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例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年龄2~10岁,中位年龄6岁,其中男4例,女2例。术前4例(66.7%)经上消化道及腹部cT检查明确,2例(33.3%)经术中明确。6例患者中5例均行十二指肠I期修补+十二指肠旁引流术,1例行十二指肠空肠袢浆膜覆盖修补术,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5例获得定期随诊。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出现肠漏,经胃肠减压、腹腔引流、胃肠道外营养等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5例患儿经半年以上随访无异常,1例失访。结论术前上消化道造影、B超和腹部cT检查对,'bJL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早期手术干预有利于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处理,治疗效果满意。
- 陈俊杰胡东来孙志南黄益平郭晓东舒强
- 关键词:十二指肠
- 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9例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患儿年龄3个月-1岁,平均7.8个月,男女比为5∶4,均表现为便秘及腹胀进行性加重;标本进行全层肠段取材,常规制片,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狭窄肠段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数明显增多,神经节细胞密度增高,可见巨神经丛及孤立或异位神经节细胞,近端肠段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数量和密度正常,未见巨神经丛及孤立或异位神经节细胞,形态符合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结论对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应严格掌握,临床上必须有典型巨结肠类缘病的表现,病理形态上具有巨神经节、孤立或异位神经节细胞、肠壁神经节细胞数目增多,并排除其他原发性因素后,才能诊断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
- 孙志南黄益平郭晓东陈俊杰胡东来施红旗
- 关键词:巨结肠类缘病病理
- 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婴幼儿肾母细胞瘤-附3例报道
- 目的探讨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婴幼儿肾母细胞瘤的疗效,提高术前介入治疗肾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例术前经肾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肾母细胞瘤均手术完全切除,术中发现肿瘤包膜...
- 孙志南胡东来金红来黄益平徐胜郭晓东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皮细胞定量测定在小儿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细胞增殖凋亡中的意义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小儿血管畸形和血管瘤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细胞数的区别。方法共收集真性血管瘤标本37例,根据Mulliken标准分成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血管畸形14例,将标本分成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14例血管畸形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加入DNA-PREPTMMLPR液和PI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得各期细胞数S%,G2/M%及增殖指数(PI);单细胞悬液标记CD34-FITC/CD31-PE/7-AAD试剂,测定血管内皮细胞数;用AnnxinV和7-AAD双染测定早期凋亡细胞数。结果血管瘤增生组和退化组S%的细胞分别是5.99±1.85、1.92±0.65;G2/M%的细胞分别是7.46±1.82、5.94±1.63;PI分别是13.49±2.08、7.85±1.78,增生期的PI明显高于退化期(P<0.01);AV+%分别是9.84±3.05、16.18±4.89。血管畸形的PI、S%分别是8.39±0.89、2.17±1.18,均比增生组低(P<0.05),与退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M%为6.23±1.64,与血管瘤的增生退化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血管畸形AV+%为12.91±4.1,高于血管瘤增生组(P<0.05),与退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增生组和退化组的CD34+%各是0.915±0.33、0.36±0.12,血管畸形CD34+%为0.52±0.14,增生组较其他两组高(P<0.05),而血管畸形与退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1+%增生组、退化组、血管畸形各是7.77±2.48、5.29±1.72、5.775±1.52,三者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PI,S%,AV+%及CD34+%可以区别增生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 孙志南王建平郭晓东李民驹陈俊杰黄益平徐胜
- 关键词:血管瘤细胞分裂脱噬作用
- 应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再认识
- 目的:总结改良 Snodgrass 尿道成形术中的经验与体会,评价其在治疗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尿道下裂63例,其中首诊病例 57例,年龄13月至14岁,平...
- 郭晓东孙志南王建平陈俊杰黄益平徐胜陈中美
- 关键词: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SNODGRASS
- 文献传递
- 儿童Ⅱ-Ⅲ级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体会
- 目的探讨Ⅱ-Ⅲ级创伤性脾破裂的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收治20例Ⅱ-Ⅲ级脾破裂病例,其中的15例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具体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并给予营养支持...
- 黄益平孙志南
- 关键词:外伤脾破裂保守治疗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化脓性鞘膜炎的诊治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鞘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疗效,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2例新生儿化脓性鞘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新生儿化脓性鞘膜炎均行阴囊探查术+脓腔引流术,术后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阴囊B超检查显示两侧阴囊睾丸、附睾大小及形态无异常。结论新生儿化脓性鞘膜炎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早期、积极的外科手术对此病诊断、治疗有益。
- 胡东来孙志南黄益平
- 关键词:新生儿外科手术
- 应用带血管蒂包皮内板法治疗重度隐匿型阴茎
- 2008年
-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应用带蒂包皮内板法治疗重度隐匿型阴茎4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0例,平均年龄6±0.2(3~14)岁。
- 陈俊杰郭晓东孙志南王建平黄益平徐胜
- 关键词:外科皮瓣
- 儿童Ⅲ级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Ⅲ级创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24例Ⅲ级脾破裂患儿,对其中的18例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的18例Ⅲ级脾破裂患儿,除中转开腹1例,其余17例出院随诊均未出现迟发性脾破裂、脾脏脓肿及暴发感染综合征等并发症,复查超声或 CT 检查提示脾愈合良好。结论在“保证生命第一,保全脏器第二”的总原则基础上,儿童Ⅲ级脾破裂选择恰当保守治疗疗效肯定,具有防止脾切除后出现暴发感染综合征的优点。
- 黄益平胡东来孙志南陈仲美蒋佳俊
- 关键词:儿童脾破裂保守治疗
- 肛门直肠测压对MRI引导一期根治新生儿中、高位无肛术后肛门功能的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利用肛门直肠测压评价MRI引导一期根治新生儿中、高位无肛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收集中高位无肛患儿52例,分MRI指导组和对照组,MRI指导组利用MRI盆底肌三维重建技术引导完成一期肛门成形术。对照组常规行后矢状入路一期肛门成形术。采用肛门直肠测压研究MRI组、对照组及正常组的测压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MRI指导组肛管静息压为(25.9±4.4)mmHg(1 mmHg≈0.133 kPa),优于对照组的(17.9±2.5)mmHg(P<0.05);MRI指导组肛管缩榨压(72.2±18.9)mmHg,优于对照组的(36.1±15.3)mmHg(P<0.05);MRI指导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肛术后患儿肛管静息压、肛门缩榨压及内括约肌长度均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正常患儿差,但利用MRI盆底肌三维重建技术治疗新生儿中高位无肛能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改善术后排便功能。
- 陈俊杰胡东来郭晓东孙志南黄益平徐胜陈仲美
-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