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莉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产儿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 1篇乙肝疫苗接种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接种
  • 1篇早产儿呼吸
  • 1篇早产儿呼吸暂...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气管
  • 1篇气管炎
  • 1篇人干扰素
  • 1篇重组人干扰素
  • 1篇重组人干扰素...
  • 1篇重组人干扰素...

机构

  • 4篇石河子市人民...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孙文莉
  • 3篇张彩艳
  • 2篇展群岭
  • 2篇罗延峰
  • 2篇邢燕
  • 2篇周金莉
  • 1篇陈月芝
  • 1篇邵新环
  • 1篇孙桂芳
  • 1篇张妮娜
  • 1篇汪黎
  • 1篇谷强
  • 1篇杨军
  • 1篇李倩倩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早产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免疫应答反应的临床研究
周金莉罗延峰张示渊展群岭邵新环付进忠杨军陈月芝谷强邢燕杨绍燕孙文莉孙桂芳张彩艳杲晓兰
该项目开展了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前后血汞含量的分析研究,并得出早产儿血汞上升与疫苗接种有关,但在安全范围;采用分组法对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滴度与足月儿对比进行了比较,得出该实验组早产儿出生后早期接种乙肝疫苗有保护...
关键词:
关键词: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型肝炎
哮喘控制测试在5~12岁儿童哮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TM)在5~12岁儿童哮喘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儿童哮喘,分级为一、二级的5~12岁患儿46例,对他们的年龄、既往喘息发作的次数、有无过敏性鼻炎、有无哮喘家族史、ACTTM评分(由家长对患儿进行评分)、用力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等变量进行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结果:ACTTM评分与PEF变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10,P=0.000,R2=0.764);既往喘息发作的次数与家族史(r=0.279,P<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CTTM评分和PEF变异率两变量与年龄、既往喘息发作次数、有无过敏性鼻炎、有无哮喘家族史之间均无相关关系;既往喘息发作的次数与有无过敏性鼻炎(r=-0.138,P>0.05)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控制测试(ACTTM)由了解病情的家长来评分,未受到患儿年龄的影响,该方法有助于检出哮喘控制不良的患儿和进行哮喘的监测。
罗延峰周金莉孙文莉展群岭邢燕张彩艳
关键词:哮喘儿童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干扰素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抗感染以及抗病毒药物进行干预,干扰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5 d后患儿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差异,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憋喘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结果干扰素组患儿总有效率97.33%高于常规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7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的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干扰素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患儿的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憋喘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2、2.081、6.029、5.369,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加速临床症状消退,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张彩艳孙文莉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8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随后根据早产儿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常规剂量组与进阶剂量组,每组44例。其中对常规剂量组患者采取常规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进阶剂量组患者采取进阶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药物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用药1 d、2 d、3 d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严重程度、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进阶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患者用药1 d、2 d、3 d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严重程度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等指标均较佳,但是进阶剂量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佳[第1天发生次数(6.8±2.7)次,第2天(5.6±2.4)次,第3天(4.2±1.8)次,第1天严重程度(2.8±1.3)分,第2天(2.5±1.2)分,第3天(2.0±1.1)分,症状消失时间为(5.3±2.2)d vs(8.7±2.5)次,(7.4±2.5)次,(5.9±1.8)次,(3.5±1.3)分,(3.2±1.2)分,(2.9±1.1)分,(6.9±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9.5%vs 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P>0.05)。结论对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采取进阶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孙文莉李倩倩张妮娜杲晓兰汪黎芦志红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