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孢子虫
  • 7篇隐孢子虫
  • 4篇基因
  • 3篇隐孢子虫病
  • 3篇原虫
  • 3篇孢子虫病
  • 3篇肠道
  • 3篇虫病
  • 2篇性细胞
  • 2篇血吸虫
  • 2篇血吸虫感染
  • 2篇日本血吸虫
  • 2篇日本血吸虫感...
  • 2篇试剂
  • 2篇试剂盒
  • 2篇孢子
  • 2篇微孢子
  • 2篇微孢子虫
  • 2篇吸虫
  • 2篇吸虫感染

机构

  • 1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遵义医学院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大理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4篇刘华
  • 11篇沈玉娟
  • 10篇曹建平
  • 7篇姜岩岩
  • 7篇袁忠英
  • 5篇王燕娟
  • 5篇尹建海
  • 3篇刘晖
  • 3篇王斌
  • 2篇张玉梅
  • 2篇徐馀信
  • 2篇胡媛
  • 2篇潘伟
  • 1篇邓瑶
  • 1篇周何军
  • 1篇李小红
  • 1篇郑力

传媒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PCR检测肠道新发原虫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PCR检测肠道新发原虫试剂盒,其用于同时检测隐孢子虫、贾第虫,环孢子虫和微孢子虫,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隐孢子虫的特异性引物:SEQ ID NO.1,SEQ ID NO.2;贾第虫的特异性引物:SEQ...
沈玉娟曹建平刘华袁忠英姜岩岩尹建海王燕娟
文献传递
多重PCR检测肠道新发原虫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PCR检测肠道新发原虫试剂盒,其用于同时检测隐孢子虫、贾第虫,环孢子虫和微孢子虫,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隐孢子虫的特异性引物:SEQ ID NO.1,SEQ ID NO.2;贾第虫的特异性引物:SEQ...
沈玉娟曹建平刘华袁忠英姜岩岩尹建海王燕娟
上海某动物园灵长类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某动物园灵长类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集上海市某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的新鲜粪样,经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后,镜下观察隐孢子虫卵囊。采用巢式PCR扩增18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后鉴定虫种,采用Mega7软件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8科37种灵长类动物新鲜粪样83份,镜检未见隐孢子虫卵囊。巢式PCR检测其中3份粪样(6号红猩猩、42号和4 4号山魈的粪样)隐孢子虫阳性,DNA阳性率为3.61%(3/83)。测序结果显示,与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GenBank登录号KT175424、KF271479、KF271467)的同源性均为99%。系统进化树显示,3份阳性样品的基因序列与其他来源的安氏隐孢子虫(GenBank登录号KT175424、KF271479、KF271467、KF826314、KJ917578)亲缘关系相近,处于同一分支,表明本次分离的虫株为安氏隐孢子虫。结论上海地区某动物园灵长类动物存在安氏隐孢子虫感染,具有潜在人兽共患的风险。
张尚瑞沈玉娟王斌刘华曹胜魁袁忠英曹建平刘晖
关键词:隐孢子虫动物园灵长类动物基因型
髓源抑制性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及外周血富集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体内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的富集情况.初步探索其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用腹部贴片法感染C57BL/6小鼠(20条/鼠)24只。感染后1、2、6和8周采集小鼠(各6只)外周血,感染6、8周组小鼠脱颈处死后取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各时段同时设健康对照组(各6只)。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和外周血中的Gr-1+细胞、CD11b+细胞及MDSC比例。通过CD4+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验证感染小鼠Gr-1+粒细胞的功能。结果感染后6周和8周组小鼠外周血MDSC、Gr-1+细胞、CD11b+细胞分别约占总单核细胞(MNC)的38.2%~57.8%和47.1%~77.6%,28.9%~44.6%和40-4%~72.9%,36.0%-48.1%和40-3%-68.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1%~20.4%,8.4%~17-3%,9.8%~22.6%)、感染后1周(16.2%~19.8%,13.0%~16.8%,17.6%~19.4%)及2周组(19.8%-29.5%,17.2%~22.2%和20.9%-33.3%)(P〈0.01)。而感染后1周、2周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组织与外周血中的MDSC、Gr—1+细胞、CD11b+细胞变化趋势一致。此外,从感染小鼠脾组织分离到的Gr-1+细胞显著抑制刀豆球蛋白诱导的健康小鼠的CD4+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小鼠体内MDSC富集,且感染Gr.1+细胞可抑制正常CD4+T细胞增殖。
潘伟沈玉娟刘华胡媛姜岩岩周何军徐馀信袁忠英王燕娟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流式细胞术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隐孢子虫病
<正>隐孢子虫呈全球分布,感染人和动物后引起腹泻,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常可引起急性、自限性腹泻,婴幼儿、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人群感染,可引起慢性消耗性腹泻,甚至死亡。该病可从动物传播到...
曹建平沈玉娟尹建海姜岩岩袁忠英刘华
文献传递
多位点基因分型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原虫,宿主广泛。目前,种内有8个有效聚集体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多位点基因分型(multi·locus genotyping,MLG)技术被广泛用于贾第虫的研究。该文就MLG技术在阐述贾第虫遗传多样性、评估人兽共患传播的可能性及分类学上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王斌沈玉娟刘华刘晖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型聚集体
隐孢子虫检测和基因分型技术建立及应用
曹建平沈玉娟尹建海袁忠英张小萍姜岩岩刘华王燕娟李小红
隐孢子虫病是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世界六大腹泻病之一,为新发传染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常通过被隐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进行传播,而一般的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地杀死卵囊,易引起暴发,造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的社...
关键词:
关键词: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临床腹泻患者贾第虫感染和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初步了解临床腹泻患者贾第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以2014年5-7月上海市某医院临床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粪便样本95份,进行卢戈氏碘液染色,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贾第虫包囊。采用巢式PCR法扩增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tpi),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Clustal X 1.83和MEGA6.0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1例腹泻患者感染贾第虫,阳性检出率为1.05%。其粪便样本经卢戈氏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清晰的包囊。对样本进行PCR检测,扩增片段大小约为530 bp,测序结果显示为贾第虫。经序列比对分析,并以tpi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该分离株为集聚体B,与已报道的人源贾第虫分离株(KF271445)同源性为100%。结论临床腹泻患者中存在贾第虫感染,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贾第虫基因型特点及贾第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刘华沈玉娟张玉梅王斌刘晖曹建平
关键词:腹泻贾第虫形态学分子特征巢式PCR系统进化树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居民常见肠道原虫感染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大理白族自治州居民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人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并对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基因分析。方法2022年9月6至12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2个县设置采样点。共收集808份人粪便样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隐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RNA和蓝氏贾第鞭毛虫β-giardin基因,PCR法扩增人芽囊原虫核糖体小亚基RNA。阳性产物送测序,采用BLAST分析比对,运用MEGA 11软件基于邻接法构建进化树,确定基因型。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居民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和人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1.61%(13/808)。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0.99%(8/808),其中白族居民感染率为0.88%(4/452),低于汉族居民感染率4.17%(4/96)(χ^(2)=12.533,P=0.049);烹饪时砧板食物生熟不分开者感染率为1.95%(7/359),高于分开者感染率0.22%(1/449)(χ^(2)=6.071,P=0.035);饮生水居民感染率为3.68%(5/136),高于不饮生水居民感染率0.45%(3/672)(χ^(2)=12.038,P=0.003);养殖家畜居民感染率为1.67%(8/478),高于不养殖者(χ^(2)=5.578,P=0.045)。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37%(3/808)。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0.25%(2/808)。基因鉴定后分别为猪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Ⅱ亚型和兔人芽囊原虫ST7型感染。结论大理白族自治州居民存在肠道猪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集聚体AⅡ亚型和兔人芽囊原虫ST7型感染,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
刘雨枫刘华李科荣刘榆华
关键词:原虫感染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
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的病变情况及经吡喹酮治疗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将15只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吡喹酮治疗感染组(治疗组)、未治疗感染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每组5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6周给予200 mg/(kg·d)吡喹酮灌胃治疗,连续3 d;未感染组和未治疗组不治疗。于治疗后4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小鼠肝脏和脾脏病变情况,计算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fh占CD4^+T细胞的比例,检测其表面分子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病变明显较轻,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84.1%和69.1%(P<0.01)。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4.7%~18.0%和15.6%~25.0%、13.7%~16.7%和12.4%~18.2%、2.5%~6.8%和4.9%~8.0%,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ICOS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1%和1.8%~6.8%、1.3%~3.2%和4.1%~7.0%、0.2%~0.3%和0.5%~0.8%,未治疗组高于治疗组和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脾脏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而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PD-1水平分别为0.5%~1.5%和4.5%~8.9%、0.8%~1.9%和4.1%~10.7%、0.4%~0.8%和1.2%~1.8%,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治疗后4周,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的SE
张玉梅王燕娟刘华姜岩岩徐馀信郑力胡媛沈玉娟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滤泡辅助性T细胞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