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超声
  • 4篇动脉
  • 3篇血流
  • 2篇动脉狭窄
  • 2篇新生儿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生活方式干预
  • 2篇卒中
  • 2篇颅内
  • 2篇脑卒中
  • 2篇颈动脉
  • 2篇骨密度
  • 1篇低灌注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1篇承德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杨晓英
  • 6篇杜薇
  • 5篇洪查理
  • 4篇陈丽梅
  • 3篇吴艳杰
  • 3篇梁朝晖
  • 3篇赵玮
  • 2篇徐斌
  • 2篇姚晶晶
  • 1篇姜健慧
  • 1篇吴艳杰
  • 1篇胡媛
  • 1篇梁朝晖
  • 1篇王海丽
  • 1篇白显树
  • 1篇纪利娜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监测在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6
2016年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是一种较成熟的微创手术,可以在切除子宫肌瘤的同时,保留子宫。本组回顾分析131例患者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旨在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内凸的肌壁间肌瘤患者131例,年龄23~48岁,平均35.1岁,子宫肌瘤最大直径0.8~6.6 cm,平均3.7 cm。
徐斌杜薇纪利娜杨晓英
关键词:肌壁间肌瘤子宫黏膜下肌瘤超声监测超声检查结果
颈脑一体化超声对椎动脉先天性变异血流动力学诊断价值的探讨
2016年
目的:应用颈脑一体化超声探讨椎动脉先天性变异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122例,按筛查结果进行分组,剔除椎动脉双侧发育变异者,将各组发育变异侧作为研究侧,发育正常侧作为对照侧。结果: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组(62例)、走行变异组(55例)变异侧的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变异侧高于发育正常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起源异常组(13例)变异侧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变异侧低于发育正常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可客观评价椎动脉先天变异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
杨晓英赵玮姚晶晶杜薇洪查理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变化
对骨量降低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
洪查理梁朝晖吴艳杰陈丽梅杨晓英
该研究通过大样本的数据分析,规范的生活方式干预。首次研究了承德市健康人群的骨密度分布,揭示该地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具体规范了骨量降低人群生活方式;阐明规范的生活方式下对各年龄段骨量下降干预效果。通过数据分析,...
关键词:
关键词:骨密度
20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内动脉狭窄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201例颈内动脉狭窄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科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计201例,分析颈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时颅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201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当狭窄程度为70%~99%或闭塞时,颅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减低,并伴有一支或多支侧支循环开放。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会导致颅内血流动力学低灌注。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有效开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颅内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及预后。
杜薇杨晓英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低灌注侧支循环
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分析在预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免疫学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确诊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92例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无脑血管病或仅存在轻度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42例为对照组,用超声检查两组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集两组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细胞比例。结果研究组颅内前循环狭窄患者PSV颈总动脉(CCA)、EDVCCA、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VCCA、RIIC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DVCCA、PSVICA、RIVCCA、EDVICA预测颅内前循环狭窄的准确性较高。研究组后循环狭窄患者PSVVA、EDVVA、MPSVVA、MEDVV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IVA、MRIV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SVVA、EDVVA、RIVA预测颅内后循环狭窄的准确性较高。研究组PBMC中Th1、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h2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BMC中Th1、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结论超声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预测颅内前、后动脉狭窄;Th1与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参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杨晓英杜薇姚晶晶赵玮孟繁悦
关键词: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颅内动脉狭窄免疫学机制
承德市区正常人群6095例骨密度值调查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调查承德市区的骨密度(BMD)分布和峰值骨密度(PBD),对不同年龄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为承德市正常人群骨密度正常值提供数据资料.为承德市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LUNAR 双能X 线骨密度仪对承德市6000 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量,将测量结果分别按1 岁,5 岁为一年龄段分组,使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承德市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1-35 岁年龄段.然后开始缓慢下降,50 岁开始明显下降;60 岁后缓慢下降.男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4-30 岁年龄段.然后开始缓慢下降,66 岁开始有所升高.结论:男、女性密度在到达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男性下降缓慢,且在66 岁后再次升高.而女性在50 岁左右骨盐含量明显下降,与绝经关系密切,其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绝经期前女性骨密度的平均值往往高于同龄男性 ,经过绝经期的密度明显下降,其后女性骨密度平均值低于同龄男性.
吴艳杰洪查理梁朝晖陈丽梅杨晓英
关键词:骨密度峰值骨密度
改良FSP评分与颈动脉斑块、主动脉瓣钙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动脉瓣钙化的超声特征与改良Framingham卒中风险(FSP)评分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于我院体检中心同时行颈动脉彩超及心脏超声的体检者共计522人,根据改良Framingham卒中量表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331例),中危组(81例),高危组(110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及主动脉瓣的超声特征与改良Framingham卒中风险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动脉瓣钙化两者同时存在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程度存在正相关(R=0.451,P<0.05)。低危、中危、高危组三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率、颈动脉血管狭窄率及主动脉瓣钙化发病率、主动脉瓣反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及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反流均是脑卒中风险提高的影响因素(OR=0.176、0.302、0.296、0.364,P<0.05)。结论:(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主动脉瓣钙化同时发病率与脑卒中风险成正相关。(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反流均是脑卒中风险程度的影响因素。
高冰杜薇姜健慧杨晓英赵玮王雪冰
关键词:主动脉瓣钙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卒中
重度窒息新生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探讨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的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选取出生后72h内的重度窒息儿27例,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按照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中度组9例,重度组18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组二维超声心动图均表现为右心房室内径增大、主肺动脉内径增宽,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射血分数(EF值)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DFI均表现为三尖瓣反流、卵圆孔未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及三尖瓣E/A倒置发生率为100%,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的超声心动图声像图特征及规律性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杜薇徐斌王海丽胡媛白显树杨晓英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心肌损害
承德市区6095例体检人群骨量降低发生率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骨密度(BMD)变化的统计学处理,分析骨量降低的发生情况,为承德市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承德市区6095例体检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将测量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呈逐渐增高趋势,没有明显的突然增高;小于50岁各组男性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55以上年龄组女性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50-55年龄组段,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突然增高。结论:男性骨量降低主要源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喝酒,缺少户外运动;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相关;青年骨量降低生率发不容忽视,需要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洪查理吴艳杰杨晓英陈丽梅梁朝晖
关键词:发生率体检人群
骨量减少在生活方式干预下的骨量值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提高骨量的作用,以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随机抽取的、男女骨量减少者各200百人,取腰椎L2~4前后位骨密度值。按照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测量的骨密度值(BMD值)低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s),即T值〈-25s,诊断为骨质疏松;-2.5s≤T值≤-10s,诊断为骨量减少;-10s〈T值,诊断为正常。结果:通过对所取样本,在生活方式干预一年后的骨量变化值的分析,男性60岁以下各年龄组痊愈者骨密度平均提高量无明显差异,60~70年龄组骨密度平均提高量明显降低,70岁以上痊愈者骨密度平均提高量再次明显提高。女性50岁以下各年龄组痊愈者骨密度平均提高量无明显差异,50—70年龄组痊愈者骨密度平均提高量明显降低,70岁以上年龄组再次明显提高。男、女比较40岁以下痊愈者骨密度平均提高量无明显差别,50~70岁年龄组男性痊愈者骨密度平均提高量明显高于女性,70岁以上年龄组骨密度平均提高量男、女性无明显差别。结论:人体骨密度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地提高骨量。生活方式干预宜早期、长期。
吴艳杰洪查理梁朝晖陈丽梅杨晓英
关键词:生活方式干预骨量骨量减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