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爱平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3篇低度
  • 3篇低度恶性
  • 3篇叶状
  • 3篇叶状肿瘤
  • 3篇恶性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生长
  • 2篇细胞
  • 2篇个案报告
  • 1篇休克
  • 1篇腋窝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抑制剂
  • 1篇增殖
  • 1篇制剂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9篇石爱平
  • 3篇张宇
  • 2篇吴迪
  • 1篇张小军
  • 1篇范志民
  • 1篇韩冰
  • 1篇贾泓瑶
  • 1篇金美善
  • 1篇汪岩
  • 1篇崔延义
  • 1篇李嗣杰
  • 1篇赵刚
  • 1篇许宁
  • 1篇杨明
  • 1篇宋东
  • 1篇董毅

传媒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度侵袭性生长的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个案报告
张秀祥李梦涵战越石爱平
S100A8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S100A8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BTCC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S100A8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100A8蛋白在BT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5.9%(38/68),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低分级BT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9.2%(7/24),高分级BT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0.5%(3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Ta-pT1期和pT2-pT4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9%(23/49)和78.9%(1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性BTCC组织和初发性BT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16/22)和47.8%(22/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8蛋白表达阳性率在BTC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其表达与BTCC的病理分期、分级呈正相关,随病理分期、分级的增高,S100A8蛋白表达阳性率增高,提示S100A8蛋白的表达与BT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S100A8蛋白有助于BTCC预后的评估。
崔延义石爱平许宁金美善张小军汪岩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S100A8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感染性休克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1].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病例更为罕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1例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张秀祥李梦涵赵朋李晓莉战越石爱平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
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骨流失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显著改善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然而肿瘤治疗带来的骨流失问题值得关注。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发挥治疗作用;化疗可导致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衰竭,同样使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而低雌激素水平减少骨生成、增加骨吸收,使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第三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是一种特异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已被证实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来抑制骨吸收。本文将对唑来膦酸防治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关骨流失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宇解新鹏李峰姚天成刘维芳石爱平
关键词:唑来膦酸乳腺癌骨质流失内分泌治疗化疗
乳腺癌预防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晚育少育的趋势上升,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1〕,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中国女性第六大癌症死因〔2〕.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数据,目前全世界公认的乳腺癌预防手段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少酒精摄入、维持健康体重和化学药物预防〔3〕,方法有限,因此对于乳腺癌预防的研究急需有较大突破和进展.可应用于乳腺癌预防性研究的实验模型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对乳腺癌进行有效预防,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现阶段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或特定细胞株来研究乳腺癌在体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检测药物预防肿瘤发生的有效性,现将可用于预防乳腺癌的实验模型综述如下.
徐格格张宇刘维芳石爱平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
直径≤1.0cm乳腺癌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临床上对于不可触及小病灶的处理至今未得出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直径≤1.0cm的病灶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该类病灶检出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适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01-01-2010-12-3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女性患者605例,对所有的患者随访2~4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复查一次彩超,每年复查一次X射线摄影,其中79例进行微创手术。病理结果为高危病变或者纤维腺瘤的病灶判定为有意义病灶。对有意义病灶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血流信号、形状以及边界为自变量,做有意义病灶检出预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有意义病灶检出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形状欠规则(Z=-3.058,P=0.002)、边界欠清(Z=-3.233,P=0.001)以及可见血流信号(Z=-2.975,P=0.003)是影响有意义病灶检出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流信号(χ^2=5.980,P=0.014)和形状欠规则(χ^2=5.453,P=0.020)是预测有意义病灶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3个危险因素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95%CI:0.512~0.712,P=0.018。结论对于直径≤1.0cm的病灶,血流信号、形状以及边界对预测有意义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准确性。因此,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可见血流信号、形状欠规则以及边界欠清的病灶建议患者进行微创手术,以明确下一步治疗策略,而其他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是安全的。
解新鹏杜海莹董毅付彤宋东杨明韩冰李嗣杰赵刚吴迪贾泓瑶杜烨石爱平范志民
关键词:乳腺彩超X射线摄影
StatticRuxolitinib抑制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的体内外增殖的研究
目的:验证Statticruxolitinib对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三阴乳腺癌细胞系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三阴乳腺癌细胞株,待细胞细胞传代3代以上用于实验.1、通过MTT发检测抑制剂...
李晓莉张秀祥赵朋石爱平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小分子抑制剂杀伤作用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与腋窝淋巴结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自从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来,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因前哨淋巴结阴性而免除了腋窝淋巴结清扫,而另一部分患者因前哨淋巴结微转移选择术后放射治疗或是化疗以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减少了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少部分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腋窝淋巴结复发。对此,部分学者认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即使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复发率也未见明显增加;但部分学者则认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应被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残留的肿瘤病灶能增加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因此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处理方式,国内外专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目前众多研究者仍在不懈地进行相关临床试验及大数据分析,旨在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
解新鹏刘维芳张宇吴迪张秀祥徐格格杨霞石爱平
关键词: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淋巴结切除术乳腺肿瘤
高度侵袭性生长的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个案报告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大部分为低度恶性的乳腺肿瘤,生长缓慢,属于纤维上皮性疾病.临床酷似纤维腺瘤,但缺乏特异特征.叶状肿瘤临床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术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空芯针穿刺为最佳方法.治疗方法以外科手...
张秀祥李梦涵战越石爱平
关键词:病理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