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锋 作品数:47 被引量:221 H指数:8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常州四药临床药学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IVIG联合环磷酰胺与单用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包括8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环磷酰胺比较,IVIG联合环磷酰胺可提高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总体有效率[RR=1.23,95%CI(1.15,1.32),P<0.00001],降低狼疮活动指数[MD=-2.05,95%CI(-2.51,-1.60),P<0.00001],降低24 h蛋白尿含量[MD=-1.29,95%CI(-1.57,-1.01),P<0.00001],降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MD=-28.04,95%CI(-32.72,-23.37),P<0.0000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MD=-1.66,95%CI(-1.96,-1.36),P<0.00001],提高免疫因子补体C3水平[SMD=0.74,95%CI(0.34,1.14),P=0.0003]、补体C4水平[SMD=0.99,95%CI(0.31,1.67),P=0.00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0.81,95%CI(0.57,1.17),P=0.26]。结论与单用环磷酰胺比较,IVIG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提高总体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此结果需谨慎解读。 张俊珂 郝洁 张毅 张瑞 卢晓静 刘克锋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环磷酰胺 系统性红斑狼疮 META分析 口服JAK抑制剂治疗斑秃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2年 目的 系统评价口服Janus激酶(JAK)抑制剂治疗斑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集口服JAK抑制剂(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治疗斑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29日。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RCT,合计2 170例患者,试验组1 619例、对照组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第24周[RR=6.10,95%CI(3.86,9.63),P<0.000 01]和第36周[RR=6.59,95%CI(4.16,10.43),P<0.000 01]脱发严重程度评分工具(SALT)评分≤20分的患者比例均更高;第24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HADS-A)评分[RR=0.35,95%CI(0.07,0.64),P=0.02]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HADS-D)评分[RR=0.50,95%CI(0.22,0.77),P=0.000 4]的降低值更大,第36周HADS-A评分[RR=0.55,95%CI(0.21,0.89),P=0.001]和HADS-D评分[RR=0.50,95%CI(0.16,0.84),P=0.004]的降低值亦更大。试验组患者痤疮[RR=4.07,95%CI(1.83,9.08),P=0.000 6]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RR=1.66,95%CI(1.21,2.28),P=0.002]的发生率均更高(P<0.05),而两组患者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头疼、鼻咽炎、磷酸肌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口服JAK抑制剂可显著促进斑秃患者的毛发再生长并改善其焦虑抑郁情况,痤疮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其主要不良事件。 杨勇杰 张绮雯 鲁憬莉 乔高星 刘克锋 刘克锋 杨楠 周奇 张晓坚关键词:斑秃 抑郁 META分析 酪酸梭菌活菌对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系统评价酪酸梭菌活菌对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搜集有关酪酸梭菌活菌对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RCTs,包括4 09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酪酸梭菌活菌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降低了71%[RR=0.29,95%CI(0.25,0.34),P<0.01],腹泻持续时间减少了1.87 d[WMD=-1.87,95%CI(-2.11,-1.63)],住院时间减少了1.96 d[RR=-1.96,95%CI(-2.22,-1.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极少数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四肢酸软、皮疹。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酪酸梭菌活菌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受纳入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刘克锋 赵杰 何亮伟 乔高星 梁艳 李嘉 杜书章关键词:酪酸梭菌 婴幼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META分析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浓度/剂量比值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服用他克莫司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剂量(C/D)比值之间的关系。方法以92例经肾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体质量以及个人基本信息,采集患者血液,检查患者血液中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同时,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基因与药物C/D之间的关系。结果在UGT(rs12233719)基因型中,GG型、GT型+TT型患者的C/D值分别为(136±105),(142±103)(ng/ml)·k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GT(rs7439366)基因型中,TT型、TC型和CC型患者的C/D值分别为(120±63),(144±106),(133±111)ng/ml·k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233719和rs7439366基因连锁不平衡检验D’=0.999。结论UGT(rs12233719)和(rs7439366)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的C/D值无明显影响,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基因连锁不平衡。服用他克莫司前检测患者基因型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 赵杨 刘克锋 杜书章关键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河南省2020–2022年新生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112所医院2020–2022年新生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新生儿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中有关新生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的资料数据,采用WHONET 20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20–2022年共检出病原菌总数为32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1935株(60.1%),革兰阳性菌(G^(+))1286株(39.9%)。G^(-)检出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610株(18.9%),大肠埃希菌415株(12.9%),鲍曼不动杆菌184株(5.7%);G^(+)检出前3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549株(17.0%),表皮葡萄球菌235株(7.3%),屎肠球菌170株(5.3%)。2020–2022年河南省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的构成比较稳定,以G^(-)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等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2020年及2021年均超过8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在2020年达到了67.3%。G^(+)中,2020–2022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高于90%,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河南省新生儿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是G^(-),个别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医师应及时了解区域内病原菌的流行趋势,根据药敏检测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医院应加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和防控,保障医疗安全。 张瑞 赵向德 刘克锋关键词:病原菌 耐药性 新生儿 410例次肾移植患者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监测与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服用西罗莫司肾移植患者的全血血药浓度,为肾移植患者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共42例(共410例次)患者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进行测定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结果在41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中,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5.6±2.9)ng·mL^(-1),1.02~22.85 ng·mL^(-1),其中血药浓度4~8 ng·mL^(-1)的为306例次,占74.6%;小于4 ng·mL^(-1)的为46例次,占11.2%;大于8 ng·mL^(-1)的为58例次,占14.2%。血药浓度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r=-0.231,P<0.05)。结论西罗莫司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用药应该遵循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时应密切关注血药浓度,及时调整剂量,并严密检测患者血脂情况。 张雅迪 杨盟 汪新茹 刘克锋 阚全程 李朵璐关键词:西罗莫司 肾移植 血药浓度监测 哮喘宁颗粒联合复方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哮喘宁颗粒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吸入复方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早晚各1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哮喘宁颗粒,25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肺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IFN-γ、IL-4、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宁颗粒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赵杨 刘培杰 刘克锋 杜书章关键词:哮喘宁颗粒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肺功能 炎性因子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丹灯通脑软胶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2018年 采用UPLC建立丹灯通脑软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HSS T3 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6nm,建立10批次丹灯通脑软胶囊的指纹图谱;同时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丹灯通脑软胶囊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7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并鉴定了其中的15个色谱峰。lO批供试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60,表明该药物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及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物质量之间仍然存在有微小差异,且主要分为两大类,最后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了导致批次药物质量差异的6个共有峰。该分析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易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丹灯通脑软胶囊的药物质量,同时为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周霖 孙志 孙志 梁淑红 薛文华 丁娟 梁淑红 姜晓芳 左莉华 韦花 丁娟 胡幼红 姜晓芳关键词:丹灯通脑软胶囊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SLCO1B1(521T>C和388A>G)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SLCO1B1(521T>C和388A>G)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pharmGKB、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3月。收集521T>C和388A>G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中文9篇,英文15篇)相关研究,共计6719例研究对象。其中,涉及521T>C的研究为23项,涉及388A>G的研究为11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521T>C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疗效无相关性,在4种基因模型下,用药前后LDL-C、TC、TG和HDL-C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21T>C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相关的不良反应(ADR)有显著相关性[显性基因模型(OR=1.44,95%CI:1.15~1.80,P=0.001)和杂合子基因模型(OR=1.73,95%CI:1.21~2.48,P=0.003)]。4种基因模型下,均未发现388A>G基因多态性与用药前后LDL-C、TC、TG、HDL-C变化率和阿托伐他汀相关的AD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521T>C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无显著相关性,但与阿托伐他汀安全性显著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导致阿托伐他汀ADR增多的因素之一;388A>G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均无关联性。 鲁春云 刘克锋 王松 杜书章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IVIG)治疗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IVIG对比常规治疗用于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者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用GRADE方法对证据体进行质量分级,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和11篇队列研究,涉及3803例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VIG的治疗对于重症或危重症COVID-19患者总体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RR=0.90,95%CI(0.75,1.08),P=0.26],总体住院时间略高于对照组[MD=1.46,95%CI(−3.16,6.08),P=0.54],总体ICU停留时间略高于对照组[MD=0.11,95%CI(−1.32,1.54),P=0.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1.09,95%CI(0.89,1.34),P=0.40]。结论使用IVIG并不能降低重症或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因此并不推荐临床使用IVIG治疗重症或危重症COVID-19患者。 刘克锋 卢晓静 杨勇杰 张旭锋 鲁春云 张晓坚 张晓坚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重症 危重症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