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对猝死患者抢救的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据报道 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4万,已成为我国院前死亡最常见原因。而70%~80%心搏骤停急症发牛在家庭、工作单位、途中、社区等医院以外的场所。80%的院前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医务人员到达前死亡,
- 葛波涌王明太王玉波周鹿安刘郑和杨颖朱涛
-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徒手心肺复苏抢救院前死亡心搏骤停
-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急诊急救创伤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救治组及PTC救治组,各454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固定情况、完成初级评估所需时间以及血气胸诊断情况。结果:常规救治组伤者颈椎固定率仅为9.25%,PTC救治组颈椎固定率为1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救治组完成初级评估所需时间为(10.38±4.25)min,PTC救治组完成初级评估所需时间为(3.75±1.28)min,明显短于常规救治组(P<0.05)。PTC救治组对单纯血胸、气胸、血气胸的诊断率分别为78.61%、88.67%、75.85%,明显高于常规救治组49.31%、57.53%、37.62%的诊断率(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葛波涌刘郑和王玉波周鹿安杨颖王明太
- 关键词:临床思维急诊急救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评定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中位数10个月。交锁髓内钉组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外固定架组[(38.1±4.2)d,(53.4±5.1)d,t=7.398,P=0.013;(136.1±10.0)d,(193.5±8.3)d,t=8.654,P=0.011];末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标准评定,交锁髓内钉组优20例、良9例、可9例、差2例,外固定架组优12例、良9例、可15例、差4例,交锁髓内钉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架组(R交锁髓内钉组=35.52,R外固定架组=45.48,Z=-2.021,P=0.043)。至随访结束时,交锁髓内钉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断钉,外固定架组6例发生切口感染、4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7,P=0.077)。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骨折愈合快、疗效确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葛波涌王玉波王明太杨颖周鹿安刘郑和
- 关键词:胫骨骨折
- 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前后创伤患者救治情况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前后急诊科医师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评估其有效性以及在中国的实用性。方法对2007年9月~2010年9月和2010年10月~2013年7月两个时间段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患者救治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颈椎保护情况、有效开放气道情况、血胸和气胸诊断情况、漏诊率以及完成初级评估所需时间等,评估初级创伤救治课程对临床是否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培训后患者的颈椎固定率、有效气道开放率、血胸和气胸阳性诊断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漏诊率、完成初级评估所用时间均低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培训能极大的提高急诊科医师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 葛波涌王明太刘郑和王玉波周鹿安杨颖林育南
-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