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琴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庐江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行为干预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医嘱顺从性与疗效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医嘱顺从性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指导护士用行为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对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门诊病人,随机分3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溃疡病医嘱顺从性对疗效有显著影响。结论对病人与家属进行医嘱顺从性联合干预,是保证溃疡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积极方案。
- 张凤琴邓业芹宛翠秀郑桂芝
- 关键词:行为干预消化性溃疡
- 自制鞣酸软膏预防新生儿红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鞣酸软膏预防新生儿红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入院无红臀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鞣酸软膏外涂,对照组患儿给予凡士林外涂。结果鞣酸软膏预防红臀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凡士林。结论鞣酸软膏预防红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和家庭中推广应用。
- 张凤琴宛翠秀张凤
- 关键词:鞣酸软膏新生儿红臀
- 我院10年间急诊疾病谱的变迁和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我院10年间急诊疾病谱的变迁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99702例急诊患者资料,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以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计算,列出我院前5位急诊疾病,分析我院急诊疾病谱的变迁特点。结果近10年我院急诊疾病谱仍以非创伤性疾病为主,然而,与前5年间相比,后5年间神经系统和外伤性急诊疾病明显增多。全年就诊时间分布变化则以第四季度增多为特点:我院急诊患者日就诊时间呈非线性特征。结论我院急诊疾病谱已发生变迁,提示在疾病高峰来临之前应做好应对准备。
- 张爱莲宛翠秀张凤琴
- 关键词:急诊护理疾病谱
-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进展被引量:12
- 2019年
-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预防和产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并防止继发病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吴丽霞董召斌张凤琴吴红雁
-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盐酸氨溴索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64例病原学特点、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防控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庐江县人民医院6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70例一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治疗情况、药敏资料等数据。结果 64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所患基础疾病主要为颅脑损伤及老年慢性疾病(心、肺、脑血管),恶性肿瘤也占一定比例;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占96.88%);病人分布科室按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病人病原学标本耐药性监测从低到高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77.19%;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危重症及老年慢性病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病人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点人群;耐药率高;侵袭性操作、昏迷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方映雪夏修三张凤琴张爱莲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 两种早产儿静脉输注钙剂方式对预防钙剂外渗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图对早产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对庐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108例静脉补钙早产儿应用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即按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图补钙(干预组)和常规静脉补钙(对照组),就早产儿静脉补钙引起钙剂外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早产儿静脉补钙钙剂外渗的发生率,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钙剂外渗引起早产儿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恢复时间及愈后结果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对早产儿补钙应用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图进行护理干预,对降低和预防早产儿补钙钙剂外渗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上值得推广。
- 宛翠秀张凤琴王忠芳
- 关键词:护理干预早产儿钙剂外渗
- 新生儿两种动脉采血部位的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比较,探索一种便捷、安全、实用的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入院治疗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75例。并对两组采血方法中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穿刺采血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动脉途径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穿刺采血所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桡动脉采血法可替代股动脉采血法,是一种便捷、安全、实用的动脉采血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 张凤琴倪小丽
- 关键词:血样采集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