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波
- 作品数:55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胡桃楸种源苗期生长变异及环境影响评价
- 2025年
- 为了丰富吉林省西部地区造林及绿化树种,在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选择7个胡桃楸种源进行栽植试验,生长期结束后对7个胡桃楸种源进行苗高和基径的测量,并对5个优良种源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辉南、集安、露水河、红石和蛟河的胡桃揪种源生长均较好,苗高与不同种源地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基径仅与年均气温呈负相关,蛟河种源在白城市生长良好且遗传稳定,与白城市环境更为接近,初步确定蛟河种源适合白城市造林。
- 李晓宁孙源邸倩王恒杜海波
- 关键词:胡桃楸种源环境因子
- 饲料桑引种试验初探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探索饲料桑在吉林省西部干、寒地区推广的可能性,我们先后引进了抗寒性相对较好的几个饲料桑品种连同本地桑树品种向海一号在白城林科院试验林场进行了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辽鲁11"和"向海一号"桑具有抗寒性强、产量高、蛋白含量高等特点,可以作为白城市饲料桑推广品种。
- 杨爱国毕庆玲杜海波张永怀王志远任晓远徐东波
- 关键词:饲料桑抗寒性生长量粗蛋白含量
- 吉林西部沙地优选树种配置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选定吉林西部沙化土地建立试验区,优选欧李、小叶锦鸡儿和山杏,进行不同模式的配置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情况及植被覆盖率指标的测定,选出树种的最佳配置模式,结果表明:7个树种配置模式中,以山杏+小叶锦鸡儿+欧李带状混交模式最优,其植被覆盖度达66.5%。该项研究可为吉林西部沙地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 冷志巍王漫陈淑华初丛相杜海波徐东波
- 关键词:沙地
- 大果榛子寒地栽培技术措施浅析
- 2019年
- 大果榛子作为我国干果树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市场潜力大,营养、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干果。平欧大果榛子是近年来东北地区通过杂交方式培育出的具有优良特性、产量高、耐寒性好、适合人工栽培的一种新品种。然而,在吉林的寒地种植中仍然存在着低温危害,使其生产受到巨大影响。本文就分析大果榛子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寒地提高大果榛子产量技术措施。
- 杜海波罗振兴顾美影康雨
- 关键词:大果榛子寒地栽培技术
- 华北五角枫沙地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 2018年
- 为了推广华北五角枫优良类型无性繁殖技术,分别进行了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不同插穗长度及粗度、不同枝条部位对五角枫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华北五角枫扦插生根有较大影响,以插穗长度8~12cm、粗度0.3~0.5cm、中段插穗、IBA浓度700 mg·L^(-1)浸泡基部2h最有利于该树种扦插生根,生根率达92%以上。
- 陈淑华冷爽肖凤祥王漫杜海波
- 关键词:无性繁殖扦插沙地
- 白城地区青杨天牛的为害及综合防治试验被引量:1
- 2009年
- 2004年,对吉林省白城地区杨树防护林青杨天牛的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受害率为14.490%。2005~2008年,选择5个空间距离相互不小于50 km的样地,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受害率由14.490%降至0.008%。
- 王晓晶张志王秉喆陈亚平刘天牧杜海波王志远
- 关键词:青杨天牛为害
- 东北半干旱地区坚果型红松栽培管理技术被引量:3
- 2020年
- 从红松嫁接技术、造林地选择、植株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东北半干旱地区红松栽培管理技术,旨在培育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的红松坚果林。
- 杜海波顾美影李振洲肖凤祥徐东波
- 关键词:嫁接栽培
- 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 罗新凯王志远贾志民张永怀刘鸣镝黄雪峰杨爱国马盈慧杜海波朱玉霞刘晓慧王艳刘春雨
- 研究内容: 1、育出5个适合白城市种植的葡萄新品种,分别是:早熟黑玫瑰,火焰无核,黑蜜,醉金香,高妻。 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研究、栽培技术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 3、进行了新品种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 技术...
- 花楸属复叶组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 2023年
- 花楸属是蔷薇科苹果亚科中的一种植物,可分为三个组别:冠萼组(Sect. Aria)、落萼组(Sect. Micromeles)和复叶组(Sect. Sorbus)。由于复叶组存在强大的变异性,因此出现了许多杂交和无性繁殖多倍体,使花楸树的分类变得困难。为此,本文选取中国44个花楸属变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叶表皮微观形态学分析探究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 杜海波罗振兴顾美影李晓宁
- 关键词:叶表皮微形态
- 生物药剂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试验被引量:5
- 2017年
- 采用1.8%阿维菌素、50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3%高渗苯氧威、1%苦参碱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榆紫叶甲成虫,并对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用4种生物药剂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22%、80.44%、95.42%和99.30%,3%高渗苯氧威和1%苦参碱对榆紫叶甲成虫有相对突出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
- 张志张玉玲徐云彪王志远杜海波杜凤文
- 关键词:生物药剂榆紫叶甲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