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发热与Brugada综合征(2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对1997~2004年入住我们医院的21例Brugada综合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探讨发热与Brugada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结果21例(男20例,女1例)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中有4例(均为男性)为发热性疾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起病.结论发热作为Brugada综合征的常见诱发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特别注意.
- 彭健崔英凯阮发晖易绍东陈哲明孟素荣
-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发热心律失常
- 中国人群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彭健陈哲明孟素荣阮发晖李亦晗易绍东崔英凯郭志刚吴平生
-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壮年劳动力的病症,1992年由西班牙的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心跳骤停致晕厥、甚至猝死,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却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心电图表现为特征性右胸前区V1...
- 关键词:
-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猝死流行病学
- 健康体检人群Brugada心电图征发生率的初步调查和随访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通过调查健康体检者Brugada心电图征的发生率,获得中国人Brugada心电图征的流行病学资料,并通过随访,了解Brugada心电图征人群的短期预后。方法收集了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们医院查体中心健康体检人群45152份心电图资料,按照2002年欧洲心脏学会(ECS)专家共识报告提出的标准[1]筛选出Brugada心电图征。随访分两组:A组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患者(9人),B组为无症状Brugada心电图阳性人群(73人)。结果共82人具有Brugada心电图征,占总数的1.82‰,其中男性73人,女性9人。Ⅰ型心电图征的18人,Ⅱ型38人,Ⅲ型26人,其中符合Brugada综合征共9人。随访结果:A组(24±12)个月的随访期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9,B组(27±11)个月的随访期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3%(2/7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人群均无人猝死。结论Brugada心电图征在广东省健康成年人发生率为1.82‰,男女比8∶1。在随访中发现,Brugada综合征患者要比无症状Brugada心电图征人群预后差,容易发生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
- 杨溶海孟素荣彭健陈哲明阮发晖王凡王蔚谢昌联冯旭光
- 关键词:流行病学BRUGADA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
- Brugada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对体检中发现的两例无症状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收集两个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血样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心脏电压门控钠通道蛋白α亚单位基因SCN5A的所有编码区序列,并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若有碱基变异,则与200个正常样本进行对照,并分析相应的氨基酸改变。结果在一个患者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发现SCN5A基因碱基变异:即第1712位密码子的第1个碱基的G→T改变,导致相应编码的甘氨酸(G)被半胱氨酸(C)所取代,而这一基因变异在200个正常人的对照中均未发现。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一个妹妹也具有相同的基因变异,但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结论在一个体检发现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一个未报道过的碱基变异,该碱基变异可能是新的基因突变位点。
- 阮发晖孟素荣陈哲明彭健王蔚杨溶海
- 关键词:突变心电图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研究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与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两种不同起搏方式对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病窦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实施右室心尖部起搏15(男9,女6)例;实施右室流出道起搏10(男6,女4)例。所选患者均植入双腔起搏器,时间为术后3个月。利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时间曲线分别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各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达峰时间,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搏出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右室流出道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时CO[(4.7±1.1)vs(5.6±1.0)L/min,P<0.05]、CI[(3.1±0.7)vs(3.7±0.5)L/(min.m2),P<0.05]、SV[(70±14)vs(82±11)ml/次,P<0.05]、SVI[(42±9)vs(49±9)ml/(次.m2),P<0.05]、LVEF[(46±7)vs(57±15)%,P<0.05]均显著增加,收缩达峰时间显著缩短且一致性好(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接近正常的房室和心室激动顺序,使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更协调,心室同步化更好,心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定量和半定量心室的同步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王蔚孟素荣陈哲明阮发晖杨溶海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起搏部位心室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