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磊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53例成人T1DM患者饮食调查
- 目的 调查1型糖尿病患者各种营养素摄入状况并分析其健康影响。方法 调查自2016年12月13日至2018年3月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的T1DM患者,采用24h膳食回顾法,以食物图谱进行定量。基于中国...
- 何书励马明磊余洁李玉秀
- 关键词:1型糖尿病营养
- 二甲双胍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对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情况的影响
- 马明磊李玉秀
- 53例成人T1DM患者饮食调查
- 目的调查1型糖尿病患者各种营养素摄入状况并分析其健康影响。方法调查自2016年12月13日至2018年3月6日门诊T1DM患者,采用24h膳食回顾法,以食物图谱进行定量。基于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DRI...
- 何书励马明磊余洁李玉秀
- 关键词:1型糖尿病营养
- 文献传递
- 新发糖尿病——胰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临床线索被引量:5
- 2016年
-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匿、缺乏有效特异的早期筛查手段,发现时多为晚期,已失去手术时机,预后很差。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新发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病因或早期表现之一,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而不同降糖药物的应用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胰腺癌的特异性血清微小RNA(microRNA),可能成为未来胰腺癌早期筛查和预后监测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 周美岑马明磊李玉秀
-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微小RNA
-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 2014年
-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流行病,糖尿病相关的神经病变是花费最高、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鉴于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了解诊断和治疗这一并发症的最佳方法也越来越重要。这一领域的诊断性试验进展很快:包括通过皮肤活检来检测无髓鞘细神经纤维,以及可以在同一活检标本中同时检测无髓鞘细神经纤维和有髓鞘粗神经纤维的新型技术。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治疗仍然是潜在糖尿病的管理及药物缓解疼痛。然而,新的证据指出1型和2型糖尿病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机制不同,包括控制血糖对神经病变的预防能力。增强血糖控制在1型糖尿病患者比在2型糖尿病患者更能有效地预防神经病变。这种二分法表明需要研究这两种类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差异,因为不同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代谢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影响或许可以解释两种类型糖尿病的不同,而这一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最后,尽管有效药物列表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神经性疼痛依旧认知不足、治疗不充分。一些药物有证据支持,但这些药物的最佳次序和组合还尚待确定。
- 马明磊李玉秀
- 关键词:糖尿病病变
- 合并不同糖尿病病程的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对胰腺癌发病年龄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因素对PC发病年龄的影响。方法 1985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PC合并DM且符合一定纳入标准的患者,先分析总体人群基本特征,再根据不同DM病程,将总体人群分为新发DM组(病程≤2年)和长病程DM组(病程>2年),分析不同亚组的临床特征、肿瘤特征、既往疾病史及用药情况,并分析不同因素包括性别、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史、用药情况对PC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共327例PC合并DM患者纳入本研究。总体人群及按病程分组人群中男性比例均较高,且发病年龄较女性更低[(60.2±9.5)岁比(65.7±8.5)岁,P<0.001]。新发DM组较长病程DM组PC发病年龄更低[(60.6±9.5)岁比(64.4±9.0)岁,P<0.001],有DM家族史者比例更低(13.8%比24.3%,P=0.016),平均体重下降程度更明显(9.0 kg比5.0 kg,P=0.003),空腹血糖水平更低(8.2 mmol/L比9.1 mmol/L,P=0.003),肿瘤平均直径更大(4.0 cm比3.5 cm,P=0.007),胰岛素和降压药的使用比例均较低(41.9%比71.3%,P<0.001;32.9%比49.6%,P=0.004)。男性(P<0.001)、吸烟(P<0.001)、饮酒(P<0.001)、有DM家族史(P=0.048)、使用二甲双胍(P=0.046)的患者PC发病年龄更低,而服用阿卡波糖者PC发病年龄更高(P=0.042)。结论无DM家族史、伴体重明显下降、有吸烟、饮酒史的新发DM患者,可能是患PC的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注意早期筛查。
- 马明磊周美岑杨婧张太平李玉秀赵玉沛
-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发病年龄
- 二甲双胍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下对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情况的影响
- 马明磊平凡李伟张化冰许岭翎孙琦李玉秀
- 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1年
- 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及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二甲双胍作为公认的一线降糖药物,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较未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相比,肿瘤发生风险及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体内外研究也表明,二甲双胍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中对能量代谢的调控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二甲双胍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马明磊李玉秀
- 关键词:二甲双胍肿瘤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