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刚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数字黄河
  • 4篇黄河
  • 3篇数字黄河工程
  • 3篇黄河工程
  • 3篇河工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1篇信息采集
  • 1篇信息处理
  • 1篇信息资源
  • 1篇信息资源共享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工作
  • 1篇运行管理
  • 1篇政工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参与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生态效益分析

机构

  • 6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6篇王刚
  • 2篇王祥辉
  • 2篇梁剑辉
  • 2篇孙建奇
  • 1篇慕志龙
  • 1篇黄玉琪
  • 1篇刘平乐
  • 1篇吴明山
  • 1篇张国芳
  • 1篇张绒君
  • 1篇郑继芳
  • 1篇叶跃年
  • 1篇张益民
  • 1篇郭嘉

传媒

  • 5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7
  • 4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内容与技术路线
2007年
介绍了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总体目标。其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型观测系统、野外试验小区、室内比尺模型;技术路线是在不同类型区选择典型小流域建立模型,通过扩大试验区,采集相关数据,将模型外延,进而建立黄土高原模型群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和水土保持效益。
刘平乐吴明山王刚叶跃年张益民
关键词:水土保持模型黄土高原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
2003年
在对"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如何提高黄河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数字黄河"工程具有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水行政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及增强社会参与等重要作用,它的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祥辉孙建奇王刚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行政工作社会参与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组织与保障体系
2003年
为保证"数字黄河"工程顺利有序地实施,须建立严密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人才培训与引进机制。同时,要建立和采用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体系,使之贯穿于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等的各个阶段,保证系统的开放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并要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治黄业务中的应用。
孙建奇王刚张国芳
关键词:组织机构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安全保障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被引量:3
2003年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就是在国家及水利行业相关标准体系的指导下,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结合"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适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以规范和指导"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主要由术语、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划设计、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管理、安全、地理信息等10类标准组成。在"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标准体系的管理、加快标准的研制进程、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制定与标准实施相配套的政策。
王刚梁剑辉王祥辉
关键词:规划设计信息采集信息处理
甘肃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甘肃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成果和黄委西峰水保试验站多年效益观测资料,参照其他专家最新研究成果,确定了甘肃省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效益指标参数,按照新修订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以1979年作为基准年,分析计算了甘肃省黄土高塬沟壑区2011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
郭嘉张绒君王刚慕志龙郑继芳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黄土高塬沟壑区
基于网格的"数字黄河"框架与平台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基于网格的框架结构,提出建立基于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的"数字黄河"信息网格系统,作为整个"数字黄河"工程应用层的基础,以实现各种资源的高度共享、信息的实时处理、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和编程开发环境。通过开展对网格技术的研究,实现"数字黄河"工程远期建设的应用需求:即海量信息的存储、管理与共享;网络化的信息处理;功能复用和分布式对象之间的互操作。
黄玉琪王刚梁剑辉
关键词:网格互联网数字黄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