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锋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江苏省杂草稻的传播与籼粳分化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21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理分布。采集了江苏省13个市58个样地的58个种群,总计205份的杂草稻样品。所有样品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田间种植,并测量了38个形态学性状和6个程氏指数鉴别性状。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13个市的杂草稻是相互混杂的。籼粳地理分布表明,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以籼型和偏籼型为主,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在全部58个样点中都有分布,分别占样品总量的54.15%和42.40%;偏粳型和粳型仅分布于6个样点(淮安、苏州、盐城与扬州),分别占样品总量的2.93%和0.48%。此外,对比江苏省杂草稻的籼粳地理分布与江苏省地方品种的籼粳地理分布,未显示对应关系。籼粳比例和地理分布揭示了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为籼型,其中极少数为粳型杂草稻,粳型杂草稻的比例与杂草稻和栽培稻之间的自然基因漂移比例相近。
- 陈晓锋强胜杨金玲张帮华张峥宋小玲戴伟民
- 关键词:杂草稻形态学性状程氏指数籼粳分类
- 南京同质园条件下:中国杂草稻生态类型划分和籼粳分化研究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约有2900万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遭受着严峻的新型稻田杂草稻危害——杂草稻。近20年以来,据国家农业相关部门调查统计,中国约有1/9的水稻种植面积遭受杂草稻危害...
- 陈晓锋
- 关键词:杂草稻生态类型籼粳分类程氏指数
- 文献传递
- 基于基因组数据库的杂草稻叶绿体分子标记开发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杂草稻的起源与演化是一个未澄清的热点问题,分子标记技术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由于已经应用的分子标记数量有限,与栽培水稻缺乏特异性,因此探索新的分子标记仍然十分必要。[方法]使用网络基因组数据库中13份栽培水稻和野生稻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针对其中的高频变异区域设计标记引物,进而对60份杂草稻样品的标记区域测序并进行多态性验证。[结果]13份样品叶绿体全基因组中存在102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111个插入/缺失(InDel)位点,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选定其中3个高频变异区域,分别针对trnG-trnfM基因间区、psbM-trnC基因间区和trnT-trnL基因间区设计了3对引物,对60份杂草稻材料进行了检测,发现3个片段总长1966bp,共存在7个SNP位点,6个InDel位点,总变异序列长度为34bp,占序列总长的1.73%。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60份杂草稻被划分为4个类群。另外,将网络数据库中的13份栽培水稻和野生稻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栽培稻和野生稻的籼粳类型分别被聚到杂草稻的相应类群中。[结论]所开发的3对叶绿体分子标记可以对上述杂草稻进行良好的分类,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演化的分子标记。
- 朱国忠戴伟民陈晓锋张晶旭强胜
- 关键词:杂草稻基因组数据库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
- 系统聚类和籼粳分类:揭示江苏省杂草稻的相互传播和籼粳分化
- 二十一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
- 陈晓锋强胜杨金玲张帮华张峥宋小玲戴伟民
- 关键词:杂草稻形态学性状程氏指数籼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