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血浆Hcy;检测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的含量,对比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3例(61.63%)血浆Hcy增高,血浆Hcy含量为(23.16±3.62)μmol/L,对照组5例(8.93%)血浆Hcy增高,血浆Hcy含量为(10.47±3.4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升高,高Hcy血症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 李邦松张明朱瑞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缺血性卒中
- 闭锁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闭锁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经治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病人,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42~72岁,经过MRI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结论:闭锁综合征病因大多为脑血管病,头颅MRI有助确诊,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 张明杜光萍
- 关键词:闭锁综合征脑梗死四肢瘫痪
- 缺血半暗带演变及早期干预的进展被引量:2
- 2001年
- 张明
- 关键词:脑血管病缺血半暗带早期干预
- 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变化及其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血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24h以内入院的226例脑卒中患者连续监测10d血压,随访1月死亡及6月死亡/残疾及复发情况。结果 急性期脑卒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1.9%,入院后第6天血压基本稳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类型独立影响入院时血压且影响最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影响入院时收缩压(SBP),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影响入院时舒张压(DBP)。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和预后呈U型关系,入院时血压在150/90mmHg左右、第1~6天血压在140/90mmHg左右预后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第24小时SBP〈120mmHg独立影响脑卒中1月死亡,入院后24小时内DBP下降程度及第42小时DBP独立影响6月死亡/残疾。亚组分析显示,入院后第24小时SBP〈120mmHg独立影响脑梗死1月死亡,入院时SBP〈140mmHg、入院后第24小时SBP〈120mm-Hg及DBP〈90mmHg均独立影响6月死亡/残疾;入院第4天平均SBP独立影响脑出血1月死亡,入院后24h内DBP下降程度及第5天平均SBP独立影响6月死亡/残疾。结论 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常升高,血压呈自发下降趋势。急性期脑卒中血压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朱瑞周农钟祝雅李邦松张明范转平靳长华张迎生张永刚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血压预后
-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与不同影像学分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66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的临床和头颅影像学资料,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66例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病情进展17例,未进展49例,进展发生率25.8%;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脑白质疏松程度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中、下不同部位脑桥梗死在两组之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在两组之间构成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11),其中旁正中梗死在进展性脑桥梗死中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其他2种类型脑桥梗死旁正中梗死与进展性脑桥梗死之间显著相关(r=0.376,P=0.002);进展性脑桥梗死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桥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4),表现为旁正中梗死较其他类型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概率显著增加(OR=0.13,P=0.02),较脑桥深部小梗死,旁正中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趋势可能同样存在(OR=0.23,P=0.10)。结论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脑桥梗死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不同影像学分型脑桥梗死与病情是否进展之间显著相关,旁正中梗死患者更容易在急性期出现病情进展。
- 张迎生朱瑞李邦松张明靳长华
- 关键词:影像学分型
- 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 (18例 ) ,维脑路通对照组 (18例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83 3% ;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5 5 5 %。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总有效率高 ,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张明
-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红花注射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VBI患者47例,年龄(63.84±10.82)岁;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8例,年龄(63.00±13.01)岁。对VBI患者组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VBI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的数量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VBI组与对照组相互之间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3)VBI组与对照组间"血小板团块"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VBI患者发病早期发生血小板变化,此种变化对VBI发病可能起作用。
- 朱瑞钟祝雅李邦松张明李体成周农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 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化合物Salkanoid B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化合物SalkanoidB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用化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化合物SalkanoidB,其分子式为C<Sub>18</Sub>H<Sub>24</Su...
- 申传璞张明陈燕芳陈锦胡俊杰
- 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不同阶段在脑梗死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2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头颅磁共振确定有无新发脑梗死而分为脑梗死组(203例)和非脑梗死组(83例),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组(49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9例)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198例);首先观察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在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进而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具有更高的斑块发生率,非脑梗死组有更多的正常内膜存在,而内膜增厚在两者之间比例相近;以正常内膜组作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R(95%CI)在内膜增厚组为2.344(0.971,5.656)、斑块组为3.442(1.797~6.593)。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不同阶段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不同的致病作用。
- 钟祝雅罗云张迎生靳长华张明李邦松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斑块
- OCSP亚型脑梗死对巴曲酶疗效的差异
- 2010年
-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不同OCSP亚型脑梗死降纤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102例行巴曲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按照OCSP标准分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观察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在脑梗死治疗后7和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善的有效率在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恢复最为明显,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疗效次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最差。结论巴曲酶对不同OCSP亚型脑梗死具有不同的疗效,此对于降纤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迎生罗云朱瑞张明靳长华李邦松钟祝雅
- 关键词:脑梗死巴曲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