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 作品数:15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优化葡萄膜色素性肿瘤标本脱色素及免疫组化处理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2 2010年 结合1例色素浓重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黑色素细胞瘤样本,对优化葡萄膜色素性肿瘤样本脱色素及免疫组化染色处理的方法进行探索。临床获得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黑色素细胞瘤石蜡组织标本,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并进行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标本切片脱蜡后使用多聚甲醛或福尔马林后固定,再以质量分数为1%高锰酸钾/质量分数为2%草酸溶液进行脱色素处理能得到满意的HE(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在脱色素之前进行抗原修复,继而经后固定后进行脱色素处理的组织切片,脱色素结果较好且保持了组织的抗原性。对于色素沉重牢固的葡萄膜色素性肿瘤,在脱色素处理前或者抗原修复后,增加后固定步骤,并使用较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草酸溶液,能得到较好的脱色素效果,且可保持组织的抗原性和切片的完整。 张培 王薇 陈雪关键词:脱色素 免疫组化检测 角膜缘肿瘤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缘肿瘤浸润深度进行观察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5例临床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并接受肿物切除及部分板层角巩膜移植术的角膜缘肿瘤患者进行病历回顾,所有患者术前都进行了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活体扫描,以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和范围,术中所取病变组织进行了病理检查,将共焦显微镜扫描图像与组织切片的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了其中1例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例为上皮内瘤变,1例为乳头状瘤。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扫描可以观察到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乳头状增生结构、细胞核异型性、树突状细胞的活跃程度等。适当调整扫描平面可以检查到肿瘤基底部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区。结论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扫描在适当平面可以对角膜缘肿瘤细胞形态和浸润深度提供参考,对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指导。肿瘤性质的最终确定目前仍然依赖于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华聪群杂志,2012,48:915-919) 陈雪 周臻 刘峰 张培 郭建新 王薇关键词:角膜缘 眼肿瘤 显微镜检查 共焦 鳞状细胞 先天性眼眶囊性肿物一例 2015年 患儿男性,3岁.因白幼发现左眶部肿物,3年内肿物无明显变化,于2012年6月2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患儿无其他全身不适症状.家族史及遗传史不详.眼科检查:双眼视力检查不配合,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闭合不全,左上眼睑外翻,可见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眼窝内可见椭球形肿物,肿物突出于眼眶,触及质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眼球结构不可见(图1).眼眶CT检查:左侧眶内巨大含脂占位,左侧眼球压迫变形变小(图2).眼眶磁共振成像检查:左侧眼眶内含脂性占位性病变(图3).初步诊断:(1)左侧眼眶内肿物(性质待查);(2)左眼眼球萎缩? 刘丛 倪薇 张培 张维 马志中 王薇关键词:囊性肿物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检查 占位性病变 眼科检查 人眼玻璃体基底-视网膜界面超微结构与锯齿缘解离 2011年 目的通过对人眼玻璃体基底-视网膜界面超微结构的研究,认识基底部玻璃体与视网膜的连接方式及特点,探讨锯齿缘解离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例锯齿缘解离患者术中所获标本及10例眼库眼球标本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玻璃体基底-视网膜界面的超微结构及连接特点。结果锯齿缘解离患者标本及眼库眼球标本均显示玻璃体基底与其下的神经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紧密粘连。电镜下显示:与其他部位相比,玻璃体纤维明显粗大密集,呈束状、发辫状、编织状排列,视网膜内界膜缺损或消失,玻璃体纤维插入其下,或穿入细胞层的"隐窝",与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Mller细胞)甚至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成错综复杂的紧密连接。同时,在玻璃体基底-视网膜界面还存在有"类半桥粒"样结构的紧密连接方式。结论玻璃体基底-视网膜界面处复杂的紧密连接方式是导致锯齿缘解离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刘炯 张培 马志中关键词:超微结构 人脱细胞真皮基质对兔眼滤过泡渗漏的修补及其疗效 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 目前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滤过泡渗漏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眼部包扎和组织修补,但均有可能出现滤过泡瘢痕化或再渗漏. 目的 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片、生物羊膜片及结膜组织对兔眼滤过泡渗漏的修补效果,研究ADM修补滤过泡渗漏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4只新西兰白兔48眼行小梁切除术并制作滤过泡渗漏模型,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眼随机分为ADM组、生物羊膜组和结膜覆盖组,ADM组将4mm×4mm的ADM植片植入滤过泡渗漏区的角膜板层与巩膜表面上,形成桥状连接;生物羊膜组兔眼用4mm×4mm的生物羊膜覆盖渗漏区巩膜上,结膜覆盖组兔眼将结膜直接对位缝合覆盖渗漏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眼压测量,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检查,分别评估各种生物材料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及滤过泡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ADM组兔眼眼压分别为(26.9±4.3)、(16.6±5.1)、(22.1±6.2)、(18.3±6.5)、(22.7±2.5)、(23.4±1.4) mmHg(1 mmHg=0.133 kPa),生物羊膜组分别为(29.9±5.4)、(14.9±6.4)、(21.6±7.8)、(26.3±4.1)、(26.0±4.2)、(23.0±5.3) mmHg,结膜覆盖组分别为(28.7±4.3)、(15.7±7.0)、(22.0±6.3)、(28.2±4.1)、(24.7±4.1)、(23.0±2.7) mmHg,3个组兔眼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8.419,P=0.011;F时间=15.543,P=0.000),其中ADM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6、0.045),生物羊膜组和结膜覆盖组术后1d、术后1周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术后1个月,ADM组兔眼眼压均明显低于生物羊膜组和结膜覆盖组,差异均有统 洪颖 刘子源 张培 李学民 王薇关键词:滤过泡 渗漏 生物羊膜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继发于黑色素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2009年 陈雪 张培 王薇关键词: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继发 占位性病变 异常信号 结膜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S-100抗体、人黑色素瘤抗体(melarlon]al black-45,MB45)和黑色素瘤抗原T细胞(melanoma antigenreeognized by Tcell-1,MART-1)是签别良性或恶性皮肤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主要标记物,但对结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物的诊断仍存在争议^[1-2].本研究拟筛选可鉴别结膜良性或恶性黑色素病变的免疫标志物, 陈雪 张培 郭建新 王薇关键词:人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黑色素瘤抗原 S-100 皮肤色素痣 免疫标志物 SD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2009年 目的对经典的原代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体外纯化培养方法进行简单的改良以提高细胞产量。方法在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以McCarthy等的经典方法为基础,寻找适当的初始种植密度,并在初次振荡分离后继续培养以获得多次产出,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进行小胶质细胞纯度鉴定。结果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最宜初始种植密度为1×106/mL,多次分离纯化获得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均达到97%以上的纯度。结论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以适当的初始种植密度和多次振荡分离方法可在保证有效纯度的基础上提高细胞产量。 陈雪 张培 曹安民关键词:视网膜小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种植密度 纯化 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活化及分布研究 2014年 目的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中小胶质细胞的活跃性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了解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活化程度和分布特点。方法共收集32例33眼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标本,总结其临床资料及肿瘤细胞分化特点。以MHCII作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MAP-2为肿瘤细胞标志物进行免疫组织化氉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分析小胶质细胞细胞分布与肿瘤分化情况及肿瘤侵犯情况的关系。结果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中,MHCII阳性细胞计数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OR=4.8,P=0.041)。在低分化肿瘤中,小胶质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而中高分化肿瘤中,小胶质细胞数量较多。MHCII阳性细胞计数与肿瘤侵袭性及前期放化疗情况无相关性。表达MAP-2的肿瘤细胞不表达MHCII。结论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是活化的,分布特征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生物学意义和细胞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阐释。 陈雪 李海平 张培 曹安民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视网膜母细胞瘤 肿瘤分化 环孢素A不同给药方式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环孢素A(CsA)是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但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对提高药物利用度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CsA缓释微球结膜下给药、前房给药及CsA滴眼液局部点眼途径抑制兔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的排斥反应。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60只眼作为受体,健康清洁级青紫蓝兔30只60只眼作为供体。将受体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给药组、结膜下对照组、前房给药组、前房对照组和CsA滴眼液组,每组10只实验兔。所有实验兔行PKP。术毕结膜下给药组和前房给药组兔眼以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12g/LCsA缓释微球悬液0.1ml,结膜下对照组和前房对照组采取相应的给药途径注射空白微球悬液0.1ml,CsA滴眼液组每日应用质量分数1%(10g/L)CsA滴眼液点眼,空白对照组PKP术后不给予CsA药物。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定期观察各组术眼角膜植片的透明度、水肿情况、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并计算术眼的排斥反应指数(RI)。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2、3周和术后1、2、3个月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获取各组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各组兔眼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手术前后兔眼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9.210,P=0.000);同一时间点各组兔眼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捆=0.254,P=0.938)。空白对照组、结膜下对照组及前房对照组于术后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植片混浊和新生血管,术后4周时植片混浊加重,R1分别为8.60±1.52、8.60±0.55和8.80±0.84;结膜下给药组、前房给药组及CsA滴眼液组于术后3周时出现角膜新生血管,但未发现植片混浊,R1分别为4.40+0.89、3.20±0.84和3.00±0.71,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膜 陈梦 洪晶 曲洪强 张培 孙艺倩关键词:环孢素A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