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蓉蓉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溧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比例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比例的变化,分析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和30例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此外,选择其中15例术后30 d的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HLA-DRˉCD33^+CD11^+MDSCs比例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LA-DR-CD33^+CD11^+MDSCs比例明显增高(P <0. 05)。肺癌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 <0. 05),但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 <0. 05)。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低于术前(P <0. 05)。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 05),Ⅲ~Ⅳ期肺癌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 <0. 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与CD4^+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 524 4,P <0. 01),与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 444 9,P <0. 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增高,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相关,可能对机体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 彭蓉蓉彭蓉蓉
- 关键词:肺癌髓源性抑制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抑制
- 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惊厥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分析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惊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各35例,同时选取35名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3组儿童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细菌组白细胞计数(19.15±3.68)×10^(9)/L,病毒组(4.58±1.22)×10^(9)/L,细菌组>对照组>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968,P<0.05);细菌组超敏C反应蛋白(17.52±3.16)mg/L,病毒组(3.13±0.58)mg/L,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6.274,P<0.05)。细菌组CD3^(+)、CD4^(+)、CD4^(+)/CD8^(+)分别为(41.46±7.73)%、(29.82±5.62)%、(0.97±0.35)与病毒组(42.18±7.25)%、(30.31±5.81)%、(1.02±0.3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38、20.514、18.221,P<0.05),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CD8^(+)(30.61±5.24)%、病毒组(29.64±5.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5,P<0.05),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惊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类型,能够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 赵珊钱小玉彭蓉蓉
-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惊厥白细胞T细胞亚群
- 肺炎克雷伯菌形成生物膜菌株的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中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并且分析生物膜阳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临床送检的感染性标本进行培养分离,检出16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析该菌在医院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及其基因型。结果所有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中呼吸道标本及尿液标本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59.38%和22.88%;重症监护病房检出数所占比重最高(40.63%),其次为呼吸内科的16.25%及神经内科的14.38%。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占首位,为80.00%;其次为头孢唑啉(67.50%);第三为头孢曲松(65.00%)。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肟(三代)的耐药率在50%以上。耐药率最低者为厄他培南,其次为亚胺培南。所有16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生物膜阳性比例为37.50%。检出ESBLs的16株生物膜肺炎克雷伯菌中,扩增出TEM基因和SHV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41.75%和31.25%,同时存在SHV及TEM基因所占比例为12.50%,但均未检测出CTX2M。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比重较高,细菌耐药性相对较低,而SHV及TEM为产生生物膜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基因分型。
- 彭蓉蓉孔晓明周翔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基因型耐药性
-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及HBVDNA检测的关联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及HBV DNA检测的关联性,为临床治疗乙肝疾病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336例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酶联免疫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对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以及HBV DNA等进行测定。结果经研究发现,在检测结果、不同HBVM模式方面,HBV-LP与HBV DNA两者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及HBV DNA检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的HBV-LP来对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康厚纯彭蓉蓉
- 关键词: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