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荷花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4篇卒中后
  • 3篇穴位
  • 3篇穴位注射
  • 3篇肢体
  • 3篇足内翻
  • 3篇脑梗
  • 3篇脑卒中后
  • 3篇内翻
  • 3篇康复治疗
  • 2篇动功
  • 2篇针刺
  • 2篇肢体运动
  • 2篇吞咽
  • 2篇吞咽功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注射
  • 2篇疗效

机构

  • 14篇抚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吴荷花
  • 1篇刘国泰
  • 1篇陈平
  • 1篇周莉
  • 1篇胥海燕
  • 1篇尧国军
  • 1篇邓淑珍

传媒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0例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一时期非缺血性脑卒中及既往无脑卒中病史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液指标与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试验组中的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BMI)、尿酸(UA)、肌酐(S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对照组,而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UA(β=0.005,OR=1.005,95%CI=1.001~1.009)、高SCr(β=0.021,OR=1.021,95%CI=1.005~1.038)、高MPV(β=1.818,OR=6.158,95%CI=2.892~13.113)、高P-LCR(β=0.685,OR=1.983,95%CI=1.459~2.694)、高RDW(β=0.343,OR=1.410,95%CI=1.165~1.705)是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TBil(β=-0.375,OR=0.687,95%CI=0.590~0.802)是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UA、SCr、MPV、P-LCR、RDW以及TBil是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高UA、SCr、MPV、P-LCR、RDW是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Bil是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保护因素。
乐华辉鲁广亮刘春延陶盛胥海燕周琦吴荷花艾海军
关键词:总胆红素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强骨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与评价强骨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强骨饮组,基础用药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30例。基础用药组口服碳酸钙D3和阿法骨化醇;仙灵骨葆组在基础用药组的基础上加仙灵骨葆口服;强骨饮组在基础用药组的基础上加强骨饮口服。均经6个月治疗后观察各组骨密度、骨转化指标、VAS及SF-36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各组VAS及SF-36评分均有变化(P<0.05);强骨饮组和仙灵骨葆组经治疗后骨密度和骨转化指标均有改变,优于基础用药组(P<0.05)。结论强骨饮不仅能有效减轻PMOP患者疼痛,而且可提高患者骨密度,提升生存质量,降低骨转化指标。
刘国泰王建辉周莉吴荷花桂舜邓奕文
关键词:强骨饮骨质疏松骨密度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丹参酮I磺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DA值为(8.10±1.0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4±1.12)μ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OD水平为(97.77±13.56)IU/m 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7±12.54)IU/m(L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30/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22/34)(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自由基含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乐华辉吴荷花
关键词:自由基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接受4 w治疗。以治疗总有效率、痉挛指数、足下垂和足内翻角度变化、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下肢肌力、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痉挛指数(CSI)评分、足下垂角度、足内翻角度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多(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下肢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的更多(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吴荷花邓奕文黄慧芝黄虎龙万波王红洋
关键词:穴位注射生物反馈训练足内翻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
康复干预对60例脑梗塞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目标性康复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目标性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后语言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实验组结果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肢体运动有效恢复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康复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运动及提高生活能力。
吴荷花
关键词:脑梗塞语言能力肢体运动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卒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42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6%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吴荷花
关键词:针刺康复治疗卒中
强化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40例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强化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开展进行强化步行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53.13±10.73)、MBL评分(55.72±13.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吴荷花
关键词:肢体康复
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68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术前出现脑疝、优势半球梗死、梗死范围大小、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高血压、糖尿病均与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呈负相关,而术前GCS评分与之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术前需要综合评估,准确把握手术指征,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尧国军吴荷花陈真飞周于凡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
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侧胫前肌步行摆动期表面肌电均方根(RMS)值及足外翻关节活动度,足内翻积分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表面肌电RMS值及足内翻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足外翻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较佳,有利于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邓奕文吴荷花桂舜黄虎龙万波曾欢王红洋
关键词:穴位注射足内翻脑卒中康复疗法
生物反馈联合替扎尼定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替扎尼定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运动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替扎尼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训练,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并计算IS峰值均方根值(RM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M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肌肉iEMG、R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和8周后,观察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肌肉iEMG、RMS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Fugl-Meyer、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障碍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替扎尼定治疗,能有效地调节上肢肌张力,促进肌肉协调运动,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吴荷花张见飞曾欢黄慧芝王红洋凌利珍赵欢田万波陈平邓奕文
关键词:生物反馈替扎尼定脑卒中上肢痉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