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作品数:92 被引量:201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云南昭通早泥盆世肉鳍鱼类—新属(英文) 被引量:4 2008年 记述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基干肺鱼形动物一新属、新种——多孔弓鱼(Arquatichthys porosus gen.et sp.nov.)。新材料包括一件较为完整的下颌和鳞片若干。与基干肺鱼形动物相近的特征有:第四下齿骨水平凹线呈"L"形;下颌表面可见许多不规则排列的感觉管开孔;具三块冠状骨;冠状骨侧部为宽阔的小齿带;侧联合齿骨附着区较小;颌收肌窝大;菱形鳞片具明显的前腹突。鉴别特征包括下颌背缘明显隆起,以及后缘具加长的被覆压区。多孔弓鱼的发现为探讨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在早期肉鳍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框架下讨论了鳞片的特征演化序列。 卢静 朱敏关键词:早泥盆世 贵州空棘鱼属的修订与系统发育分析(英文) 被引量:3 2009年 依据在云南富源中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发现的新材料,对关岭贵州空棘鱼(Guizhoucoelacanthus guanlingensis)进行了补充描述,并修订了鼻骨、顶骨、后顶骨、额外肩胛骨、眶后骨、偶鳍、鳞片等特征。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州空棘鱼属与Whiteia+Piveteauia构成姐妹群,其共有离征包括:两对顶骨的大小相近,第一背鳍鳍条数小于8。建议将贵州空棘鱼属归入怀特鱼科(Whiteiidae)。 耿丙河 朱敏 金帆关键词:中三叠世 系统发育 国内外古脊椎动物数据库综述 被引量:5 2020年 近20万年来地球生物多样性及地球环境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尤其是过去11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快速消亡,有部分学者提出人类正经历地质历史上的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古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融通,将现代生物多样性问题放进地质历史的框架中分析,是认识生物和环境协同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预估人类、生态系统以及地球环境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依赖于数据积累的一门新型学科:保育古生物学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化石数据资料的积累,并建立了多种门类和不同用途的数据库,如启动于1998年的PBDB(Paleobiology Database)等。这些优秀的数据库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免费服务,并已产出不少重要成果。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古脊椎动物学领域的相关数据库及数据驱动下的重要研究实例,希望借此为深时数字地球计划(Deep-time Digital Earth)整合和共享开源的古脊椎动物大数据提供参考。 潘照晖 朱敏关键词:古脊椎动物学 数据库 大数据 云南早泥盆世一流线型盔甲鱼及其分类学与古生态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1 2015年 记述了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坡松冲组华南鱼目一新属、新种——剑裂甲鱼(Rhegmaspis xiphoidea gen.et sp.nov.)。新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鱼雷形头甲,细长吻突,眶孔位于头甲腹侧位,鳃穴向头甲腹面弯曲,角、内角和腹环丢失。鉴于以上特征,新属被归到了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在内的鸭吻鱼科。根据新材料提供的信息,修订了鸭吻鱼科,包括鸭吻鱼和乌蒙山鱼的鳃穴、腹环、角、内角等特征。裂甲鱼属是该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具有流线形体型的盔甲鱼类,指示了该地区一些盔甲鱼类可能开始了一种营上底栖的生活方式,具有更加主动的取食行为。新属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地区华南鱼目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通过占据新的生态位而发生的最后一次辐射演化的证据。 盖志琨 朱敏 贾连涛 赵文金关键词:下泥盆统 古生态 中国志留纪鱼化石及含鱼地层对比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2014年 中国志留纪的鱼类化石具有特征独特、门类齐全、产出地点及层位多、出现时代早等特点,这些化石材料不仅为探讨颌的起源、有颌类冠群的起源与早期分化、硬骨鱼类的起源、肉鳍鱼类的早期分化等演化生物学课题提供了关键资料,而且为中国志留纪含鱼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些重要地质界线的确定等地层学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鱼类学证据。文中总结了11个各具特色的中国志留纪鱼类化石组合,包括温塘组合与塔塔埃尔塔格组合(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期)、坟头组合与依木干他乌组合(特列奇中期)、茅山组合(特列奇晚期)、庙沟组合(温洛克世侯墨期)、扬子组合与克兹尔塔格组合(罗德洛世卢德福特早—中期)、红庙组合(卢德福特晚期)、廖角山组合与羊路沟组合(普里道利世),据此证实了志留纪的浅水海相红层在华南扬子地区主要有3个层位——特列奇阶下部(下红层)、特列奇阶上部(上红层)和卢德福特阶中下部(罗德洛统红层),讨论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发育的一套古生代含鱼化石红色岩系的划分、对比与时代归属,并对基于鱼类化石组合辅以化学地层学手段在华南不同相区开展的志留系-泥盆系界线研究做了综述。 赵文金 朱敏关键词:鱼化石 志留纪 广西崇左岩亮洞巨猿动物群新发现的巨颏虎化石 广西扶绥岩亮洞早更新世(~2.0Ma)含有巨猿化石的洞穴堆积中新发现的巨颏虎(Megantere-on)化石包括一个完整的左下颌和一颗单独的右m1.从个体大小上看,岩亮洞的巨颏虎是迄今为止在亚洲大陆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一个... 朱敏 金昌柱关于盔甲鱼类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 2014年 对盔甲鱼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盔甲鱼类侧线系统的感觉管既不存在通向体表的上升管,迄今亦未发现其具通向体表的任何通道,所谓的感觉管裂隙,实乃假像。因此,其侧线如何与外在水体沟通和如何发挥功能仍是令人困惑的问题;2)网状安吉鱼Anjiaspis reticularis所谓的网状侧线系统,实系对皮下脉管丛(subaponeurotic vascular plexus)的误判,其真实的侧线系统目前仍不详;3)耿氏鸭吻鱼Gantarostrataspis gengi的侧线系统与华南鱼类和多鳃鱼类可作一对一对比,只是其唯一的一对中横管位置超前,未见于其他已知盔甲鱼类;4)巢湖汉阳鱼Hanyangaspis chaohuensis中所谓"腹片"和其上的侧线感觉管"腹侧沟"实乃不完整头甲背面和其上的裂隙,盔甲鱼类的腹片上迄今尚未发现感觉管的存在;5)盔甲鱼类是否存在松果孔长期存在争议,现查明是由于覆盖松果区的骨甲薄而易损毁,以致常现出松果孔存在的假象,真实的松果孔只存在于极少数种类。<正>在编写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一卷第一册无颌类盔甲鱼类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对盔甲鱼类近5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大量标本作了重新观察、照相和重绘复原图等基础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不少需要商榷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在志书中三言两语讲清楚,十分有必要专文加以讨论。为此,本文尝试从以下5例先行论述,作为对志书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 刘玉海 盖志琨 朱敏关键词:盔甲鱼类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曲靖东方鱼”的分类学厘定 被引量:1 2024年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入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同名的问题。描述了来自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西山村组的“曲靖东方鱼”和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的新材料。“曲靖东方鱼”在头甲长略大于宽,侧横管末端呈二分叉,V字型后眶上管不汇合,以及至少7条侧横管从侧背管发出等方面与变异坝鱼高度相似。这些相似之处表明,相较于宽甲鱼属和东方鱼属,“曲靖东方鱼”更接近坝鱼属。因此提出将“曲靖东方鱼”从宽甲鱼属中移除,归入坝鱼属。新标本表明变异坝鱼多出来第5对长的侧横管是该种的一个鉴别特征,而正型标本所呈现的非对称感觉管系统应为种内变异所造成。 山显任 朱敏 李强 盖志琨关键词:下泥盆统 盔甲鱼类 节甲鱼类(有颌脊椎动物干群)系统发育多样性的衰落与泥盆纪重大环境-生物事件耦合 2024年 节甲鱼类是盾皮鱼类(具颌的有颌类干群)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以占据较高营养级而著称,特别是在它们演化历史的后期。尽管节甲鱼类的化石记录相对完整,但以往对节甲鱼类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基于统计每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分类单元数量(原始多样性),其结果与泥盆纪重大环境-生物事件耦合程度较差。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包括219个属、450个种的详尽的节甲鱼类数据集,并根据之前许多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将其中大部分属种整合置入一个人工超树中,以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幽灵支系的存在之后,节甲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曲线与原始多样性曲线截然不同。节甲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出典型的早期爆发的模式,在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布拉格期界线)达到峰值,随后伴随一系列事件发生下降。在前4个事件的附近,节甲鱼类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都只经历微弱的下降,总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在后3个事件,特别是弗拉期-法门期界线和泥盆纪-石炭纪界线两大事件发生时间附近发生急剧下降,并且直到该类群在泥盆纪末完全灭绝之前,都未出现恢复迹象。而节甲鱼类的原始多样性除了在弗拉期-法门期事件的时间出现下降,在所有其他事件中下降都不明显。 薛钦元 余逸伦 潘照晖 朱幼安 朱敏关键词:泥盆纪 系统发育多样性 生物事件 内蒙古奥陶纪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2 1997年 1992年夏。 王俊卿 朱敏关键词:奥陶纪 脊椎动物 组织学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