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1860部队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黄河三角洲滨海石油开发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初探被引量:1
- 2011年
- 应用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理论对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进行初步探索。设计了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与环境资产形成核算和流量核算框架,并分析其对资源环境经济管理政策产生的影响。
- 范超李萍韩潇源陈东景彭昌盛
- 关键词:环境经济核算石油开发生态经济
- 水化学性质对蒙脱石悬浮液膨胀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实验研究了NaOH、HCl、NaCl和CaCl2等电解质加入量对蒙脱石悬浮液膨胀性的影响,并通过离子色谱、体视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研究了蒙脱石粒度变化与体积膨胀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NaOH、HCl对蒙脱石悬浮液膨胀性影响不明显,而NaCl和CaCl2对蒙脱石悬浮液的膨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CaCl2对蒙脱石膨胀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NaCl,CaCl2浓度比NaCl少了1个数量级时即可达到相同的膨胀抑制效果。离子色谱分析显示,CaCl2溶液与蒙脱石混合后,悬浮液上清液中的Ca2+浓度减少,而Na+浓度增加,分析存在离子交换过程。经激光粒度分析仪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电解质的加入使颗粒之间产生了团聚作用,改变了颗粒的粒径,从而在宏观上表现为蒙脱石悬浮液体积的减少。
- 马蕾彭昌盛范超徐兴永于洪军
- 关键词:蒙脱石粒度分布
- 吕宋海峡夏季内潮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三维海洋环流模式MITgcm,对吕宋海峡夏季内潮的生成与传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八分潮驱动的情况下,吕宋海峡夏季生成的内潮能量有4.7GW传入西太平洋,7.7GW传入南海,其中M2分潮最强,K1分潮次之。半日分潮主要在恒春海脊中部和巴坦群岛附近生成,并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迅速;全日分潮主要在巴布延群岛西北处及兰屿海脊北部生成,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慢。西传M2和K1内潮主要在兰屿海脊南部生成,且西传M2内潮在恒春海脊北部得到增强,在恒春海脊中部则被削弱。在恒春海脊北部生成的东传M2和K1内潮在经过兰屿海脊时被削弱。恒春海脊使得部分源于兰屿海脊的西北向全日内潮转向西南,形成向南海海盆的内潮分支。
- 范超陈学恩张哲恩
- 关键词:内潮吕宋海峡
- 台湾岛东北海域潮致内孤立波二维数值模拟
- 2015年
- 现场观测和卫星遥感SAR图片均表明,台湾岛东北海域存在大量复杂的、无规则的内孤立波(列)。本文采用完全非线性非静力平衡的MITgcm模式,分别采用M2和K1分潮驱动,对该海域内孤立波的生成过程及其机制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揭示,该海域的内孤立波主要源于附近2个海槛处的潮地相互作用。正压潮流流经海脊时会激发内孤立波,潮流由退潮转换为涨潮时激发西向传播的内孤立波,由涨潮转换为退潮时则激发东向传播的内孤立波。通过对潮汐偏移及地形弗鲁德数的分析表明,内孤立波的产生机制是混合山后波机制。在海槛西侧,内孤立波在涨潮时向西传播,在落潮时受背景潮流的限制,西传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在海槛东侧,存在东传的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并最终在向深海传播过程中逐渐消亡。本文设计了6个敏感性试验,以考察不同因子对内孤立波的生成和传播过程的影响。不同分潮驱动的数值实验表明,此区域的内孤立波主要是由半日分潮M2引起的,由于靠近全日分潮的临界纬度,单独的K1分潮不激发内孤立波。其他敏感性实验显示,海水层化对内孤立波的生成和传播有较大影响;科氏力对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 范超陈学恩迟乐泉
- 关键词:内孤立波数值模拟
-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价值折耗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计算是绿色GDP核算中环境成本的关键部分。本文以黄河三角洲2003年-2008年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为对象,选择在贴现率为0%~6%的情况下,利用使用者成本法计算石油资源的价值折耗,研究发现使用者成本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使用成本对贴现率的选择比较敏感,随贴现率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在贴现率为3%和4%时,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折耗价值分别约为180亿元和122亿元,为使用者成本账户中较贴近现实的价值折耗数值。在贴现率在为3%~6%的范围内,价值折耗占净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30%左右。总体来看,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枯竭成本巨大,开发利用可持续性降低,并且未从国民财富中扣除,掩盖了经济真实的发展。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植入贴现率计算成为了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久之策。
- 范超李萍陈东景彭昌盛
- 关键词:环境经济核算石油资源使用者成本法黄河三角洲
- 基于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资源账户建立与分析——以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和9.8%。巨大的价值折耗带来了石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下降,但是在当地的整体经济中,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范超李萍陈东景彭昌盛
- 关键词:环境经济核算使用者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