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洋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标本
  • 2篇预警
  • 2篇杂交技术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转移
  • 2篇石蜡
  • 2篇石蜡标本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恶性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杂交
  • 2篇分子杂交技术
  • 2篇癌转移
  • 2篇标记物
  • 2篇病理
  • 1篇低度
  • 1篇低度恶性
  • 1篇低度恶性纤维...

机构

  • 6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6篇赵洋
  • 4篇邹强
  • 4篇赵敏
  • 4篇王瑾
  • 3篇昂琳
  • 3篇郑丽
  • 3篇黄金
  • 3篇刘明强
  • 3篇胡红光
  • 3篇卫宏权
  • 3篇苏明琴
  • 1篇邢晓皖
  • 1篇螘国铮
  • 1篇丁敏
  • 1篇王晓秋
  • 1篇曹林

传媒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BCL-6和ZEB-1作为标记物预警乳腺癌转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CL?6和ZEB?1作为标记物预警乳腺癌转移的方法,首先提取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制成石蜡标本,对石蜡标本进行切片和HE染色,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6、Z...
赵敏王瑾黄金邹强昂琳郑丽赵洋胡红光刘明强卫宏权苏明琴
文献传递
高频电刀美容修复不同类型头面部皮肤肿物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不同类型头面部皮肤肿物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采用1411型高频电刀对131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特点适当调整治疗的深度、手法,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内痣>角化棘皮瘤>囊肿>血管瘤>钙化上皮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58%(6/131),其中2例术后感染,3例瘢痕增生,1例色素沉淀;总体满意率为98.47%(129/131)。结论:高频电刀治疗面部表皮肿物的效果优于真皮肿物,依据面部皮肤肿物的特征进行治疗可提高美容治疗效果。
赵洋王瑾曹林
关键词:皮肤肿物美容修复高频电刀皮内痣钙化上皮瘤角化棘皮瘤
宫颈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 1例宫颈非B非T具有淋巴母细胞形态的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宫颈接触性出血半月伴早期妊娠 ,宫颈重度糜烂。B超示 :宫颈 2 2mm× 17mm的低回声区 ;外周血WBC 4 3× 10 9/L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纵隔无块影 ,皮肤未见病损。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眼观 :宫颈 6cm× 6cm ,重度糜烂 ;镜下见宫颈组织弥漫分布相对单一的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 ,胞质稀少 ,核圆或稍不规则 ,染色质细 ,核仁不明显 ,核分裂象 1~ 2个 /10HPF。主要免疫表型 :CD34+、CD7+、TdT +、CD5 6 +、MPO +。随访 8个月 ,体检无阳性体征 ,外周血无异型细胞 ,未行化疗。结论 发生于宫颈的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极罕见 ,来自NK细胞的特殊类型 ,具有明确的临床病理实体 ;临床表现为侵袭性过程 ,病变局限于皮肤者预后较好。
赵敏螘国铮邢晓皖丁敏王晓秋赵洋邹强
关键词:宫颈肿瘤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
基于ZEB-1和ZEB-2作为标记物预警乳腺癌转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ZEB‑1和ZEB‑2作为标记物预警乳腺癌转移的方法,首先提取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制成石蜡标本,对石蜡标本进行切片和HE染色,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ZEB‑1、Z...
赵敏王瑾黄金邹强昂琳郑丽赵洋胡红光刘明强卫宏权苏明琴
文献传递
基于血清中MMP‑2、MMP‑9和Twist含量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清中MMP‑2、MMP‑9和Twist含量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方法,首先提取患者血清标本并对血清标本进行稀释,然后采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标本和试剂盒提供的标准品进行一次性ELISA检测,检测血清...
赵敏王瑾黄金邹强昂琳郑丽赵洋胡红光刘明强卫宏权苏明琴
文献传递
肢端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发生于肢端的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分析两例肢端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形态学、组织学特点、大体形态、免疫组化化学染色标记和预后。结果:两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6岁和78岁,肿瘤位于右前臂和小腿。肢端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由梭形细胞构成,纤维间质和黏液区交替分布。肿瘤组织没有坏死现象,肿瘤细胞没有异型性。对以上两病例分别随访12个月和6个月,均未发生复发和转移。结论:肢端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部位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无明显差别,具有良性的组织学特点。
赵洋
关键词: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软组织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