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保护作用
  • 1篇心肌梗死
  • 1篇通透性转换孔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后
  • 1篇缺血后处理
  • 1篇线粒体通透性...
  • 1篇线粒体通透性...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老年
  • 1篇老年人
  • 1篇老年心肌
  • 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梗死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孙燕华
  • 1篇公兵
  • 1篇吉冰洋
  • 1篇段长恩
  • 1篇杨秀滨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缺血后处理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为了衡量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缺血后处理在AMI行PCI患者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RevMan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总计纳入744例,其中缺血后处理组385例,对照组359例,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肌酸激酶(CK)[加权均数差(WMD)=-544.83IU/L,95%可信区间(CI)-834.27~255.38IU/L,P=0.000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WMD=-73.22IU/L,95%CI-107.03~-39.4IU/L,P<0.0001)以及室壁运动计分(WMSI)(WMD=-0.31,95%CI-0.49~-0.14,P=0.0004)均有显著改善,而左室射血分数(EF)(WMD=2.81,95%CI0.56~5.05,P=0.01)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心肌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却并不满意,其临床效果还有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
公兵段长恩孙燕华杨秀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后处理介入治疗心肌保护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与老年心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人体的衰老进程,心肌细胞的结构、功能均会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老年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等应激事件较年轻心肌细胞更为敏感,且耐受性差,因此,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中最致命的杀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线粒体膜通道,mPTP的启闭在心肌细胞的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老年心肌中,对于mPTP开放的调节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一些抑制其开放的药物对年轻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对老年心肌保护作用却不明显。另外,mPTP的开放反过来也影响着细胞的衰老进程。因此,研究老年心肌的mPTP的结构和功能对提高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孙燕华吉冰洋
关键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老年人心肌心肌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