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亮
- 作品数:74 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军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文化逻辑及对“中国梦”的三重意涵被引量:1
- 2014年
- 面对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的现状,西方学者惯于用权力转移理论的"大而必霸"逻辑设定来探讨中国崛起可能导致的大国间权力再分配,以及由于国际体系中公共财富的再分配所引起的大国冲突,甚至是霸权争夺战。然而,这一理论假设更多是从系统层次即中国崛起的外部国际格局的分析所得出,缺乏对决定中国国际行为的内在逻辑起点——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和"为精髓的儒家文明及对其有所扬弃和重塑的"和谐"理念一方面昭示了中国数千年崇尚"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权宜之计的逻辑起点。因此,中国在承认大国间存在战略竞争的同时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实现大国关系的平稳发展与互惠互利。这实际上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一贯立场的体现,更是中国崇尚"以和为贵"文化传统的现代重塑。同时,它还承载着契合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梦"的对外解读,及营造国际环境实现"中国梦"、并向世界推介"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 蔡亮
- 关键词:新型大国关系
- 安倍内阁“积极和平主义”的三重特性评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积极和平主义"被安倍内阁定位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基本理念,意指日本要从一直以来的"热爱和平"、"支持和平"国家转变为积极"缔造和平"的力量。但其本质是安倍借和平之名行修改宪法、扩充军备,行使集体自卫权之实和炒作"中国威胁论"的重要抓手。它具有理念的偷换性、目标的两全性及路径的危险性这三重特性,意味着日本战后安全政策的巨大转变,势将进一步导致本已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 蔡亮
- 关键词:安倍内阁集体自卫权中日关系
- 日本对华“观光外交”的模式、成效及启示被引量:3
- 2019年
- 自2010年日本政府放宽对华签证以来,中国赴日游客数量基本呈现大幅攀升趋势,2015年后一直位居外国访日游客首位。大量观光客的访日一方面对提振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极大改善了日本在中国游客心目中的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的公共外交成效。本文以公共外交为考察视角,首先对日本对华"观光外交"性质及模式进行界定,提炼出三类公共外交模型,并结合该外交行为的实施过程与方式,考察了其对近年来中国赴日游客数量上升趋势的影响。其次,本文探究了"中国赴日游客数量"与"中国民众对日好感度"二者间的关联度,及其对日本国内经济发展与"地方创生"战略的积极推动作用。最后,本文基于日本"观光外交"的相关经验,从前期准备、实施模式以及效果互动三个方面对中国公共外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中国开展新型大国外交、提升国家形象有所助力。
- 蔡亮俞东阳
-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日关系
- “一带一路”框架下日本对华合作的特征被引量:7
- 2018年
- 安倍内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从冷漠到有条件地加以呼应,是日本国内开始正视中国发展和重视对华关系的氛围在政策层面上的积极投射。合作方式上,日本侧重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围绕具体项目与中国开展第三方商务合作;合作形式上,以企业合作为主;合作领域上,除基础设施建设外,还集中在节能环保、产业升级和提高物流网便利性方面。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转变,一方面是对华示好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安倍内阁已开始认真思索如何借助中国的国家战略为本国谋利。与此同时,日本对中日合作仍疑虑重重,更不忘在合作中利用规则设限,这种两面性恰是现阶段中日合作的最大特征。
- 蔡亮
- 关键词:安倍内阁
- 后日元贷款时代日本对华ODA的特征、影响及走势
- 2011年
- 自日本政府决定在2007财年终止对华日元贷款项目后,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则以无偿资金援助与技术合作的形式为主,援助对象以促进环保、人员相互交流等"软件"领域为重点,尽管援助规模大为缩减,但在改善中国基层福利设施、提高中国环境保护能力及促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等方面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尽管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再度引发了日本国内对继续援华的质疑之声,但对华ODA仍将延续一段时期,并继续为改善中日关系贡献力量。
- 蔡亮
- 关键词:政府开发援助中日关系
- 日本选举背后的“算盘”
- 2017年
- 面对"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丑闻的安倍,却偏偏选择在此刻进行众议院选举,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政治算计?在众议院选举后,他还能保持独大吗?
- 蔡亮
- 关键词:众议院选举算盘安倍
- 中国特色的大国海军外交——基于当代海权思想的视角被引量:2
- 2016年
-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它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坚定而缓慢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发展成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在走向海洋强国的过程中,中国对海权的四大功能即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和经济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中国开始重视海军的外交运用,并将其视为大国外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实施海军外交,中国海军必须在海军战略、兵力结构以及装备等方面进行变革,更好地为国家利益与外交服务。
- 杨震蔡亮
- 关键词:后冷战时代海权中国海军
- 日本东海政策调整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兼论日本民主党政府对东海政策的“掌控”被引量:2
- 2012年
- 东海政策既是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10年新《防卫计划大纲》所强调的"动态防卫力"和把西南诸岛定位为重点防御区域的主要体现。尤其是日本民主党执政后,其东海政策表现出缺乏理性的"强势"。可以说,日本的东海政策主要是针对中国进行的战略布局,这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长期、持续的干扰和破坏。对此,中方应从战略高度予以应对。
- 蔡亮
- 关键词:日本民主党中日关系
- 简析近年来日本对中东的“平衡外交”被引量:1
- 2021年
- 对日本而言,中东不但是日本能源安全的生命线,还是其推进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安倍晋三主政期间,中东成为日本积极开展“平衡外交”的重要对象。日本一方面意图在美国和伊朗之间扮演协调者角色,借以提升本国的地区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谋求同沙特等国深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这既是日本在日美同盟框架下提升外交自主性的必然结果,也是其重视能源安全和经贸合作等经济利益使然。然而,日本对中东的“平衡外交”主要受到“美主日从”的结构束缚、中东地区内的矛盾冲突及外交关系难题、日本国家能力的限制三大因素制约,这使得日本在推进“平衡外交”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现实困境。
- 蔡亮包玉婷
- 关键词:平衡外交日美同盟
- 孔子学院:全球体系下中国知识权力的外化被引量:2
- 2010年
-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权力中,"和"是其精髓。和者,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世界"是对"和"的一种扬弃,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最高目标。本文认为从这一高度剖析孔子学院"立足语言,侧重文化,通过语言传播文化"这一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国际推广行为,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孔子学院所承载的以"和谐"的方式实现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的意义,即孔子学院既是将"和谐"内涵外化的有效途径,其本身亦构成了建构"和谐世界"的一部分。
- 蔡亮宋黎磊
- 关键词:知识权力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