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4篇前庭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东菱迪芙
  • 3篇头痛
  • 3篇急性
  • 2篇电图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眩晕
  • 2篇预后
  • 2篇阵发
  • 2篇丝裂素
  • 2篇丝裂素活化
  • 2篇丝裂素活化蛋...
  • 2篇通路
  • 2篇偏头痛
  • 2篇缺血
  • 2篇缺血预处理

机构

  • 24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长春市中医院
  • 1篇长春医学高等...
  • 1篇吉林省中医药...
  • 1篇四平市结核病...

作者

  • 24篇刘艳华
  • 3篇畅美季
  • 3篇李红杰
  • 3篇余莉
  • 3篇杨力辉
  • 3篇张朝民
  • 3篇程永杰
  • 3篇孙肖爽
  • 3篇徐晓燕
  • 2篇李昕华
  • 2篇高旋
  • 1篇孙英楠
  • 1篇王海涛
  • 1篇贺永斌
  • 1篇胥桂华
  • 1篇孙莉
  • 1篇项颗
  • 1篇闫东
  • 1篇王东辉
  • 1篇马守艳

传媒

  • 3篇中外医疗
  • 3篇系统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3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眩晕症的病因分析与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眩晕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该神经内科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主诉以眩晕为主的患者2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5例,分析患者病因,A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B组给予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在该组病例中,前庭性眩晕200例(74.1%),包括前庭周围性眩晕143例(71.5%),前庭中枢性眩晕57例(28.5%),其中BPPV、VN、MD、急性迷路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精神性、偏头痛性眩晕分别占51.7%、16.8%、13.3%、7.7%、32.2%、14.7%,非前庭性眩晕70例(25.9%)。B组总有效率为94.8%,明显优于A组88.1%(P<0.05);A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3±1.7)d,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9±1.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可为治疗提供依据;丁咯地尔和倍他司汀作为治疗眩晕症的药物,可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疗效。
刘艳华
关键词:眩晕症病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277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在该科进行治疗的55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7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97%、7.22%,显著低于对照组12.64%、1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3、11.449,P<0.05);观察组BBS评分(48.6±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2,P<0.05)。结论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减少复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刘艳华王海涛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药物治疗
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致拟痴呆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Aβ)致拟痴呆小鼠(A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单侧脑室一次性注射可溶性大片段Aβ_(1-42)复制拟痴呆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200mg/kg)组及丹参酮(20、40、80mg/kg)组,通过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丹参酮对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血清、脑、肝脏内SOD、MDA含量和皮层和海马中AChE、NO含量的变化。结果脑室内注射Aβ_(1-42)后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血清、脑、肝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中AChE、NO含量上升;应用丹参酮后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丹参酮组中、高剂量组抑制了血清、脑、肝中SOD活性的降低和MDA含量的增加(P<0.01,0.001),亦减少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中AChE、NO的生成(P<0.05.0.01,0.001)。结论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致拟痴呆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AChE生成有关。
刘艳华李晶
关键词:丹参酮Β-淀粉样肽阿尔茨海默病
妊娠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19年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8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肢体无力反复复发缓解11年”于2017-10-03日入作者医院。患者于2006-08始出现右眼失明,治疗恢复后反复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及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无力,治疗后遗留右眼视力稍差。2015-11患者再次复发时于作者医院行颈部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第3-6颈椎节段脊髓可见长T2异常信号,未见明显强化。
孙肖爽张伟胥桂华刘艳华
关键词:妊娠激素免疫抑制剂
应用东菱迪芙预防再次脑梗死及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巴曲酶,商品名为东菱迪芙和DF-52l,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属于糖蛋白。它能直接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使纤维蛋白多聚体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因此具有降纤、溶栓、抗凝、抑栓的效应。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间接诱发内皮细胞释放tPA,抑制了血栓再形成,有助于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且相对安全。实践中我们对个例进行了短期较大剂量降纤突击治疗后继续给予小剂量维持.效果满意。该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降纤疗法对近期再梗死和进展性脑卒中的防治作用。
高旋程永杰余莉刘艳华畅美季李红杰张朝民杨力辉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东菱迪芙纤维蛋白原浓度脑梗死
老年脑梗塞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程永杰刘艳华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塞CTMRI
前庭性偏头痛128例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和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门诊就诊治疗的VM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西比灵治疗,对照组给予头痛宁治疗,比较疗效和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优于对照组78.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2.5±1.1)次/周、持续时间(4.5±1.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5.2±2.0)次/周、持续时间(9.2±1.3)min(P<0.05)。结论西比灵在减轻头痛眩晕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但对VM的观察和治疗需要开展更为长期、规范的临床研究,使VM的治疗得到进一步进展。
刘艳华
视频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癫痫的早期效能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视频脑电图(VEEG)与常规脑电图(REEG)诊断癫痫的早期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长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拟诊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VEEG与REEG监测,比较VEEG与REEG监测效果、检出情况及分型、定位诊断。以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VEEG与REEG诊断癫痫的早期效能。结果VEEG监测到的痫样放电率、临床发作率均高于R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癫痫、非癫痫发作检出率均高于REEG,暂不诊断癫痫检出率低于R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癫痫患者中,强直阵挛性发作8例,肌阵挛发作7例,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全面性发作5例,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失神发作7例;睡眠期出现异常放电24例,清醒期出现异常放电7例,睡眠期和清醒期均出现异常放电10例;明确痫样放电部位32例,包括颞区发作8例,额区发作7例,额颞区发作6例,中央区发作4例,枕区发作4例,颞枕后区发作3例。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诊断,104例拟诊癫痫患者中,确诊癫痫患者58例,非癫痫患者46例,VEEG早期诊断癫痫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R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EG可提高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检出率,还能用于癫痫分型和痫灶定位,在癫痫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徐晓燕刘艳华闫东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常规脑电图癫痫
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VP)的病因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应用磁共振3D成像技术(3DMRI)对25例VP患者(VP组)及25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扫描,观察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VCC)现象。结果 VP组50耳中34耳存在NVCC现象,其中Ⅰ型7耳,Ⅱ型9耳,Ⅲ型11耳,Ⅳ型7耳;对照组50耳中7耳存在NVCC现象,均表现为Ⅰ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4,P<0.01)。VP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23耳,小脑后下动脉7耳,椎动脉3耳,基底动脉1耳,对照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耳,小脑后下动脉1耳,两组压迫责任血管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结论 VP与NVCC发生高度相关性,3DMRI能够清晰显示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压迫神经多见。
贺永斌何平马守艳王鑫淼孙英楠王东辉刘艳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病毒性脑炎21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2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治。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以来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行脑脊液常规生化、脑电地形图、头CT及头MRI检查;治疗上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降颅压、止痉...
李红杰徐晓燕刘艳华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