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燕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订误
  • 1篇德国古典美学
  • 1篇训诂
  • 1篇杨伯峻
  • 1篇哲学
  • 1篇实事
  • 1篇实事求是
  • 1篇批判哲学
  • 1篇注音
  • 1篇校勘
  • 1篇美学
  • 1篇门户
  • 1篇旧说
  • 1篇古典
  • 1篇古典美
  • 1篇古典美学

机构

  • 5篇安徽大学

作者

  • 5篇陈海燕

传媒

  • 2篇青岛职业技术...
  • 1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戴震《毛诗补传》对旧说的态度
2005年
戴震《毛诗补传》对旧说的态度有同意、修订与阙疑三种,其实事求是与不主门户的治学思想于此灼然可见。
陈海燕
关键词:实事求是
戴震《毛诗补传》中的文献整理方法研究
2004年
The article primarily studies three methods in document arrangement, which are marking pronunciation, exegesis and collation in Dai Zhen’s Mao Shi Bu Zhuan. Firstly, Mao Shi Bu Zhuan indicates that the classical text is in rhyme through marking pronunciation by two methods, which are direct and indirect. Mao Shi Bu Zhuan sometimes collates classical text according to the rhyme. Secondly, the exegesis characteristics of Mao Shi Bu Zhuanare primarily those which ar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sound exegesis, opposing far-fetched exegesis and indicating the law of text. Thirdly, the collation content of Mao Shi Bu Zhuan includes superfluousness, dropping, mistaking, difference and disorder. The methods are varied. There are two sorts of methods which are single and united.
陈海燕
关键词:注音训诂校勘
《孟子译注》一处订误
2004年
杨伯峻《孟子译注》在《孟子·公孙丑》章中的"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译文中间补充上"如果不是如此,为什么",使得原本语意上为转折关系的语句变成了一种逻辑上的论证关系,因此致误。
陈海燕
关键词:杨伯峻
《孟子译注》一处订误被引量:1
2004年
杨伯峻《孟子译注》在《孟子·公孙丑》章中的“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译文中间补充上“如果不是如此,为什么”,使得原本语意上为转折关系的语句而变成了一种逻辑上的论证关系。因此致误。
陈海燕
德国古典美学关于“人与自然”的探索及启示
2003年
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德国古典哲学 (包括美学 )关注的中心。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统一 ,导致自由和谐关系的出现 ,是德国古典哲学 (包括美学 )的一个重大课题。康德、席勒、黑格尔为寻找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都作了很大贡献。但只有马克思用劳动实践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 。
陈海燕
关键词:古典美学批判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