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征
-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2收治的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均进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临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36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56.6%(77/136),其中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47.5%(48/101),临床淋巴结阳性(cN1)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为82.9%(2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没有增加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切除甲状腺癌原发灶的同时应该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陈征董汉华叶真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淋巴结清扫
- 甲状腺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范围的探讨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癌(TMC)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颈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69例TMC患者资料,患者均在原发灶根治的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7例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分析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69例患者中107例(39.8%)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03例(96.3%),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5例(23.4%)。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0 mm、包膜侵犯与TMC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0 mm(OR=3.358,P<0.05)、包膜侵犯(OR=5.230,P<0.05)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肿瘤直径>5.0 mm或有包膜侵犯的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增加,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 陈征吕晶
- 关键词:颈淋巴结清扫术淋巴转移
- 合并桥本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研究及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临床参数的研究分析,探讨桥本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影响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包括70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观察组),242例单纯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肿瘤大小、甲状腺抗体水平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本病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合并桥本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直径更小,有更低的淋巴结转移,对合并桥本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宜在采取手术原发灶根治的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尽量避免预防性颈侧淋巴结清扫。
- 陈征董汉华叶真
- 关键词:桥本病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
- 不同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术前及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钙Ca2+值的变化,评价不同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进行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患者172例,分为单纯甲状腺全切组(A组)、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B组)、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C组),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内、第3天的PTH及Ca2+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术后PTH及Ca2+值均较术前下降,B组和C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C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钙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留显得至关重要,应尽可能减少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陈征董汉华叶真
- 关键词: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