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丹 作品数:11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辽宁省朝阳市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朝阳市2015年气候特征及气象灾害分析 2016年 介绍了朝阳市2015年的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并分析了干旱、局地暴雨、冰雹、大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危害。结果表明,2015年朝阳市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日照总时数偏少;主要气象灾害是"夏秋连旱"、局地暴雨和冰雹等灾害。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其中旱灾造成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经济损失重大。 王晓霞 梁丰 刘丹丹关键词: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三套再分析降水资料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5 2018年 利用1980—2010年东北地区84个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偏差比较、气候倾向率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年、季、月)对CFSR,MERRA和NCEP再分析降水资料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套再分析资料能够反映出东北地区年均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征,其中CFSR和MERRA对东北地区年均降水分布的刻画能力要好于NCEP。在年尺度上,CFSR和MERRA与观测资料的变化幅度更接近,其中,MERRA年均降水量与观测资料的差值最小,为42.4mm。三套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在不同季节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首先,CFSR与观测资料在春、夏、秋3季的相关性要好于冬季;而MERRA与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则是春、秋两季最优,冬、夏两季次之;NCEP在冬季与观测资料的相关性最好。其次,CFSR和MERRA在春、夏、秋3季与观测资料的相关性要好于NCEP;而在冬季,MERRA和NCEP与观测资料的相关性优于CFSR。在月尺度上,MERRA资料与观测降水的相关性优于CFSR和NCEP,MERRA与观测降水的平均绝对偏差在三套再分析资料中最小,为17.5 mm,CFSR和NCEP的这一差值分别为20.7mm和22.6mm。 刘鹏飞 刘丹丹 梁丰 王婉昭 于跃 郭佰汇 于芳健 毕明林关键词:再分析资料 NCEP 降水 1961-2013年东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东北地区84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6个极端降水指数(连续干旱日数(CDD)、连续湿润日数(CWD)、强降水量(R95)、极端降水量(R99)、最大1 d降水量(RX1day)和最大5 d降水量(RX5day))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3 a夏季CDD在东北大部都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达到0.45 d·(10 a)^(-1),而CWD在东北南部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CDD对东北地区夏季旱年异常敏感,而R95、R99和RX5day与东北地区旱涝年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除CDD和CWD外,其它4种极端降水指数与夏季总降水的变化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即各极端降水指数的增加(减少)能够反映出降水量的增加(减少)。在近53 a的时间尺度上,除R95和R99外,各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显著的准3 a振荡周期。此外,RX1day和RX5day的17 a周期也较为明显,CDD、R95、R99、RX5day还存在30~32 a的长周期变化。 梁丰 刘丹丹 王婉昭 张富荣 于芳健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1961-2013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选取东北地区84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变异系数方法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日数、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和变异场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日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变化总体呈现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前13年(2001—2013年)的特征,而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升降变化并不显著。东北地区夏季小雨雨日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东北地区东南部降幅最大,平均为-2.5^-1d/10a;中雨雨日倾向率也以下降为主;大雨、暴雨雨日倾向率的下降区域位于黑龙江中部、吉林西北部和辽东半岛,而在辽宁中部、黑龙江西部和内蒙东北部为大雨和暴雨雨日上升区。东北地区夏季小雨雨强倾向率在东北地区东南部以上升为主,升幅为0~0.1mm/10a,而西北部主要以下降为主,降幅为-0.1~0mm/10a;东北地区夏季大雨和暴雨日数波动较大,尤以暴雨日数的波动最为显著,相比于大雨和暴雨,小雨、中雨雨日和雨强的变化都要更稳定。 梁丰 刘丹丹 王婉昭 刘鹏飞 于芳健关键词:夏季降水 基于GPCC数据的1901-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时空变化 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1901—2010年GPCC[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研制的逐月降水格点数据]月降水格点数据与东北地区7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EOF分解、气候倾向率、M-K统计检验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比较了GPCC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的差异,探讨了GPCC数据描述的东北地区近百余年不同时间尺度(年、季)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GPCC与东北地区站点数据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年GPCC降水与站点数据的距平相关系数为0.96,其与同期东北地区79个气象站的平均偏差仅为5.3%,表明GPCC数据对东北地区降水具有非常好的描述性。GPCC描述的1901—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是微弱增加的。从主模态来看,GPCC数据描述的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在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处于偏少阶段;30年代到60年代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处于偏多阶段;70年代后降水又有所减少,但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后期出现个别降水偏多年。从季节变化来看,1901—2010年东北地区秋季降水呈现一定的减少趋势,而其他季节降水有所增加。此外,东北地区降水存在年际(3.5,7.3a)、年代际(12.3,26.7a)和百年时间尺度(112.3a)的特征周期变化。 刘丹丹 梁丰 王婉昭 郭佰汇 于跃 于芳健 苏华近20年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辽宁省24个气象站1992—2011年农业气象灾害统计资料,分析了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暴雨、冰雹、大风、洪涝、冷害)发生频次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辽宁省旱灾发生频次显著增加,气候倾向率达到10.7次/10a;冰雹和冷害的发生频次呈明显增加趋势;暴雨和风灾也表现为增加趋势,只有洪涝灾害明显减少。近20年旱灾在辽宁省作物生长季(5—9月)内的各个阶段均多有发生;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雹灾主要发生在6月;7—8月是辽宁省风灾的高发期,而低温冷害以4月下旬和6月最为常见。从空间分布来看,辽西北地区是干旱和冰雹灾害的多发区;暴雨灾害多发区主要位于辽宁东南部,但大部地区洪涝发生频次都较低;辽宁中东部是风灾的高发区,而中北部是低温冷害的高发区。 王晓霞 姜红 刘丹丹 梁丰 王优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 2010年10月朝阳地区一次秋季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常规天气图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10月朝阳地区一次秋季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从天气尺度系统分析、中尺度分析、地形作用简析、数值预报产品检验(T639)、日本数值预报图等方面分析了此次秋季暴雨过程的成因,总结了预报技术着眼点与难点,并提出了预报建议。在秋季降水的预报中,也要慎重考虑有暴雨的可能,一旦充沛的水汽条件、强烈的上升运动和较长的降水持续时间等条件具备,暴雨也有可能发生。 滕泽璐 罗思维 于芳健 徐红梅 梁峰 刘丹丹关键词:秋季暴雨 朝阳地区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及预报效果检验 被引量:1 2016年 开展延伸期天气预报(未来10~30 d)研究不仅是气象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构建长、中、短、临无缝隙一体化预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市气象台于2016年3月31日起每旬旬末制作延伸期时段的降水和温度预报(基于CFS数值预报产品),目前已发布9期。就开展延伸期预报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做简单回顾,并对前7期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数值产品对延伸期时段的系统性降水(东北冷涡、蒙古气旋等)能够有较好的甄别,但对朝阳地区降水量级的把握不好,需进一步订正各时次模式产品。延伸期时段温度预报相比于降水容易些,从检验情况来看,模式对朝阳地区温度预报比实况偏高1℃左右。 刘丹丹 梁丰 于芳健 王晓霞 郭佰汇 于跃 徐红梅 苏华关键词:延伸期预报 降水 朝阳地区春播期透雨分布特征及预报检验 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1981—2016年朝阳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朝阳地区春播期透雨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近36年朝阳地区春播期透雨出现日期较常年延后的年份有22年,平均延后时间为20 d;较常年提前的年份有14年,平均提前15 d。朝阳地区中雨以上量级降水多出现在5月(就4—5月而言),朝阳地区5月出现透雨的概率相对较高。当春播期降水总量多于历年平均时(多雨年),透雨出现日期往往提前;而春播期降水总量少于历年平均时(少雨年),透雨日期往往延后。以春播期年景的总体预测为基础,可以对透雨日期提前或延后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本文还对2017年朝阳市气象台透雨预报的得失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提供更精准的延伸期预报产品提供参考。 刘丹丹 梁丰 于芳健 孙嘉骏 张春渤 苏华关键词:透雨 春播期 2014年朝阳市严重夏旱成因分析 2015年 2014年夏季朝阳地区发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旱,使得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对西风环流、副高位置、850 h Pa风场、海温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高度场主要由负距平控制,西太副高平均位置偏东偏南,东北冷涡活动偏弱,海温偏高,850h Pa风场有反气旋距平风环流等因素,造成了朝阳地区的历史性大旱。 徐红梅 刘丹丹 梁丰关键词:夏旱 西风环流 东北冷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