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林森

林森

作品数:18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手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术后
  • 2篇髓质
  • 2篇肿瘤
  • 2篇转移瘤
  • 2篇脑屏障
  • 2篇脑转移
  • 2篇脑转移瘤
  • 2篇护理
  • 2篇骨折
  • 2篇波谱
  • 2篇磁共振波谱
  • 1篇单发
  • 1篇单发性
  • 1篇单发性脑转移...

机构

  • 17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辽宁医学院
  • 1篇磐石市医院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林森
  • 8篇杨本强
  • 7篇段阳
  • 6篇王帅
  • 5篇常灿灿
  • 3篇朱浩
  • 3篇张连雪
  • 3篇徐志华
  • 2篇张力
  • 2篇刘文源
  • 2篇华泽权
  • 2篇鲍海宏
  • 2篇刘娜
  • 1篇李兆林
  • 1篇赵汐渟
  • 1篇张莹
  • 1篇张立波
  • 1篇邹明宇
  • 1篇王治国
  • 1篇王璐

传媒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全科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异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与Hartel前入路行射频热凝术对比,观察CT定位下经眶-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单纯三叉神经第Ⅱ支病变患者,分为眶-圆孔入路组(n=20)和Hartel前入路组(n=20),在CT定位下,眶-圆孔入路组穿刺圆孔,Hartel前入路组穿刺卵圆孔,以方波电刺激判断和确定穿刺针针尖位置,确认无误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过程、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三叉神经疼痛症状均立即缓解,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效果相同(P>0.05),与Hartel前入路组相比,眶-圆孔入路组手术时间缩短,由于非特异性阻滞了第Ⅲ支和第Ⅰ支引起的术后咀嚼无力和角膜受累的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在CT定位下选择性阻滞三叉神经第Ⅱ支,眶-圆孔入路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更高。
黄碧莹王帅林森朱浩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卵圆孔
大脑中动脉型脑卒中深部髓质静脉与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摘要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大脑中动脉型脑卒中深部髓质静脉分布与临床预后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144例大脑中动脉型脑卒中患者和55名健康志愿者脑深部髓质静脉(DMV)对称性及分型,其中共随诊30例。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判定两位医师诊断DMV对称性及分型数据的一致性。 结果DMV对称性和分型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75和0.852。对照组和脑卒中组DMV对称性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46,P=0.000)。脑卒中组DMV分型与临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关(rs=0.208,P=0.025)。各期脑卒中组DMV分型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急性脑卒中与慢性期脑卒中DMV分型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30例DMV随诊中,18例治疗前不对称的DMV分布转变为对称分布;8例对称分布的DMV管径变细,4例DMV未见变化。 结论大脑中动脉型脑卒中患者DMV多为不对称分布。DMV分型可以作为一种影像学指标来预测脑卒中预后。
李虹易段阳杨本强常灿灿刘娜张连雪林森
关键词:梗塞大脑中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脑深部髓质静脉分布的SWI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研究短暂性脑缺血(TIA)脑内深部髓质静脉(DMV)的分布。方法:双盲回顾性分析118例TIA患者及32例正常志愿者的临床及脑部MR影像学资料。两位放射科医生共同判定图像质量、DMV对称性(对称定义为相同区域均有DMV显示,数量差<5根且扩张程度相近),分别判定DMV分型并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将侧脑室旁DMV和同侧脑浅层静脉(SCV)管径对比分为3型,Ⅰ型:无DMVs;Ⅱ型:DMVs0.05。对照组与TIA组DMV对称性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4,P<0.05。两型MR扫描仪图像对判定DMV分型无差异(χ2=0.5,P>0.05)。结论 :TIA脑内DMV判定有很好一致性,DMV可不对称分布,其管径多小于和接近脑浅层静脉。
李虹易杨本强段阳刘文源常灿灿刘娜张连雪林森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估瑞加德松开放血脑屏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MR灌注成像(MR PWI)评价瑞加德松对兔脑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入瑞加德松和生理盐水,延迟10 min后行MR PWI扫描。比较分析两组感兴趣区rCBF、r CBV、TTP及MTT参数值差异(配对t检验)。各组随机选5只兔子,图像采集后即刻静脉注入2%伊文氏蓝,1小时后处死取脑组织观察蓝染情况。结果:A组感兴趣区rCBF、r CBV较B组明显增高,脑组织蓝染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TTP值、MTT值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 PWI的参数rCBF和r CBV可在体监测瑞加德松开放血脑屏障的程度。
常灿灿周军杨本强李虹易徐志华林森段阳
关键词:血脑屏障磁共振成像
增强MRI和PET/CT在腹膜假性黏液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增强MRI及PET/CT对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诊断价值及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诊断为PMP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MRI及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或临床综合评价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PMP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结果 46例患者中确诊为PMP者34例,非PMP者12例.增强MRI及PET/CT检查对PMP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2.0%、9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淋巴结转移判断方面,增强MRI和PET/CT的灵敏度分别为40.9%、8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肝、脾转移判断方面,增强MRI和PET/CT的灵敏度分别为50.2%、7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在腹水良恶性判断方面,PET/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对PMP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优于增强MRI,且PET/CT有助于发现淋巴结、肝、脾转移情况,并可通过对腹水18 F-FDG摄取的多少,间接判断PMP的良恶性,利于指导临床病理分型,为早期确立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李冠邹明宇杨本强王治国林森张立波谢磊
关键词:腹膜假性黏液瘤增强MRIPET/CT腹水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鉴别恶性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鉴别恶性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24例及单发脑转移瘤15例患者临床资料.39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1H-MRS扫描.检测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瘤周水肿区、对侧正常脑实质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变化,计算NAA/Cr、Cho/Cr及Cho/NAA的比值.对比分析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区NAA/Cr、Cho/Cr、Cho/NAA的比值.结果 恶性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之间^1H-MRS代谢产物进行比较分析,肿瘤实质区NAA/Cr比值分别为(0.96±0.42)、(1.66±1.10),肿瘤边缘区NAA/Cr比值分别为(1.07±0.47)、(1.48±0.40),Cho/NAA比值分别为(2.21±1.20)、(1.21±0.35),瘤周水肿区NAA/Cr比值分别为(1.24±0.62)、(1.68±0.35),Cho/Cr比值分别为(1.78±0.79)、(1.10±0.26),Cho/NAA比值分别为(1.51±0.58)、(0.6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H-MRS成像技术可以弥补常规MR成像的局限性,瘤周水肿区^1H-MRS代谢物比值对鉴别恶性胶质瘤及单发性脑转移瘤具有临床意义.
王子文段阳杨本强徐志华许在华林森
关键词:单发性脑转移瘤恶性胶质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MR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分析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低毒性钆布醇延迟增强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3D-MPRAGE)技术分析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诊断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3D-MPRAGE序列双倍剂量延迟增强扫描技术进行图像采集。分析脑转移瘤与不同分型瘤周血管的相关性,并进行两次图像评价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118个转移瘤病灶及573条瘤周血管,肿瘤大小与瘤周血管数呈正相关(r=0.75,P<0.05),Ⅰ、Ⅱ、Ⅲ型血管分别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44、0.32、0.74,P均<0.05)。对病灶数目和血管分型的两次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病灶数目和Ⅰ型血管数:Kappa=1;Ⅱ、Ⅲ型血管数:Kappa=0.886、0.861)。结论增强3D-MPRAGE技术可显示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关系,瘤周血管可分为3型,其分型与病灶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常灿灿段阳李虹易李延锋杨本强林森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转移血管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1—5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按照类型划分,出血性脑梗死型25例,实质性血肿型5例。常规MRI检出出血性转化18例(60.0%,18/30),其中,出血性脑梗死型14例(56.0%,14/25),实质性血肿型4例(80.0%,4/5);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出血性转化30例(100.0%,30/30),其中,出血性脑梗死型25例(100.0%,25/25),实质性血肿型5例(100.0%,5/5)。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出血性转化检出率和出血性脑梗死型检出率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发病时间划分,出血性转化在超急性期2例,急性期6例,亚急性期19例,慢性期3例。常规MRI在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检出率分别为50.0%(1/2)、50.0%(3/6)、68.4%(13/19)、33.3%(1/3),磁敏感加权成像的检出率则分别为100.0%(2/2)、100.0%(6/6)、100.0%(19/19)、100.0%(3/3)。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急性期、慢性期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病灶大小划分,腔隙性梗死者6例,小面积梗死者10例,大面积梗死者14例。常规MRI对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66.7%(4/6)、50.0%(5/10)、64.3%(9/14),磁敏感加权成像的检出率则分别为100.0%(6/6)、100.0%(10/10)、100.0%(14/14)。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检查和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比常规MRI的检出率高,更具优势。
王帅宁艳慧林森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亚临床甲减对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及作用分析
童慧昕冯聪林森徐爽梁琳琅
瑞加德松注射液可暂时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
2018年
目的利用动态增强MRI评价A2A腺苷受体激动剂瑞加德松对兔血-脑屏障的可逆性开放作用及最佳时间窗。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入瑞加德松和生理盐水,立即行脑冠状位扫描;随后注入Gd-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行同层间隙扫描(增强后5、10、15、20 min,之后每隔10 min),持续2 h,测量不同时间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SI),计算SI增强率(%)。观察兔脑伊文思蓝染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实验组注入瑞加德松后5 min脑ROI的SI增强率为(40.93±3.70)%,明显升高,30 min左右达到最大值[(43.03±3.62)%],持续至50 min缓慢下降,80 min左右趋于平稳;各时间点实验组SI增强率均高于对照组(t值:6.88~20.28,均P〈0.05),且实验组脑组织明显蓝染。结论瑞加德松可暂时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最佳时间窗为注射后10~50 min。
常灿灿段阳杨本强周军李虹易徐志华林森
关键词:血脑屏障磁共振成像钆DTP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