMSTAR评分[(6.3±1.4)分]较2010年前发表的MA/SR文章[(20.6±1.6)、(6.0±1.5)分]稍有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质量仍存在方案注册、研究选择及研究间偏倚,附加分析和资助来源等条目不全面.方法学质量评价存在前期设计方案缺失、未考虑发表情况、未评估发表偏倚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等缺陷. 结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表的MA/SR文章质量尚可,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但其报告规范及方法学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丁凡任义军赵志明胡锐李明静勘武生
关键词:META分析学术论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