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59 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细胞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0篇骨髓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综合征
  • 8篇淋巴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急性
  • 7篇骨髓瘤
  • 6篇粒细胞
  • 5篇增殖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贫血
  • 5篇慢性
  • 4篇蛋白
  • 4篇外周
  • 3篇凋亡

机构

  • 44篇河北省人民医...
  • 19篇河北医科大学...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白求恩...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河北省中医院
  • 2篇唐山市人民医...
  • 2篇邯郸市第一医...
  • 2篇华北石油管理...
  • 2篇石家庄市第一...
  • 2篇保定市第一医...
  • 1篇河北省医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丽珠集团

作者

  • 59篇李杰
  • 32篇郝洪岭
  • 31篇王素云
  • 27篇王超
  • 26篇王瑞仓
  • 24篇杨洁
  • 24篇李燕
  • 22篇袁军
  • 9篇魏影非
  • 8篇薛丽英
  • 7篇张松筠
  • 5篇张晓霞
  • 5篇任莉莉
  • 5篇罗建民
  • 4篇杜惠兰
  • 3篇郝慧瑶
  • 3篇周洁
  • 3篇王更新
  • 3篇李世辉
  • 3篇李静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5篇临床误诊误治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4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D)伴耳鸣应用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SD伴耳鸣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采取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连用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掩蔽疗法治疗,连续治疗90 d。治疗10 d后评价两组SD疗效,并于治疗90 d后观察两组耳鸣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0、30、90 d时对两组耳鸣致残情况[耳鸣致残量表(THI)]、耳鸣严重程度[耳鸣评价量表(TEQ)]各测评1次,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记录两组与治疗相关的副反应。结果观察组SD、耳鸣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THI评分和TEQ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10、30、90 d时的THI、TEQ评分较同期对照组均更低(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血清sVCAM-1、HMGB1浓度也均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0、30、90 d时的血清sVCAM-1、HMGB1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掩蔽疗法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SD伴耳鸣有助于挽救患者的受损频率听力,改善耳鸣症状,减轻耳鸣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sVCAM-1、HMGB1的表达水平有关。
张玉波单春光王卫娟韩海霞李杰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掩蔽疗法天麻素注射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高迁移率族蛋白1
褐藻糖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中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褐藻糖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凋亡过程中Wnt/β-catenin通路的变化。方法应用褐藻糖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的凋亡,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经10,25,50,100μg/m L浓度褐藻糖胶分别作用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不予药物干预,褐藻糖胶组给予25μg/m L褐藻糖胶培养,Wnt通道抑制剂(DKK-1)组给予DKK-1培养。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3组RPMI822细胞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β-catenin与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褐藻糖胶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P均<0.05)。褐藻糖胶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褐藻糖胶组和DKK-1组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褐藻糖胶组与DKK-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褐藻糖胶能够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发生凋亡,与DKK-1作用相当,并且褐藻糖胶能够有效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中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状态,为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燕李静阎桂艳罗建民郝洪岭王素云李杰杨洁袁军王瑞仓张培军
关键词:褐藻糖胶WNT/Β-CATENIN通路Β-CATENIN
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TO)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机制,探索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体外培养人CML细胞株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ATO处理K562细胞;MTT法检测经ATO处理24、48和72 h后细胞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化、K562细胞表面分子CD44的表达水平;RT-PCR分析K562细胞β-catenin和cyclinD1基因的改变。结果:2μmol/L ATO处理的细胞即出现显著的细胞增殖抑制效应,且抑制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0.997,r=0.813),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CD44的表达率逐渐下降。AnnexinV/PI双染FCM显示,2.5-10μmol/L的ATO作用48 h均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r=0.985)。不同浓度ATO作用细胞48 h后,G_0/G_1期的细胞比例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高(r=0.813),S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r=-0.800)。RT-PCR结果显示,随着ATO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β-catenin及CylinD1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r=-0.924)。结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ATO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D44影响Wnt/β-catenin通路的传导,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影响基因转录,从而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王愿杨洁李杰王瑞仓袁军李燕王素云王超郝洪岭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细胞凋亡
曲克芦丁对糖尿病大鼠认知障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对STZ糖尿病大鼠认知障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0只)和糖尿病组(DM;60只,STZ60mg/kg,腹腔注射);成模12周后,将DM...
李红岩李杰张松筠
关键词:曲克芦丁学习记忆能力
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2011年
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发热1月余,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37.5℃,以下午及夜间为著,伴有头痛、心悸、畏寒,无寒战,无头晕,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关节肿痛,无皮疹,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未予重视。入院前半月体温逐渐升至38.5℃,仍伴有头痛、心悸,
李凯敏李杰杨洁王超王素云李燕王瑞仓袁军郝洪岭
关键词: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脑炎八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型(GABA 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抗GABA 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抗GABA B受体脑炎患者均出现癫痫发作;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者6例,记忆力减退者1例,精神行为异常者1例;脑脊液压力增高4例,蛋白增高2例,淋巴细胞增高4例;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4例患者头颅MRI显示边缘系统异常信号;所有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GABA B受体抗体均为阳性;4例伴有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给予免疫治疗,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出院后6~24个月随访,完全恢复者1例,其余7例患者遗留轻微症状。结论抗GABA B受体脑炎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以难治性癫痫为主要特点,约半数合并肿瘤,临床应同时积极行抗GABA B受体抗体检测及肿瘤筛查。
张静李杰庞炳昕温小敏郭力
关键词:癫痫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IL-10、IL-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CD4 /CD8)和血清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IL) - 10、IL -2的影响。方法将6 5例初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加化疗组(参芪组,32例)及单纯化疗组(对照组,33例) ,观察其缓解率、治疗前后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 γ、IL -10、IL- 2水平。结果治疗后参芪组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化疗后第1、2、3周末两组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降低,与本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 0 1或P <0 . 0 5 ) ;第3、4周末两组成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化疗后第1、2周回升,且参芪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治疗后两组CD4 、CD4 /CD8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P <0 . 0 1)。治疗后两组血清IFN -γ、IL- 2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 -1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 0 1)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 <0 . 0 5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改善、调节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化疗后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增强疗效。
魏影非王素云任莉莉杜惠兰王超李杰李世辉曹晓艳邓叶君左金洪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血清IFN-ΓT淋巴细胞亚群IL-2水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D4/CD8
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IL-23(50 ng/ml)单独或联合IL-2(100 U/ml)体外诱导正常人PBMNC 72 h,并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应用RQ-PCR法检测诱导后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23单独或联合IL-2作用后的PBMNC均对K562细胞有杀伤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杀伤率明显增加,各个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细胞因子组培养液中分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IL-23联合IL-2组诱导PBMNC表达IFN-γ的水平最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细胞因子组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IL-23联合IL-2组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IL-23能促进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IL-2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IL-23作用于PBMNC后IFN-γ、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与IL-2具有协同作用。推测IL-23可能通过诱导PBMNC表达IFN-γ、穿孔素、颗粒酶B发挥抗白血病细胞作用。
周洁杨洁李杰李燕袁军王瑞仓王素云王超郝洪岭
关键词:IL-23IL-2穿孔素颗粒酶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水平检测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ol CD44)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的MDS患者63例作为MDS组,AML患者75例作为AML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分析比较不同亚型(RCUD、RARS、RCMD、RAEB-1和RAEB-2型)、不同危险度(低危组、中危-1组、中危-2组、高危组)MDS患者血清solCD44s水平的差异和不同分型(M3组和非M3组)AML患者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的差异。结果 MDS组和AML组血清sol CD44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MDS组和A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血清sol CD44v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均<0.05),MD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UD、RARS、RCMD、RAEB-1和RAEB-2型MDS患者血清sol CD44s水平依次增加(P均<0.05),且随着危险度增高,血清sol CD44s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M3组血清sol CD44s和sol CD44v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3组(P均<0.05)。结论 MDS患者血清solCD44s水平明显升高,与WHO分型、IPSS危险度分层水平相关,提示sol CD44s水平升高与MDS患者的肿瘤负荷相关,可以作为MDS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血清学参考指标;AML患者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较差,sol CD44s及sol CD44v6均可以作为AML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张晓霞杨洁杨永宾李燕李杰袁军王瑞仓郝洪岭赵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OX-2、bcl-2、Caspase-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9例DLBCL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OX-2、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bcl-2、Caspase-3在DLBCL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9%、72.4%和75.9%,COX-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COX-2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bcl-2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COX-2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OX-2、bcl-2、Caspase-3均可能与DLBCL的发生有关,分析其在DLBCL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李杰郝洪岭薛丽英王超王素云王瑞仓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环氧合酶-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