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型
  • 2篇血型鉴定
  • 2篇血液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小板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分离
  • 1篇血细胞分离机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保存
  • 1篇血小板质量
  • 1篇血型鉴定和交...
  • 1篇血型抗原
  • 1篇血型系统
  • 1篇血液疾病
  • 1篇血液学
  • 1篇血液学参数
  • 1篇输血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张强
  • 4篇赵树铭
  • 3篇王世春
  • 2篇李晨晨
  • 2篇陈寒梅
  • 2篇吴建君
  • 2篇刁荣华
  • 2篇陈敏
  • 1篇易中梅
  • 1篇宋敏
  • 1篇宋娜丽
  • 1篇蒋天伦
  • 1篇张洪
  • 1篇黄梅莓
  • 1篇王泽蓉
  • 1篇向仁雪
  • 1篇徐小敏
  • 1篇张丹

传媒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与实践规划
2016年
血型鉴定是临床输血的必要检测项目,鉴定结果错误会严重影响临床输血安全,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研究表明血型不仅与输血相关,而且与血液疾病、新生儿溶血病等发生也密切相关,因此,血型鉴定越来越受到重视,样本量逐渐增加,血型信息管理面临着挑战。目前ABO血型系统和Rh(D)是最常规的血型鉴定项目,但随着其他抗原在诊疗中的意义凸显,护士抽错标本、患者冒名住院等因素造成多次血型不符,报告发布将会面临更大挑战。
徐小敏张强王世春邱小沛张洪蒋天伦
关键词:血型鉴定血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血型抗原抗体筛查血液疾病
混合浓缩血小板保存期质量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PC)保存期质量变化。方法对86例(份)(400 m L/份)新鲜全血采用白膜法制备PC,按相同血型汇集,汇集后血小板数>2.7×1011个/治疗量,并经白细胞滤器系统(含混合PC保存袋)过滤,于滤后0、3、5 d观察血小板存活率、p H、PO2、PCO2、GLU、Lac、HSR、聚集率及CD62p表达率。结果 13份混合PC保存0和5 d的血小板计数(×1011个)为2.88±0.28 vs 2.66±0.27(P>0.05),保存5 d的PC血小板存活率达89.46%;0和3 d的GLU(mmol/L)为18.75±0.47 vs 17.52±0.54,Lac(mmol/L)为4.30±0.46 vs 7.59±1.22,CD62p(%)为10.90±5.93 vs 32.74±8.12和AGG(%)为91.38±3.10 vs 52.42±21.68(P<0.01);0和5 d的p H为7.01±0.13 vs 6.90±0.13(P>0.05);3和5 d的AGG(%)为52.42±21.68 vs 36.29±27.46(P>0.05)。结论混合PC保存袋保存的混合PC质量在保存期存在下降趋势,但在保存5 d仍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供临床输用。
王世春易中梅张强刁荣华王泽蓉赵树铭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血小板保存血小板质量临床输血
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前后对献血者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血小板捐献者共66例,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个治疗量43例,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NGL XCF3000)采集1个治疗量23例。分别检测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指标,并观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献血者采后较采前PLT有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后PLT均在正常范围内。采前及采后WBC、RBC、Hb和H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的单采血小板均可减少献血者采后即刻PLT,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种方式均安全、有效。
向仁雪吴建君宋娜丽陈敏李晨晨陈寒梅吴春曦李念恬张强赵树铭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学参数血细胞分离机
海藻糖低温保存血小板miRNA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海藻糖低温保存血小板过程中miRNA的变化。方法收集3份来自相同血型无偿献血员的单采血小板,少量混匀后,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新鲜血小板组(22℃,100%血浆储存的新鲜血小板2 h);实验组:海藻糖低温保存血小板组(10℃,70%海藻糖保存液储存5 d);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两组样品进行了Small R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主要包括已知miRNA鉴定、miRNA差异表达分析及富集分析。结果 2组样品经Small RNA高通量测序,平均每个样品获得了11兆净读值(Clean reads),经过生物信息分析,分别获得了821个已知miRNA。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在已知的miRNA中共有460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94个miRNA表达上调,266个miRNA表达下调,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已知miRNA共44个,分别在钙离子通路、MAPK通路、凋亡路径、轴突导向等储存损伤相关路径中富集程度较高。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hsa-miR-4449、hsa-miR-1296表达显著上调(P<0.01,且差异倍数>2),hsa-miR-665表达被抑制。结论血小板经过海藻糖低温保存后的miRNA呈现出特征性表达变化,提示miRNA活动参与了低温时海藻糖对血小板储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黄梅莓王世春张强宋敏吴建君陈敏陈寒梅李晨晨张丹刁荣华赵树铭
关键词:血小板MIRNA高通量测序
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血型鉴定是对红细胞血型进行确认的一种方法,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血细胞凝集反应成为血型鉴定的主要手段。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已诞生多种红细胞血型鉴定的基因检测分型技术,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多重PCR、适时定量PCR、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DNA测序及基因芯片等。有关红细胞血型鉴定的新技术在检测通量、速度、便捷性及检测成本方面,均比血清学方法更具优势。笔者拟就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让临床医师对目前红细胞血型鉴定技术有一个系统性认识。
张强赵树铭
关键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基因分型分子诊断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