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艳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 2011年
- 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肠源性囊肿的主要手段,但因大部分属囊性且与延髓、颈髓、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紧密粘连而影响治疗效果。回顾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与显微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肠源性囊肿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0.3岁。
- 左书浩张向艳李建华焦保华
- 关键词:枕骨大孔囊肿显微外科手术
- 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宽I〉4mm,或者瘤颈体比≥1:2)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介入治疗的弱项。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占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50%左右,GDC使得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以及疗效都有很大的提高。
- 宋贺王东张金峰张向艳李建华宋铁鹰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弹簧圈
- 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5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效果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动脉瘤的颈/体比小于1/2被认为是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适应证之一。但临床研究发现,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低、复发率高,
- 张向艳左书浩李建华田军王东张金峰屈浙张博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栓塞
- 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目的:为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三脑室病变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
方法:手术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对25例国人尸头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
结果:冠矢点下方胼胝体厚度7.2...
- 李聪慧李建华左书浩苏现辉张伟张向艳宋贺聂建刚
- 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入路显微解剖
- 文献传递
- 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
- 2010年
-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4—2007年我们连续治疗了19例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9~60岁,平均43.4岁。1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自愈。临床症状:颅内杂音9例,头痛4例,
- 张向艳李建华左书浩田军贺红卫吕宪利姜除寒
-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症状
- 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复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总结采用支架辅助技术结合弹簧圈介入治疗复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中的经验,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7例复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采用支架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手术完成,影像学示完全填塞19例,近全填塞7例,疏松填塞1例。手术并发症3例:1例出血,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弹簧圈脱落。死亡2例:1例Ⅴ级,1例术前2次出血。结论支架辅助技术结合弹簧圈介入治疗复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 张金峰张向艳左书浩王东李建华屈浙田军胡昱红
- 关键词:基底动脉动脉瘤弹簧圈介入
-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TNF-a和NF-kB的表达变化及CCK-8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动脉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活性的表达变化,评估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
...
- 李聪慧聂建刚李建华左书浩苏现辉张伟张向艳宋贺
- 关键词: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 文献传递
- 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被引量:1
- 2013年
-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占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50%左右[1],因其与脑干比邻,多为宽颈及大动脉瘤,长期随访如果破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不予治疗,几乎所有病例在3~6年内因再出血死亡或重残,再出血几率较前循环动脉瘤比高2~3倍[2],一旦破裂病死率极高,保守治疗预后极差。开颅手术治疗的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都很大,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本文回顾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应用双微管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宋贺王东张金峰张向艳李建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脑血管造影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8
- 2008年
- 李建华李聪慧左书浩苏现辉张向艳聂建刚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严重并发症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介入手术
- 破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急性期的介入治疗
- 2015年
- 目的评估破裂的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急性期采用单纯弹簧圈,支架辅助技术结合弹簧圈介入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总结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包括宽颈,瘤体/瘤颈﹤2,形态不规则的,采用单纯弹簧圈,支架辅助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并发症。结果 43例手术完成,影像学示完全填塞27例,近全填塞13例,不完全填塞2例,疏松填塞1例。手术并发症3例:出血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弹簧圈脱落1例。死亡2例:Ⅴ级1例,术前二次出血1例。结论介入治疗急性期破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的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与术前分级有关。
- 张向艳左书浩屈浙田军李建华宋春旺檀浩鹏张伟焦庆芳
- 关键词:基底动脉破裂动脉瘤弹簧圈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