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洋

作品数:18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气溶胶
  • 7篇光学厚度
  • 6篇遥感
  • 4篇气溶胶光学
  • 4篇气溶胶光学厚...
  • 4篇MODIS
  • 3篇反演
  • 3篇城市
  • 3篇臭氧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偏振
  • 2篇气候分区
  • 2篇气象
  • 2篇卫星
  • 2篇卫星遥感
  • 2篇污染
  • 2篇精细化
  • 2篇局地
  • 2篇环境一号

机构

  • 18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四川省环境保...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山东航空股份...
  • 1篇四川省生态环...
  • 1篇四川省环保科...

作者

  • 18篇张洋
  • 14篇刘志红
  • 3篇黄观
  • 2篇刘伟
  • 2篇张颖
  • 1篇李梅芳
  • 1篇王永前
  • 1篇冷璐
  • 1篇叶芝祥
  • 1篇陈军辉
  • 1篇何敏
  • 1篇钱骏
  • 1篇范武波
  • 1篇张思
  • 1篇吕远洋
  • 1篇张娟
  • 1篇颜妍
  • 1篇展鹏
  • 1篇于明洋

传媒

  • 3篇四川环境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上海航天
  • 1篇灾害学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渝地区臭氧生成敏感性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2025年
为研究成渝地区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特征,采用OMI卫星观测的对流层柱浓度FNR指示剂(HCHO/NO_(2)),分析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OFS),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污染源排放、气象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OFS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夏季OFS分区以协同控制区为主,面积占比约为42.42%;VOCs控制区较少,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面积占比约为16.37%;NO_(x)控制区主要分布在雅安市、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以及重庆市东部,面积占比约为41.21%.(2)从月份变化来看,6~8月,VOCs控制区面积逐渐减少,8月达到最低值,占比仅有3.53%,9月VOCs控制区面积增加显著.(3)大气污染物(CO、PM_(2.5)、NMVOC和NO_(x))排放是影响成渝地区夏季OFS的主要因素,随着排放量的增加,FNR逐渐减小,OFS趋向于VOCs控制区.(4)地表大气压力(SP)、2 m气温(T2),大气柱总水量(TCW)是影响成渝地区夏季OFS变化的3个主要气象因素,三者均与FNR呈负相关,SP、T2,TCW的值越大,OFS更趋向于VOCs控制.(5)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会加剧臭氧生成敏感性的变化,污染物和气象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成渝地区夏季OFS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胥雯杨皓何敏杨震张洋刘志红刘志红
关键词:影响因素
北疆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多种分辨率的MODIS气溶胶产品,分析2000-2013年问北疆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结合对应能见度资料,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区域内近14a平均AOD大体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内地级城市年均AOD为0.335,是对应北疆地区均值的1.33倍,其中奎屯市AOD最高;次高值区内地级城市年均AOD为0.202,是对应北疆地区均值的0.80倍,其中塔城市AOD最低:低值区内无地级城市。时间上,近14a北疆年均AOD值在0.221~0.283之间变化,2003年最高,2005年最低:AOD值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全区四季AOD多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冬季下降幅度最大:近14a月平均AOD值在0.186~0.395之间变化,最高值出现在2月,最低值出现在10月:塔城和阿勒泰的月均AOD与能见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乌鲁木齐和石河子的月均AOD与能见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
黄观刘志红刘伟张洋展鹏
关键词: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能见度
利用VANUI指数监测成渝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由于城市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使其大气下垫面的物理性质和地气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该地区的气候及环境的变化,如何通过合理的时空尺度对我国城市化进程进行监测和认知,这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对成渝城市群2001至2012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监测,建立了改进的夜间灯光指数(VANUI),并且将VANUI指数与传统夜间灯光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它们对城市化区域的监测能力的差异及优势所在,为川渝地区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规划服务。结果表明:(1)VANUI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区域的空间格局以及相关的细节信息,弥补夜间灯光指数在城市区域饱和的缺陷;(2)根据VANUI结果显示,2001年至2012年间成渝城市群城市区域面积扩张了约三倍,其中城市区域面积扩张速度最快的为四川省资阳市;(3)从整个成渝地区来看,在研究的近十年中,VANUI以接近线性的发展趋势在增加;(4)从总的统计结果来看,2009年至2011年为成渝城市群VANUI增长最为显著的时期。
梁茹冰陈庆涛夏至业张洋
关键词:城市化
2008~2019年四川省对流层NO_(2)浓度遥感监测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究四川省NO_(2)污染空间分布及周期性变化特征,利用2008~2019年OMI NO_(2)柱浓度产品,结合趋势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NO_(2)柱浓度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12年来四川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现"M-型"波动,且冬季最大、夏季最小,1~12月呈现"U-型"变化特征,"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川南及川东北城市群。因此,四川省NO_(2)污染防治应以四川盆地三大城市群为主,合理控制机动车出行,提高工业过程NO_(X)处理效率。
蒋涛刘志红张洋陈军辉李萍辜凌云
关键词:OMI对流层
四川省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利用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建立了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10/2.5的线性关系。分析了2008年~2012年四川省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以成都市为特例分析了2003年~2012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结果显示: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10/2.5的线性关系较高;川西高原具有较低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康定、马尔康、西昌、雅安等地年均气溶胶光学厚度约0.2;四川盆地区域具有较高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以成都、德阳等地为代表,年均值在0.8~1.0之间,并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成都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城市特点。这些时空分布的特征与四川省的工业情况、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关。
张洋刘志红于明洋叶帮苹冷璐
关键词:MODIS光学厚度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四川成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
本文是在四川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气溶胶多源遥感反演与时空分析项目(项目编号:2013HBZX03)的资助下完成的。本论文通过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
张洋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MODIS环境一号卫星
风云气象卫星-4A陆表温度数据在四川省境内的真实性评价
2024年
陆表温度数据是地球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地球表面与大气层之间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基于FY-4A陆表温度产品,结合8个地面站点温度数据、MODIS陆表温度产品的66组数据,探究FY-4A陆表温度产品在四川地区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地面站点温度数据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6.39 K、6.81 K、9.10和0.945,其中地形平缓区优于地形起伏区。FY-4A陆表温度产品与MODIS陆表温度产品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 K、2.625 K、3.49和0.931,其中夜间优于日间,各季节相关性不同,且普遍存在低估现象;在空间差异上整体呈现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成都平原精度高,在四川省西部地形起伏明显地区的精度有所下降。对17种土地利用类型验证结果表明,农田与自然植被类型的陆表温度产品精度明显优于常绿阔叶林类型。
李超何晓冯建东刘正源刘文佳张洋刘志红
关键词:遥感
双流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特征分析
2024年
双流是成都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分析该区域臭氧污染气象特征对双流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地面监测和遥感观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19-2021年双流大气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流地区北风为主导风向,风速年际变化整体呈现逐年略微下降的趋势;影响双流地区臭氧浓度的首要气象要素为温度(r=0.461),与空气相对湿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r=-0.307),在北风和弱风(<1.4 m/s)的条件下易出现高浓度臭氧污染;8月为双流区太阳辐射夏季最高月,辐照度集中在700~720 W/m^(2);云覆盖率在夏季的时间变化特征为7月>6月>8月;对流层甲醛、二氧化氮柱浓度总体呈现由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递减的特点。
高楷祥吕婷婷张洋刘志红王璐
关键词: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遥感
川南城市群大气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4
2017年
以2006~2015年四川南部的MODIS 3km AOD日产品及地面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本地CE318数据对MODIS AOD产品进行校验,确保AOD产品的可用性;建立了AOD与PM_(2.5/10)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重点分析了川南城市群的大气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CE318AOD与MODIS AOD的相关性为0.779,PM_(2.5)、PM_(10)与MODIS AOD的最优相关性为0.894、0.83;在空间上,川南AOD均值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格局,其中内江市和自贡市AOD值最大;在时间上,2006~2013年AOD均值变化不明显,2013年后明显下降;季节上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其中春季AOD高值占比最大;月变化特征表现为2~4、9月AOD值高,其他月AOD值低;川南AOD的时空分布受地形、工业、风向风速、流场、边界层高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地形和流场对川南AOD的空间分布影响最为突出.
何沐全刘志红张颖张洋颜妍黄观张娟陈军辉何敏范武波
关键词:MODIS气溶胶大气灰霾川南城市群
黑碳气溶胶研究概况被引量:21
2015年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空气质量中的双重作用,黑碳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黑碳气溶胶的来源和源强分布,结果表明工业源和居民生活消费源是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最主要的贡献者,全球黑碳排放空间分布不均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相一致;总结了黑碳气溶胶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重点探讨了黑碳对气候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黑碳气溶胶既可以通过直接气候效应改变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又可以通过云反射效应、地表下垫面改变效应以及作为云凝结核间接影响区域或全球气候;随后对黑碳气溶胶的典型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介绍了黑碳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黑碳气溶胶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黄观刘伟刘志红张洋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排放源气候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