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晓云

作品数:39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化科学
  • 14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电视
  • 10篇节目
  • 6篇电视节目
  • 5篇收视
  • 5篇媒体
  • 5篇纪录片
  • 4篇电视剧
  • 4篇电影
  • 4篇收视率
  • 3篇电视台
  • 3篇历史理性
  • 3篇纪录片创作
  • 2篇大学生
  • 2篇大众
  • 2篇电视剧创作
  • 2篇电视栏目
  • 2篇电视栏目剧
  • 2篇电视收视
  • 2篇电视收视率
  • 2篇选择性

机构

  • 31篇南京理工大学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38篇卢晓云
  • 2篇陈筱忱
  • 1篇毛竹青
  • 1篇韩飞
  • 1篇马斯琴
  • 1篇林小虹
  • 1篇赵兰
  • 1篇李明霞
  • 1篇卞梦颖

传媒

  • 14篇现代视听
  • 4篇声屏世界
  • 2篇当代电视
  • 2篇电影文学
  • 2篇电影评介
  • 2篇南京广播电视...
  • 2篇视听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南方电视学刊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视听界
  • 1篇中国出版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伊犁教育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传媒观察
  • 1篇数字传媒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电媒体:务实推动融合——以上海文广SMG、浙江广电为例
2015年
目前广电媒体正以务实稳健的策略推进台网联动,加速融合。上海文广SMG用互联网公司的方式进行媒体融合,融合内容与优质渠道,两端做到极致;浙江广电集团重心转向新媒体建设,重点打造"中国蓝TV"与"中国蓝新闻"两个新媒体平台,涵盖多终端。
卢晓云
关键词:广电媒体媒体融合
能者作智,愚者守焉——试析杨德昌的电影世界被引量:4
2008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德昌的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符号,成为一种极度富有现代主义批判色彩的城市声音。杨德昌电影作品中融会贯通了西方的现代主义电影手法,呈现出一种精准、简约、疏离、清冷的风貌。他对这个社会总是保持一种怀疑和质问的态度,难得的是他可以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把这种警觉和清醒贯穿始终。可以说,杨德昌电影的素材、主题、形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他的电影的特异性。
卢晓云
关键词:青春都市自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左翼电影被引量:1
2002年
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原因:20年代电影业畸形发展的反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形势的激发;左翼文学运动的催化。左翼电影在严格的审查制度、法西斯式的暴力侵扰以及来自其他阶层电影人的理论冲击的合力“围剿”中艰难前行,始终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创作方向,同时也促进了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成就主要表现在:拓展了社会性的主题,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风格,发展了有声电影的技术和技巧。
卢晓云
关键词:左翼电影现实主义民族化风格电影创作
焦虑的叙述者——电影《南京!南京!》叙事策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电影《南京!南京!》在叙事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显现出某种怀疑,形成了一种叙事焦虑。这种焦虑在电影的叙事空间、视点、情节、人物等多个层面凸显,在各种阐释观点和价值标准的矛盾中,电影成为丧失了深度风格,包含诸多解构意义和阐释价值的文本碎片。
卢晓云
《建国大业》:主旋律叙事的突破与品牌化营销被引量:1
2010年
电影《建国大业》在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背后,是创作者对主旋律叙事的突破,用"去脸谱化"、去程式化的方法对各色人物进行人性化的表现;对电影大众文化主体属性的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传播;以及深谙营销之道的品牌化推广策略。
卢晓云
关键词:主旋律大众文化营销
电视栏目剧发展危机透视被引量:1
2008年
2006年,对于电视栏目剧的发展态势,专家、业界都用了一个词:井喷。2007年,遍地开花的栏目剧印证了这一点。但是经历一番喧哗与骚动之后,栏目剧已今非昔比,其优势诸如低投入高产出、以小博大的收视率奇迹等等,今天已经有些底气不足。2007年底在济南举行的栏目剧评奖研讨会上出现更多的词是“天花板危机”、
陈筱忱卢晓云
关键词:电视栏目收视率评奖
大众传播视野中的“慕课”在中国——基于四家主流报纸报道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选择2013-2015年国内四家主流报纸有关“慕课”的报道作为语料,洞察“慕课”在中国的生成、传播与接受历程,运用议程设置、框架分析、批评性语篇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主流报纸描述和建构“慕课”有明显态度差异;主流报纸对“慕课”的报道和评论体现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对“慕课”发展有一定影响;对于“慕课”未来发展,大众媒体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卢晓云
关键词:报纸批评性语篇分析
电视“拿来主义”的隐忧
2003年
时下的电视荧屏,“拿来”的节目形态之丰富,栏目数量之多,确实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百万富翁》的子子孙孙在中国荧屏上接连诞生,“益智+巨奖”类的节目如以前的综艺节目一样遍地开花,当然内容也有了诸多变化。尝到了“拿来”的甜头,一些电视人步子更大了。
卢晓云
关键词:电视台电视节目节目形态
纪录片创作中的伦理观念
2003年
纪录片创作的伦理,实际上是纪录片人文关怀精神的一个延伸和提高,是将纪录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伦理道德的层面进行考量和探究。
卢晓云
关键词:纪录片艺术创作伦理观念
略论纪录片的历史理性被引量:6
2004年
在一些纪录片的创作中 ,纪实美学原则因为消耗性的使用而流于模式化。这背后是理性的缺席和责任感的逃避 ,只剩下故事化和所谓艺术化追求 ,纪录片被“小品”化了 ,缺少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对纪录片创作中历史理性的重视 。
卢晓云
关键词:纪录片历史理性普通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