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辉

作品数:7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3篇预后
  • 3篇肝病
  • 2篇药物性
  • 2篇预后分析
  • 2篇酒精性肝病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清
  • 1篇炎症
  • 1篇药物性肝衰竭
  • 1篇药物性肝损害
  • 1篇药物性肝损伤
  • 1篇乙醛
  • 1篇乙醛脱氢酶
  • 1篇乙醛脱氢酶2
  • 1篇预后判断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变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作者

  • 7篇邹正升
  • 7篇田辉
  • 6篇李保森
  • 5篇孙颖
  • 4篇常彬霞
  • 3篇滕光菊
  • 3篇赵军
  • 3篇张伟
  • 2篇梁庆升
  • 2篇张纪元
  • 2篇黄昂
  • 2篇尚丽丹
  • 1篇刘西秦
  • 1篇霍丹丹
  • 1篇闫亮
  • 1篇叶文华

传媒

  • 4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脏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33 例不同年龄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vliver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分析不同年龄组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一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肝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AFLD的2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3例分成3组,其中少儿组(≤17岁)41例,青年组(18~44岁)141例,中老年组(≥45岁)51例。患者WBC、PLT和ALT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y-球蛋白电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少儿组NAFLD活动度积分、ALP、AST和LDH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中老年组ALB和CHE显著低于少儿组和青年组,TC显著高于少儿组和青年组。年龄与脂肪变性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不同年龄组中,高血压、肝区隐痛以及乏力症状的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增加,NAFLD患者脂肪变性程度加重,高血压、肝区隐痛以及乏力等的发生率增加。
常彬霞霍丹丹孙颖滕光菊张伟赵军梁庆升田辉邹正升李保森
关键词:肝疾病年龄分布脂肪变性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患者饮酒特点和疾病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特点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对无血缘关系的296例健康对照者(HC)以及221例ALD患者进行ALDH2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ALD患者饮酒特征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ALDH2在健康人中突变频率为31.1%(92/296),远高于欧美、非洲等国家(几乎为零),稍高于亚洲平均水平(22%);ALDH2*1/*1基因型频率,ALD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人[93.7%(207/221)Vs 69.0%(204/296),OR=6.668,P<0.0001],ALDH2*1等位基因的频率,ALD患者组亦明显高于健康人[96.8%(428/442)Vs 82.9%(491/592),OR=6.289,P<0.0001];ALDH2*1/*2基因型频率,ALD患者组明显低于健康人[6.3%(14/221)Vs 28.0%(83/296),OR=0.174,P<0.0001],ALDH2*2/*2基因型频率,ALD患者组亦明显低于健康人[0%(0/221)Vs 3.0%(9/296),OR=0.13,P<0.05]。ALDH2*2等位基因频率,ALD患者组亦明显低于健康人[3.2%(14/442)Vs 17.1%(101/592),OR=0.159,P<0.01];ALDH2基因多态性在ALD患者疾病进程的各个阶段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ALDH2*1/*1基因型相比,拥有ALDH2*2携带者基因型饮酒者在较少的总饮酒量情况下即可发生ALD(P均<0.05)。结论 ALDH2*1等位基因是饮酒者发生ALD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较多饮酒量和较长时间饮酒的情况下才发生ALD;ALDH2*2等位基因可"保护"机体避免发生ALD,但饮酒者在较少饮酒量和较短饮酒时间的情况下即可发生ALD。
张龙玉闫亮郝书理叶文华张纪元李保森黄昂田辉刘西秦邹正升
关键词:ALDH2基因多态性ALD
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特征、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有赖于长期、大量饮酒史,出现黄疸并且除外其他可能引起肝炎的病因。笔者对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特征、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孙颖田辉李保森邹正升
关键词:酒精性肝炎预后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IL-33高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IL-33异常升高在酒精性肝病(A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酒精性肝炎、17例重症酒精性肝炎、75例酒精性肝硬化和48例健康人血清IL-33及其可溶性受体ST2(s ST2)水平,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酒精性肝炎、重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33水平分别为(85.20±9.44)pg/ml、(68.70±8.14)pg/ml和(64.45±3.78)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42.17±2.41)pg/ml,P<0.001],且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在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酒精性肝炎、重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s ST2水平分别为(96.75±11.30)pg/ml、(51.92±11.78)pg/ml和(75.82±6.81)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43.97±3.01)pg/ml,P<0.001],且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s ST2水平较重症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明显升高(P<0.001或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A组患者较B级或C级明显升高(P均<0.001);ALD患者外周血清IL-33水平与s ST2无明显相关性,IL-33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R=0.273,P<0.01)、白蛋白(R=0.237,P<0.01)、ALT(R=0.462,P<0.001)、AST(R=0.387,P<0.001)和胆碱脂酶(R=0.225,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清IL-3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升高的IL-33可能促进了患者免疫反应而诱导疾病的进展。
郝书理张纪元黄昂张龙玉孙颖李保森田辉邹正升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白细胞介素-33
41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4
2013年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收治的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脏生化学检测、肝穿刺病理及治疗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5类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心血管药。418例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害218例(占52.2%);慢性药物性肝损害112例(占26.8%);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1例(占19.4%);药物性肝硬化7例(占1.7%)。41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治愈152例(36.4%),好转206例(49.3%),无效47例(11.2%),死亡13例(3.1%)。影响预后的肝功能指标为AST、TBil、Alb、CHE、PTA。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的致病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ST、TBil、Alb、CHE、PTA与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滕光菊孙颖常彬霞张伟赵军田辉梁庆升尚丽丹邹正升李保森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病理预后
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治疗靶点被引量:5
2018年
酒精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疾病谱包括:单纯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严重的酒精性肝病会引起肝脏炎症、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可能须要联合治疗。现对已知的能够抑制炎症,减少肝细胞死亡和促进肝脏修复的药物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常彬霞田辉薛兰邹正升
关键词:酒精肝脏炎症激素白介素-22
14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41例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liverfailure,DILF)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并发症、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女性发生DILF比例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急性DILF41例(29.1%),亚急性DILF84例(59.6%),慢性DILF16例(11.3%)。前3位基础疾病是皮肤病、结核病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DILF的前4位药物分别是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141例中,治愈21例(14.9%),好转33例(23.4%),无效72例(51.1%),死亡15例(10.6%)。前3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胸腹水、电解质紊乱和肝性脑病。影响预后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低钠血症、脑水肿、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结论 DILF类型以亚急性肝衰竭为主。DILF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临床应用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抗结核药时,必须定期监测肝功能。
滕光菊张伟孙颖常彬霞李矫捷赵军田辉尚丽丹邹正升李保森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衰竭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