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玮

作品数:121 被引量:144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文化科学
  • 29篇艺术
  • 9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教育
  • 17篇电影
  • 12篇文化
  • 11篇美学
  • 11篇城市
  • 10篇生活美学
  • 10篇美育
  • 9篇媒介
  • 7篇语文
  • 7篇审美
  • 7篇互联
  • 7篇城市电影
  • 6篇艺术
  • 6篇社会
  • 6篇情感
  • 6篇教学
  • 5篇液罐
  • 5篇输出口
  • 5篇品位
  • 5篇媒体

机构

  • 119篇浙江大学
  • 6篇广州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世新大学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上海音乐学院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 119篇林玮
  • 5篇陈光明
  • 5篇陈少杰
  • 3篇杨秦敏
  • 3篇孟文超
  • 3篇唐黎明
  • 2篇李超
  • 2篇杨申音
  • 1篇刘永谋
  • 1篇李小龙
  • 1篇谭苑芳
  • 1篇陈雪虎
  • 1篇李煜晖
  • 1篇陆胤
  • 1篇张延杰
  • 1篇杨赛
  • 1篇王杰
  • 1篇张恺
  • 1篇王建平
  • 1篇马亮

传媒

  • 12篇福建教育
  • 6篇语文教学与研...
  • 5篇神州学人
  • 5篇马克思主义美...
  • 4篇中学生天地(...
  • 3篇中国艺术
  • 3篇中国电视
  • 3篇当代电影
  • 3篇社会科学家
  • 3篇中国文艺评论
  • 2篇声屏世界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教育评论
  • 2篇出版广角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青年记者
  • 2篇浙江传媒学院...
  • 2篇传媒评论
  • 2篇新课程评论

年份

  • 5篇2024
  • 19篇2023
  • 17篇2022
  • 18篇2021
  • 22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萨杜尔冷眼看电影
2015年
尽管供职于影视艺术的科系,但我不是电影史论的专业出身。尽管不是电影史论的专业出身,手边这本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却是早在十来年前就买到手来读了。当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读传播学的本科,毛峰老师主讲“媒介通论”,重点放在电影上。那时候,电影光碟正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流行。
林玮
关键词:电影影视艺术传播学史论
向内转: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批判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展现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中国城市化进程分为城镇化和都市化两个阶段,而城市电影的宏观表现空间也由小城镇转向了大都会。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第六代导演的城市电影为例,其空间由都市外部转向了内部,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对抗的紧张关系;而在新都市电影中,二者的差异被含糊、暧昧的情感认同所掩盖。城市电影应该促使不同阶层的情感在不同空间之间平等、自由的流动,这是生活美学的要义。
林玮
关键词:城市电影生活美学
智能互联时代传媒艺术泛文本生产的五种模式被引量:6
2022年
智能互联时代的传媒艺术流通,不止于专业创作者与运营商,每一位消费者都可能成为生产者。生产型消费是传媒艺术在智能互联时代的新特征。传媒艺术生产型消费的结果是产生泛在文本,最终形成文本化生存。传媒艺术生产型消费包括文本重组、文本生发、文本翻新、文本融合和文本嵌套五种模式,分别对应技术准备、受众基础、作者意识、全球语境、社群成型五种文本化生存的语境维度。传媒艺术的生产型消费具有反抗资本整合的某种端倪,它是Z世代青年通过创意劳动实现自我确证的一种方式。
林玮曾逸文
构建面向“美好”的生活美学范式——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电影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生活美学是世界哲学的重要转向之一。中国对生活美学的研究有两种常见范式:一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消费美学,在电影中可以"新都市电影"为代表,主张对城市生活的物质繁荣进行极端夸耀,显现出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向往;二是"为艺术而生活"的艺术化生活美学,它表现为对生活的一味美化,在城市电影中以"治愈系"为代表。这两种生活美学范式都存在着理论与审美感受上的缺失。而以第六代导演为起点的第三种生活美学范式在表现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思考生活的意义,不妨称之为"回到生活本真态"的存在论生活美学。这种生活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美学为基础,以对生活本真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揭示了"美好生活"的内在意蕴:以真为美,以善为好,强调情感兴发之后的沟通与关联。
林玮
关键词:生活美学城市电影美学理论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型风电场尾流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型风电场尾流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创造性地通过“机群划分‑离线建模‑在线计算”的技术框架研究风电场尾流建模工作,根据历史风向与风速信息挖掘尾流传播路径,并以减小模型计算得到的风速大小与实际风...
周家豪孟文超施小华杨秦敏胡婧瑶张恺王银丰袁林松林玮陈正东
追寻美育内涵和德育意义:野后疫情时代冶的信息素养
2020年
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催生了在线教育的蓬勃兴盛,也使得提升当代师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只是信息素养教育备受关注的一个“导火索”。在疫情之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如火如荼地推进着。但就“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确有着更大的教育影响。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互联网,本身就强调去中心化、平等和个体意识。而疫情使这种倾向更明显了。这就要求我们在讨论“信息素养”时,不仅要注重操作性的“信息技术”,更要注重弥合群体分裂的共情力(彼此关切)——这种着眼于情感与价值弥合的信息素养,在“后疫情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尤为迫切。
林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信息素养去中心化德育意义
审美教育中的三种身体元素:感官、触觉与躯体
2020年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被看作是思想/精神/心灵的教育,而这种教育与西方哲学自原点开始便坚持的“灵魂高于肉体”论有着深刻的关联。柏拉图就曾这样说过:“我们要接近知识只有一个办法,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因此,人们总是把美育视为高高在上的“熏陶”或“陶””,而忽视了它与身体,特别是与作为身体拓展的生命之间的关联。其实,无论对审美,还是对整个人类生活来说,尼采之言都颇有深意,“所谓‘心灵’者,也是你身体的一种工具”,“灵魂不过是身体上的某物的称呼”。
林玮
关键词:审美教育西方哲学肉体柏拉图
城市生活本身何以是艺术?——以第六代导演的城市电影为聚焦
2022年
现代城市生活进入艺术话语体系,是现代性社会的典型特征。它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在那时,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传媒与现代城市生活近乎同步兴起。这可以城市生活电影为例,它以日常生活为表现内容的现代性幻境可以分为“拟象”和“兴象”两个层面,前者侧重纪实性特征,是启蒙现代性的“真”之显现;后者偏向艺术化表达,是审美现代性的“美”之凝练。日常生活变成艺术的关键在于“拟象”层面,它具有明显的居间意义。解析第六代导演的城市生活电影,必须牢牢把握文本的拟象层面,努力抵达文本的兴象层面。
林玮
关键词:生活美学第六代导演拟象兴象
城市间性、创意生活与全域美丽的多种可能——以武夷新区及其旅游业态为个案
2022年
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以城市群为主体,这使得城市间性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根据“总体规划”,武夷新区是在不同城市间开拓新城市的探索,这一探索以建构全域化的现代生活体系为目标,高度符合城市间性的发展方向。它需要在挖掘地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意生活的当代化,尤其是朱子文化的生态复兴,从而吸引创意人才集聚,让传统文化从“资源论”转向“生活论”。城市间性的开拓与创意生活的再造,最终将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助推武夷新区实现全域美丽。拓展城市间性要把城市与乡村合而观之,重塑地方文化认同,这是迈向美丽中国、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林玮
关键词:创意生活
一种液体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体输送系统,包括:储液罐,顶部带有液体输入口;高压发生器,用于将液体气化且底部带有液体输出口、顶部带有气体出口;带有相互隔离的高压腔和低压腔的定子;可转动的安装在高压腔和低压腔的交界处的转子,转子上设...
陈光明陈少杰唐黎明林玮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