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彦云

作品数:44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1篇基因
  • 18篇质谱
  • 18篇串联质谱
  • 13篇血症
  • 12篇新生儿
  • 11篇酸血症
  • 8篇新生儿筛查
  • 8篇突变
  • 7篇质谱法
  • 7篇缺乏症
  • 7篇串联质谱法
  • 6篇基因变异
  • 6篇甲基丙二酸
  • 6篇甲基丙二酸血...
  • 6篇氨酸
  • 5篇肉碱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患儿
  • 5篇基因变异分析

机构

  • 3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市妇幼保...

作者

  • 44篇王彦云
  • 40篇孙云
  • 39篇蒋涛
  • 17篇马定远
  • 16篇程威
  • 6篇杨冰
  • 4篇王欣
  • 3篇梁晓威
  • 3篇许争峰
  • 1篇刘敏
  • 1篇王本敬
  • 1篇张瑾
  • 1篇孟黎平
  • 1篇季慧
  • 1篇张燕
  • 1篇吕伶
  • 1篇洪琴
  • 1篇王艳
  • 1篇张菁菁
  • 1篇谭建新

传媒

  • 10篇临床检验杂志
  • 7篇中华医学遗传...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妇幼临床...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诊断学电...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分析
2022年
目的对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症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应用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基因诊断Panel进行检测,基因变异以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CPT1A基因存在c.1895T>A(p.Leu632X)和c.1153G>A(p.Ala385Thr)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1895T>A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1153G>A杂合变异。经查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遗传病变异数据库ClinVar及文献资料,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1895T>A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4),c.1153G>A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PM1+PM2+PM3+PP3)。结论CPT1A基因c.1895T>A和c.1153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其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新变异的检出拓展了CPT1缺乏症的基因变异谱。
洪冬洋王彦云孙云马定远程威蒋涛
关键词:串联质谱基因变异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临床特点并文献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1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9月13日,因"间歇性呕吐7d,抽搐1d"于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救治的1例10月龄OTCD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主要包括新生儿期串联质谱(MS/MS)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关于OTCD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OTCD的临床特点。结果 (1)病史采集结果:本例患儿出生72h常规进行MS/MS检测的结果显示,瓜氨酸正常;10月龄时,其临床表现为呕吐、嗜睡及抽搐,血氨>200μmol/L,MS/MS检测结果为正常,尿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结果提示大量乳清酸和尿嘧啶,应用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明确其致病位点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TC)基因c.386G>A(p.Arg129His),患儿母亲携带c.386G>A(p.Arg129His)突变。对患儿采取低蛋白饮食,精氨酸及苯甲酸钠降血氨等治疗,效果欠佳,并于入院后第20天,家属放弃抢救后死亡。(2)文献检索结果:在本研究检索条件下,共检索到10篇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有关OTCD的国内文献,共计纳入12例OTCD患者,以及国外文献5篇,共计纳入5例OTCD患者。其临床特点均显示,OTCD临床表现主要为非特异性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41.2%(7/17)患者血液样本中瓜氨酸降低,94.1%(16/17)患者尿液样本中乳清酸和尿嘧啶增高,35.3%(6/17)患者进行了OTC基因外显子测序,均发现突变位点,患者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结论 OTC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靠MS/MS、尿GC/MS检测,以及基因检测(OTCD诊断金标准),进行诊断。OTCD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迄今临床对其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需提高对OTCD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
王彦云孙云蒋涛
关键词: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婴儿
南京地区175767例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检出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7月南京市出生的175767例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的结果。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氨基酸、酰基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浓度,筛查新生儿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等三大类遗传代谢病。对于筛查阳性的患儿,通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Panel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5767例新生儿筛查初筛阳性率为2.1%(3691/175767),3691例初筛阳性中召回3598例,最终临床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62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5例、有机酸代谢病12例、脂肪酸代谢病15例。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总发病率为0.0353%,其中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的总发病率分别为0.0199%、0.0068%和0.0085%。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别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0.0159%、甲基丙二酸血症0.0051%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0.0051%。62例临床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患儿中,51例(82.2%,包括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进行了基因诊断(另外11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拒绝进行基因诊断)。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均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患儿中29例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另5例患儿仅找到1个致病突变,其中2例高甲硫氨酸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本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串联质谱筛查出的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筛查指标异常,随访中尚未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需要进行更长期的随访。
孙云王彦云马定远张志蕾程威蒋涛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突变串联质谱法
一例早发型精氨酸血症患儿的AGR1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1例早发型精氨酸血症患儿的致病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基因诊断Panel进行检测,对可疑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AGR1基因存在c.560+2T>C和c.811T>C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560+2T>C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811T>C杂合变异.其中,c.560+2T>C为可疑致病变异,c.811T>C为临床意义不明变异,经检索人群数据库gnomAD、疾病数据库HGMD及文献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结论AGR1基因c.560+2T>C和c.811T>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AGR1基因变异谱.
杨佩颖孙云王彦云马定远程威蒋涛
关键词:基因变异
新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A基因突变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应用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仪及IonAmpliSeq^TM InheritedDiseasePanel检测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的致病基因突变,探讨新一代IonTorrent测序平台用于复杂单基因病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患儿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多重PCR扩增富集目的基因片段,对样品加上序列标签及测序接头,制备成平均片段大小为200bp左右的文库,然后应用Ion OneTouch系统进行模板制备、乳化PCR及磁珠颗粒富集,318半导体测序芯片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采用IonTorrentSuitev3.0软件进行IonTorrent数据提取、序列比对及MMA致病基因MMAA、MMAB、MMACHC和MuT的SNVs和Indels提取,经dbSNP137数据库过滤后,可疑突变经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检测到患儿MMAA基因编码区2个无义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突变分别是第4外显子的c.586C〉T(P.R196X)和第6外显子的c.898C〉T(P.R300X),后者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发现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MAA基因双重杂合突变;半导体测序技术低成本、高通量、高灵敏度,适用于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孙云蒋涛马定远杨贵江杨冰王彦云许争峰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
两例精氨酰琥珀酸尿症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分析两例疑似精氨酰琥珀酸尿症患儿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应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包进行诊断.结果 例1的串联质谱筛查结果瓜氨酸偏高(87.37~156.10 μmol/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检测到ASL基因第6外显子c.467C>T变异(p.Pro156Leu)和第7外显子c.556 C>T(p.Arg186Trp)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556C>T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467C>T杂合变异;c.467C>T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变异.例2表现为智力低下,有两例因“高氨血症”患儿死亡家族史,检测到ASL基因第3外显子c.281G>T(p.Arg94Leu)和内含子c.208-15T>A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携带c.281G>T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208-15T>A杂合变异,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结论 ASL基因变异为两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ASL基因变异谱.
程威孙云王彦云马定远蒋涛
关键词:串联质谱
超早产儿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测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超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科2023年7月1日至9月15日送检的1072例新生儿血清样本的巨细胞病毒相关抗体检测结果。结果1072例样本中有2例患儿确诊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该2例患儿均为超早产儿(胎龄24~27+6周)、超低出生体重儿(750~999 g),均以血小板降低为首发表现,1例为输血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另1例为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在超早产儿这类特殊人群中,输血治疗时需警惕输血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同时也要谨防母乳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必要时经巴氏消毒后再喂养。
张燕张虹王彦云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超低出生体重儿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治疗药物初步筛选的研究
2021年
目的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筛选新的治疗药物。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应用计算机针对苯丙氨酸羟化酶和药物空间结构结合力特点进行虚拟药物筛选,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物库(包含2697种原料药)中共筛选出10种候选老药;运用真核表达系统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药物对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并筛选药物敏感突变体。结果10种候选老药中,盐酸奈福泮、醋酸氟轻松及利司培酮分别可增加23%[t=18.21,P<0.001,与苯丙氨酸羟化酶非药处理组(即反应体系中只加入溶剂,不加药物)相比]、21%(t=3.44,P<0.05,与苯丙氨酸羟化酶非药处理组相比)、31%(t=19.57,P<0.001,与苯丙氨酸羟化酶非药处理组相比)的苯丙氨酸羟化酶酶活,其余老药对酶活性影响较弱甚至抑制。p.D101N突变体可被利司培酮激活25%(t=15.86,P<0.001,与p.D101N突变体非药处理组相比)。结论盐酸奈福泮、醋酸氟轻松及利司培酮可作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的潜在治疗药物,且p.D101N突变体可作为药物敏感突变位点。
张志蕾孙云马定远王欣王彦云蒋涛
关键词:盐酸奈福泮醋酸氟轻松利司培酮
LC-MS/MS技术检测新生儿干血斑甲基丙二酸、同型半胱氨酸cut-off值的建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质谱联合检测(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检测新生儿干血斑甲基丙二酸(methylmalonic acid,MM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ut-off值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分娩的新生儿MS/MS筛查中C3、C3/C2和C3/C0任一指标偏高的正常干血斑样本作为阴性样本,同时收集通过尿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循环酶法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的初筛干血斑样本作为阳性样本,采用LC-MS/MS技术分别检测该两类样本中MMA和Hcy的浓度。应用百分位数法并结合ROC曲线分析确定使用LC-MS/MS技术检测MMA和Hcy的cut-off值。结果共收集1 015例阴性样本和16例MMA患儿阳性样本,LC-MS/MS技术检测阳性样本的MMA和Hcy浓度均明显高于阴性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MMA=8.5,UHcy=23.5,P均<0.05);MMA和Hcy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均为0.999,cut-off值分别为3.145μmol/L和7.295μmol/L,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9.5%和99.3%。结论百分位数法结合ROC曲线法可用于确定本地区MMA患儿干血斑中MMA和Hcy的cut-off值,且本地区人群的MMA和Hcy cut-off值明显低于梅奥诊所提供的cut-off值。
王彦云孙云张志蕾程威蒋涛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甲基丙二酸同型半胱氨酸ROC曲线
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家系ASL基因内含子突变
2019年
目的对1个MS/MS检测表现为瓜氨酸(Cit)增高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和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全外显子测序方法进行基因诊断。对未见报道的新突变构建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用Mini-gene工具验证该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先证者精氨酰琥珀酸尿症临床诊断明确,在ASL基因上检测到2个致病突变c.281G>T(P.R94L丨p.Arg94Leu)和c.208-15 T>A,该2个突变均未见报道;Mini-gene体外表达证实c.208-15 T>A可造成剪切异常,导致2号内含子13 bp碱基滞留。结论在1个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家系中发现了ASL基因2个新的致病突变c.208-15 T>A和c.281G>T,丰富了ASL基因的突变谱;Mini-gene对内含子突变研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
王彦云孙云蒋涛
关键词:内含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